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消息,索尼半導體制造公司社長山口宜洋在接受《日本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索尼圖像傳感器的累計出貨數量已經突破200億大關。
什么概念呢?假設這200億片傳感器都是1cm×1cm大小,那它的總面積則達到了2km2,約等于3.15個上海市面積或1.22個北京市面積,著實是有點厲害的。
作為相機的“眼睛”,圖像傳感器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件。以前照相機采用的傳感材料是膠卷,自從CCD問世之后,1973年,索尼成立了CCD開發團隊并斥巨資進行研發,在5年后成功制造出支持11萬像素的CCD傳感器芯片。1981年,索尼的第一款電子相機馬維卡(MAVICA)問世,它采用的是10mm×12mm的CCD薄片,分辨率僅有570×490(27.9萬)像素,但分辨率已經遠超1975年柯達樣機上的那一塊CCD。
而到1985年,索尼又推出了第一臺采用CCD的便攜式攝像機M8,重量僅有不到1kg,非常適合大眾使用,開啟了普通家庭用視頻記錄日常生活的大門。
在世紀之交,索尼開始生產噪點更少、像素更多、成像效果更加優秀的CMOS傳感器,推出了第一款傳感器IMX001。即便當時索尼在CCD上有優勢,也毅然將研發重點從CCD轉向CMOS,所以才有了索尼今天的遙遙領先。
在2019年4月,索尼第100億個圖像傳感器成功出貨,而達到下一個100億卻僅僅只花了5年半的時間。山口宜洋稱,索尼圖像傳感器能達到如此驚人的成績,還要歸功于近些年智能手機飛速普及的結果。而且現在每臺手機至少都采用了2枚、3枚,甚至4枚攝像頭,“一帶多”也是索尼迅速突破200億的關鍵。
而且除了手機以外,索尼的傳感器在攝影攝像領域、智能安防領域、車載設備領域、醫療設備領域也發光發熱,為了滿足這些領域近些年發展的大量需求,索尼在熊本縣還要建設新工廠,看來突破第三個100億所花的時間將會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