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休閑 >>正文
巴基斯坦卡拉奇居民楼倒塌事故死亡人数升至27人
休閑876人已圍觀
簡介
中新社北京7月6日電 綜合消息:據多家外媒6日報道,巴基斯坦官方緊急救援組織當日透露,4日發生在該國南部港口城市卡拉奇的居民樓倒塌事故已造成27人死亡。
4日10時許,卡拉奇市的利亞里社區一棟五層居民樓倒塌。隨著搜尋工作的推進,死亡人數不斷上升。據法新社報道,巴基斯坦官方緊急救援組織“救援1122”發言人6日說,截至當日早上,死亡人數已達27人。該發言人說,清理和搜尋工作將于6日下午完成。
據報道,涉事建筑有20套公寓,共居住著40余人。沙特阿拉伯《阿拉伯新聞》日報網站報道稱,巴基斯坦信德省建筑管理部門發言人表示,涉事建筑2022年被該機構宣布為危險建筑,多年來已數次收到疏散通知。但據法新社報道,該建筑的一些房東和居民稱,他們沒有收到相關通知。
巴基斯坦媒體“Geo News”報道稱,信德省政府已成立高級別委員會調查倒塌事故。(完) 【編輯:管娜】 ...
Tags:
上一篇:日本吐噶喇列島附近海域地震頻發
下一篇:三峽工程今年上半年運行情況良好
相關文章
鳩山由紀夫:日本必須對侵略歷史持續保持歉意
休閑中新社北京7月3日電 (記者 李京澤)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7月3日在第十三屆世界和平論壇上表示,日本必須對侵略歷史持續保持歉意。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鳩山由紀夫在回答記者有關提問時表示,作為戰敗國,日本無法要求原諒,只能徹底表示謝罪。
鳩山由紀夫說,令人遺憾的是,就日本政府整體而言,仍然未能改變對歷史的認知。但對侵略歷史懺悔的態度應該在日本逐漸地擴散開去,他會為相關思潮的推廣作出不懈努力。
近日,日本駐華大使金杉憲治在一場公開演講中就二戰歷史作出反省和道歉,受到中國民眾的廣泛關注。對此,鳩山由紀夫稱,作為日本政府的官方代表,能對日本的侵略歷史進行反省,這非常少見,他對此給予高度評價。
鳩山由紀夫指出,正是上述具體的舉動積累著日中關系改善的可能性,他對兩國關系發展同樣持有樂觀態度。
鳩山由紀夫認為,兩國可以在電動汽車、半導體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此外,日本在應對人口老齡化方面積累了較多經驗,雙方可以在相關方面挖掘合作新機遇。(完) 【編輯:胡寒笑】 ...
【休閑】
閱讀更多人大+北航+巴西2所高校,成立研究中心!
休閑中新網7月6日電在金磚國家領導人第17次會晤即將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之際,在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統籌指導下,當地時間7月5日,中國人民大學聯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巴西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巴西米納斯吉拉斯聯邦大學共同舉辦“中巴攜手,共創未來:中巴文明交流互鑒與科技創新合作啟動儀式”,成立中國—巴西文明交流互鑒合作研究中心。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巴西聯邦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祝青橋致信祝賀。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張東剛、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黨委書記趙長祿、巴西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校長羅伯托·梅德羅尼奧、巴西米納斯吉拉斯聯邦大學外事副教務長阿齊茲·圖菲·薩利巴出席儀式并致辭。
祝青橋表示,中巴同為發展中大國、金磚國家和“全球南方”重要成員,在兩國元首的戰略引領下,兩國關系進入攜手構建中巴命運共同體、推進兩國發展戰略對接的發展“黃金期”。中方愿同巴方不斷加強文明交流互鑒,進一步深化文化、教育、科技創新等領域合作,不斷豐富兩國關系的時代內涵。中國—巴西文明交流互鑒合作研究中心立足中巴四所高校的學術優勢和資源整合,聚焦哲學社會科學、航空航天、可持續發展、新興科技等領域,匯聚多元文化背景與開放學術精神,將為推動中巴青年交流、教育合作、人文互鑒提供重要平臺。中國駐巴西使館愿與各方一道,繼續積極推動中巴教育文化交流合作,助力青年一代在交流互鑒中成長成才,在攜手共創人類文明新輝煌中勇擔使命。
