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英特爾CEO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自家的制程工藝雖然現在不如友商,但是未來就會成為遙遙領先的工藝,起碼領先友商尤其是臺積電2年。這讓臺積電這樣的晶圓代工廠商十分地不滿,表示英特爾這是在吹牛,通過內部評估,臺積電的制程工藝要比英特爾更強。當然在IEDM 2023國際電子元件會議上,臺積電自己也公布了最新的路線圖,稱將會在2023年實現1nm制程的量產,從而滿足一塊封裝芯片內實現1萬億個晶體管的壯舉。
目前臺積電的最新工藝為N3也就是3nm,已經應用在A17處理器上,主要是增加了能耗比,而到了2025年至2027年,工藝制程就準備沖擊N2也就是2nm,而這也是臺積電與英特爾大打口水仗的制程,單芯片能夠達到1000億個晶體管,而整個芯片的封裝最高可以達到5000億個晶體管,已經遠超現在的芯片。為了實現如此強大的制程,臺積電將會采用EUV極紫外光刻、新材料、金屬氧化物ESL等工藝,以及更加先進的封裝技術。隨后臺積電開始學習英特爾的命名方法,將制程工藝命名為A14、A10,應該這里的A就是埃的意思,也就是0.1nm。
從臺積電給出的路線圖來看,終極工藝應該是A10也就是1nm工藝,在這個工藝上,臺積電希望能夠達成單核心2000億個晶體管的壯舉,而整個封裝芯片更是可以達到1萬億個晶體管。目前半導體領域中,英偉達的計算卡H100擁有單芯片800億個晶體管,也就是說A10工藝能夠實現的晶體管數量是H100的12.5倍,而多芯片則是AMD的MI300X,擁有1350億個晶體管,A10工藝的晶體管數量是其7.4倍。
而從目前給出的路線圖來看,能夠和臺積電競爭的似乎只有英特爾,之前英特爾也表示將會在2030年實現一萬億個晶體管的壯舉,似乎這兩家是針鋒相對。不過作為目前最為尖端的半導體工藝,制程的跳票并不是什么罕見的事情,加上制造成本的快速提升,屆時如果能在2023年看到A14工藝,估計就謝天謝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