為了應付碰撞測試,各家車企都拿出了“武林秘籍”來應付了事。
最近,國內某媒體自發進行了熱門車型的切割檢測,發現幾乎所有車型,都存在“偷工減料”行為,它們的目的是為了以盡可能低的成本通過碰撞測試,而不是保護消費者。
這一現象不單單出現在國內,連一向嚴苛的美國同樣存在。幾天前,美國高速公路安全保險協會,簡稱IIHS針對中型轎車升級了碰撞試驗標準,導致多款車型表現不佳。
參與測試的車型一共有本田雅閣、斯巴魯傲虎、日產天籟、豐田凱美瑞、現代索納塔、起亞K5、大眾Jetta 7款。
其中,來自現代汽車的索納塔、起亞汽車的K5兩款車,后排乘客安全度評估表現不佳,而本田雅閣則表現相對較好。
此次碰撞升級的環節主要有以下幾項:
第一,將原本的100%正面碰撞升級為40%正面碰撞。要知道,在日常碰撞事故中,很少出現100%正面碰撞的情況,基本都是車輛的一側進行碰撞。因為在事故發生的一瞬間,駕駛者會下意識轉動方向盤,避免事故發生,這也是為何100%正面碰撞被替換的原因。
第二、加強對后配乘客安全程度的評估。此前碰撞測試幾乎都是對主副駕駛的安全性進行評價,很少涉及后排乘客。但在IIHS的試驗中發現,很多車型對后排乘客的安全保護非常不足,甚至巨大的位移會導致后排乘客出現嚴重的損傷,這并不罕見。
所以,安全并非應試教育,而是要對每一位乘客負責,這樣才會造出市場滿意的完美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