張東剛表示,教育承載著賡續人類文明、推動社會進步、破解治理難題的重要使命,大學肩負著“傳承文明、交流文明、創新文明”的重要擔當,中國—巴西文明交流互鑒合作研究中心的揭牌成立,是聯合四所高校特色優勢、懷抱“文明互鑒”共同愿景走到一起的生動成果,將成為中巴教育合作、人文交流的“新地標”,更將成為中巴攜手發展、文明互鑒的“強引擎”。未來,我們將以兩國領導人重要共識為重要指引,以平等相待為鮮明底色,以互利共贏為強大動力,以開放包容為胸懷品格,以造福人民為根本追求,推動四校優勢學科互補聚力,打造研究共進的“思想平臺”、科技創新的“協作平臺”、青年成長的“追夢平臺”、服務發展的“賦能平臺”,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供“南北互補”“南南合作”的智慧樣本,為開辟“全球南方”發展繁榮新前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服務人類更加美好未來貢獻力量。
趙長祿表示,中國和巴西建交半個世紀以來,中巴兩國始終秉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精神,攜手推動南南合作,為世界多極化和全球化注入了強大正能量。中國—巴西文明交流互鑒合作研究中心致力于推動兩國在人文社科、歷史傳統、社會發展等領域的深度對話,彰顯了高等教育在推動文化交流、科技創新與合作中的關鍵作用,更是落實兩國總體戰略的具體體現,將成為新時代中巴思想交流的重要平臺。北航愿與各方一道,秉持開放、共享、務實合作理念,匯聚一流學者以推動交叉研究創新,促進文化交流以增進中巴兩國人民友誼,拓展教育項目為更多兩國青年學生創造國際化培養機會,共同營造開放、包容、共享、融合的合作文化,攜手打造世界一流合作平臺,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
羅伯托·梅德羅尼奧表示,在中巴兩國元首重要共識引領下,中巴命運共同體建設不斷邁進,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與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氣候變化、生態保護、科技創新等廣泛領域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基礎,中國—巴西文明交流互鑒合作研究中心的成立對中巴教育合作具有里程碑意義。展望未來,希望四校發揮各自獨特優勢,形成合力,共繪中巴雙方教育科技協同創新、人才培養深入開展、交流互鑒不斷密切的互利共贏新篇章。
阿齊茲·圖菲·薩利巴表示,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和米納斯吉拉斯聯邦大學作為中巴兩國一流高等學府,是推動兩國深入合作、共謀發展的重要力量。四校依托各自優勢與合作基礎共建中國—巴西文明交流互鑒合作研究中心是推動中巴命運共同體建設的重要舉措,打造了中巴青年交流、教育協作、人文對話與文明互鑒的戰略平臺。兩國人民將通過中心加強相互認知,創造更多自主知識,推動兩國與世界的共同發展。
▲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巴西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巴西米納斯吉拉斯聯邦大學簽署共建中國—巴西文明交流互鑒合作研究中心協議。
▲中國人民大學、巴西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簽署校際合作協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簽署共建北航巴西創新研究院合作諒解備忘錄。
中國—巴西文明交流互鑒合作研究中心由中國人民大學聯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與巴西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巴西米納斯吉拉斯聯邦大學合作共建。中心將整合四校傳統優勢學科與新興領域學科資源,構建深度學術協作網絡,促進知識創新與資源共享,著力打造中國—巴西青年交流、教育協作、人文對話與文明互鑒的新型平臺、戰略空間與特色品牌,樹立“全球南方”國家高校合作典范。未來,中心將在以下三方面重點開展共建合作:
打造高層次的國際文明對話平臺。推動中國—巴西相關學科領域國際對話常態化、系統化、機制化建設,探索創辦“中國—巴西數字經濟與可持續發展峰會”,邀請相關領域國際組織機構參與政策對話,推動產學研協同。
