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消息,蔚來旗下子品牌樂道的一則傳聞引發了官方的關注,傳聞稱,樂道逼迫員工買車并惡意辭退。對此,樂道進行了回應,稱該員工違反限售承諾,損害了品牌聲譽,并強調公司從未強制員工購車。
根據樂道的聲明,該員工在享受26000元內購優惠購買樂道L60后,違規委托二手車商轉賣車輛,違反了公司的限售承諾。公司與其協商后,員工主動提出離職,并放棄2月工資以彌補公司損失。同時,樂道出于員工關懷,為其繳納了2月的五險一金。
然而,該員工在離職后發布“逼迫買車并辭退”的虛假信息,進一步激化了矛盾。樂道多次強調,公司從未強制員工購車,內購政策旨在讓員工體驗產品并成為品牌傳播者。然而,部分上級在推廣政策時溝通方式欠妥,導致員工誤解。
樂道L60
實際上,在很多行業中都存在內購政策,許多車企也是通過優惠價格鼓勵員工購買自家產品,以提升品牌忠誠度和市場口碑。當然,這一政策也存在風險。例如,員工購車后違規轉賣可能擾亂市場價格體系,損害品牌聲譽。此次樂道事件正是這一風險的典型案例。
此外,內購政策的執行需要明確的合同約束和透明的溝通機制。樂道事件中,員工對限售承諾的理解可能存在偏差,而公司在政策推廣和監管方面也存在疏漏。樂道事件不僅關乎內購政策的合理性,也反映了品牌聲譽與員工權益之間的博弈。一方面,樂道通過法律手段追究造謠者的責任,試圖維護品牌形象;另一方面,公司在處理員工離職問題時表現出一定的人文關懷,如為其繳納社保。
樂道L60
不過,此次樂道事件也是為車企內購政策的實施敲響了警鐘。企業在制定政策時,應確保條款清晰、溝通透明,并加強監管以避免類似糾紛。同時,品牌在維護聲譽的同時,也應注重員工權益的保護,以實現可持續發展。未來,樂道及其他車企如何在政策執行中平衡各方利益,將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