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1年的Mini LED商用元年,到2022年的起量元年,再到現在Mini LED電視銷量的爆發時刻。Mini LED電視的市占率已經是OLED電視的近8倍,Mini LED實現了產品技術能力的持續提升和市場規模的飛速增長。那么,Mini LED到底有著怎么樣的技術領先性,能夠獲得如此強勁的發展呢?今天,我們就從Mini LED的底層技術方面來展開聊聊。
2020年,Mini LED技術其憑借著更高亮度和更高對比度的優勢,迅速躋身目前主流顯示技術。不僅成為電視行業的香餑餑,也成為車載顯示、平板、筆記本電腦、交通廣告等消費行業的新寵。
要知道,電視的背光分區和峰值亮度,決定著對比度、暗部細節、控光效果、黑位等眾多對畫質有著明顯影響的因素。當Mini LED的背光分區從三百級分區跨越到萬級分區的技術時,在綜合畫質方面已然能夠超越了OLED。所以,背光分區數量和峰值亮度,不僅是Mini LED電視的重要指標,更是超越其他類型電視的關鍵。
不過,電視的對比度除了受分區數量、峰值亮度影響之外,還有幾個關鍵點,那就是屏幕、溢光控制和背光算法。先說屏幕為什么這么關鍵,當下電視屏幕主要分兩種,一種為硬屏的IPS屏幕,一種是軟屏的VA屏。硬屏的原生對比度止步于1200:1,即使高端線也只能做到3000:1,而軟屏就不一樣了,普通的VA屏原生對比度輕輕松松就達到了5000:1,而TCL華星生產的HVA屏則能做到7000:1的超高原生對比度,搭配Mini LED技術簡直是絕了。如果Mini LED搭配的是IPS硬屏,那么,當亮度越高時,漏光問題將越發嚴重。
所以,TCL背靠全球領先面板生產廠的優勢,推出的全球第一臺雙“5000”TCL X11G QD-Mini LED電視就是采用的更高規格的A++蝶翼星曜屏,能夠增強遮光能力的同時,還可以更精確地控制光線走向,進一步提高對比度,實現前所未有的畫面細節與光線對比。
第二個關鍵點,溢光控制,不僅和電視的厚度息息相關,更是影響電視畫質顯示效果及用戶觀影體驗的重要因素。而Mini LED電視溢光控制能力,主要由透鏡技術和混光距離(OD)兩大因素決定,透鏡技術越好,光線越聚焦,溢光控制能力也就越好。而混光距離OD值越小,發光面越聚焦,控光效果越好。而市面上不少電視的OD值在20甚至以上,因此容易出現光暈現象。想要達到無溢光的水平,那么OD要在2-5mm范圍內,幾乎無溢光則需要在8-10mm。
普通的消費者想要在沒有參數的情況下了解電視的OD值,有很直觀的方式,那就是看電視的厚度,如果電視的外觀很厚,那么OD基本上是很大的。像TCL X11G QD-Mini LED電視整機最厚的部分也才34mm,據官方信息顯示,其OD僅有5mm,可想其顯示效果如何了。
不過,通過縮短OD值也只能完成控制,并不能對背光光暈外溢“治根”,因此,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在光源處增加可調節光線角度的透鏡,讓光線有角度有方向地約束到分區內部。這就不得不得又一次提起TCL了,在Mini LED上配有光學透鏡的,有且僅有TCL一家,而且,它獨特雙折射結構還能將發光芯片發出的光與分區大小進行二次匹配,將雜散的外溢光全部收歸到范圍內,通過其第三代的超短OD+微透鏡背光方案,有效解決了電視行業長期遇到的光暈難題,使得TCL X11G在亮度、對比度、動態范圍等畫質關鍵維度上都大幅度提升,其中,TCL X11G電視的Mini LED發光芯片在背光均勻性上就提升了60.63%,光學穩定性提高了8倍。
在硬件顯示技術之余,背光控制算法同樣十分重要,如何控制好這么多分區,控制的精度和響應的速度是非常復雜的。這項技術用得好了,Mini LED所具有的優異面板性能才能轉化為高精度的色彩輸出,電視中的屏幕色彩表現才會更逼近現實。最早研發并量產Mini LED電視的TCL也深度結合雙向16bit控制、亮度計算、空間濾波、時間濾波、光形擴散等技術,通過強大的AI能力及深度計算模型,結合人的主觀體驗因素專門研發的控光調教算法,提升Mini LED平臺整體的背光控制能力。以TCL X11G電視為例,電視里內置了領曜芯片M2、TXR Mini LED畫質增強引擎,使得它可以根據使用場景、播放內容和外部光線的變化,智能調解畫面參數,配合16bit的控光調色,讓電視更貼近真實。
不管是技術層面,還是銷量增速層面,Mini LED已經是無可爭議的下一代顯示技術,而在當前的國內Mini LED電視市場中,TCL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掌握著Mini LED的核心技術,和全產業鏈布局的優勢,以標桿級的存在創造一流的產品,更推動著行業的進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