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iPhone 15發布后網絡上幾乎是一面倒的負面評價。關于蘋果“擠牙膏”、“蘋果輸麻了”、“蘋果不行了”的討論可謂熱火朝天,但與此同時還有一個奇怪的現象:變化不大,銷量不少。
最新的消息顯示,iPhone在發布后不到24小時的時間內,僅在某東一個平臺預定量就已經達到了222.8萬臺。截至發稿前,四款新iPhone機型累計預定量已經接近300萬臺,這還僅僅只是某東這一個平臺的預約量,15日某貓平臺開啟預售后必然會迎來新的增長,再算上其他平臺以及線下的預約量,可想而知會是怎樣一個數字。
15日上午某東平臺累計預約量
與此同時,“遙遙領先”的Mate 60 Pro在8月29日中午12:08開售到9月1號23點59分59秒,在用時差不多的情況下,包括華為商城、某東及深圳線下渠道銷售+預售的首銷量才勉強達到80萬臺。
當然,這樣對比并不公平。一方面Mate 60 Pro至今還沒有開正式的發布會,供應鏈的最新消息是目前Mate 60 Pro已經加單到了1500萬臺-1700萬臺,還有一波更強的增長等在后面。另一方面也有網友質疑蘋果預約數字的真實性,畢竟由于蘋果預定并不需要提前支付任何定金,所以出現了很多自稱在京東預定了數百臺iPhone 15手機的網友,帶來了不少歡樂。
而真正的問題在于,在目前的消費環境中,消費者對于價格越來越敏感,幾十塊錢的眉筆尚且要仔細考慮,但為什么售價最高達到一萬四千塊,但升級卻并不明顯的一款手機,卻仍然能夠如此火爆?
網傳歷年蘋果銷量統計
關于這一現象的原因,每個人或許都有自己的答案,有人說這是因為蘋果的獨特系統,有人說是來自蘋果用戶的使用習慣,還有人說這是在為蘋果的品牌買單,更有人認為這純粹是人的攀比心理在作祟。
事實上,這些原因或許都是其中因素之一,但還有一個總是被我們忽略的原因。今年蘋果對比安卓可以說在各個方面都處于劣勢,6GB的內存、128GB的存儲空間、60幀的屏幕刷新率完全不夠看,但蘋果也有一個“遙遙領先”的內容在于——首發3nm芯片。
芯片重要嗎?當然,如果不重要,我們不會為國產芯片的發展歡欣鼓舞。那么3nm芯片重要嗎?問到這個問題或許我們就會陷入分歧。畢竟無論是3nm還是7nm,我們都是一樣用來看劇、刷短視頻、打王者榮耀,而這些并不會因為芯片的性能受到太多影響。
換言之,芯片作為一部手機的核心反而但給人的感知確實最低的,而與之相對的外觀、充電、續航、信號、高刷等反而是最直觀的。從這個角度上來說,無論蘋果的“內褲色”多配色探索,還是國產手機廠商“卷”參數,快充甚至直沖200W高刷各個144Hz打底,某種程度上來說都是有針對性的提升。
但事實上,想要了解芯片算力對使用感受及功能帶來的影響,我們看一看智能汽車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進行類比。目前應該沒有哪家新能源汽車不宣傳自家汽車“算力即王道”,高算力帶來更強的信息數據處理能力,連同越來越豐富、越來越發達的各類雷達、攝像頭構成了智能駕駛、智能感知的硬件基礎,正在不斷拓展著汽車功能的邊界。
更先進制程芯片為大型游戲渲染、視頻剪輯、圖像處理、AI運算分析等帶來的提升是多方面的,業界還有評論認為,此次3nm制程為蘋果的芯片帶來了自2020年以來最大的性能和效率飛躍,而上一次蘋果實現制程工藝的飛躍還是在2020年的A14和M1芯片,而這或許會成為一個新的起點。
當然,目前來看相關軟件目前來看仍然是落后于芯片硬件的,是否要花費上萬為一個還不太確定的未來買單,這筆買賣是否劃算目前可能還不好斷言,最終的結果以及用戶的實際反饋還要“讓子彈飛一會”。
尤其9月25日還有華為正式的秋季新品發布會,不少人仍然抱著持幣觀望的態度,或許真正的“決戰”還沒有開始……
你覺得這場“戰斗”誰會獲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