打造高質量的文明思想創新園地。系統謀劃“主題式田野行走路線”,邀請拉美師生來華實地調研,鼓勵拉美地區學生與中國人民大學“智農創新人才班”就跨學科領域熱點開展互訪交流和合作研究,聯合巴方高校建立“中國—巴西數字經濟聯合實驗室”,探索“人工智能+X”復合型人才聯合培養模式。
打造高影響力的全球文明對話網絡。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聚焦中拉關切議題,密切與相關國際組織、海內外研究平臺的聯系與合作,形成“問題導向型”課題研究機制,探索政策智庫聯動機制,與中巴相關政府部門合作發布《中拉數字經濟政策協調建議》,推動共建“亞馬孫減貧實驗室”,為中國—巴西清潔能源合作、數字經濟轉型、減貧協同治理等提供前沿技術方案與政策建議。
此前,中國人民大學已先后成立了中希、中法、中匈、中非和中國—西班牙五所文明交流互鑒合作研究中心,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豐富人類文明新形態,推動“三大全球倡議”落地走實注入強勁動力。
當地時間7月4日,主題為“綠色發展與共享文明——中拉合作新機遇”的第三屆中拉綠色未來與文明互鑒國際研討會舉辦,會議由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巴西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巴西米納斯吉拉斯聯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共同主辦。張東剛出席閉幕式并致辭。
張東剛表示,中國與拉美和加勒比國家作為“全球南方”重要成員,共懷走向現代化之志,共擎公平正義之旗,共護地區生態之責,是生態文明治理的堅定參與者、積極踐行者、攜手同行者、重要貢獻者。近年來,雙方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在中拉論壇機制促進下,不斷深化合作,為綠色增長注入南南動能。中國人民大學以服務國家戰略、推動文明互鑒為己任,構建生態文明學術體系、強化有組織科研攻關、搭建全球治理合作平臺,發布《人類2050:人與社會全面發展》報告,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供有益思路。以本次研討會為契機,中國人民大學愿同各方一道增進學術交流、凝聚發展共識、服務發展轉型,為推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多元文明美美與共的現代化世界注入中拉智慧。
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院長秦宣、副院長畢明陽,國內合作辦公室主任曾丙健,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劉金龍、副教授王煒曄、哥斯達黎加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麥秋林等參加會議并作報告。
穿越太平洋的浩浩波濤,伴隨南方覺醒的時代大潮,“大金磚合作”高質量發展駛向新的壯闊航程。中國人民大學將為培育更多聯結文明、通達世界的青年使者,夯實文明對話的學術根基,搭建思想融通的合作之橋貢獻智慧和力量。長風萬里,未來可期!
【編輯:曹子健】 ...【休閑】
閱讀更多腱鞘巨細胞瘤公益科普畫展舉辦 業界呼吁關注罕見病
休閑中新網北京7月5日電(趙方園)“膝關節很疼,因為它我幾乎無法走路”“拖地對我來說,竟是一項極限運動”“因為關節患病腫脹,就連遛狗這樣的小事我都辦不到”“我的音樂夢想,因為手腕疼痛而黯淡”“我的跳舞生涯,被腳踝腫瘤按下了暫停鍵”……
7月4日至6日,全國首個腱鞘巨細胞瘤公益科普畫展在北京舉辦。畫展匯集了患者、家屬、醫護人員及藝術家的共創作品,百余幅畫作將全球每百萬人中43個的沉默數字,描繪成可以觸摸的生命溫度。
公益科普畫展現場(供圖)
腱鞘巨細胞瘤((TGCT),又稱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性滑膜炎(PVNS),起源于關節、滑囊和腱鞘的滑膜襯里,發病率僅為2萬分之一,已被列入國家《第二批罕見病目錄》。
“TGCT是一種非惡性的局部侵襲性腫瘤,多發于20-50歲的年輕人。主要表現為關節腫脹、疼痛、僵硬和活動受限。”
北京積水潭醫院骨與軟組織腫瘤診療研究中心主任牛曉輝指出,這種非惡性局部侵襲性腫瘤常因癥狀與腱鞘囊腫等疾病混淆,導致大量患者延誤就診。“它對患者的影響遠不止于腫瘤本身,而是它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活動能力,限制患者的工作和社交生活。”
黃如方是蔻德罕見病中心創始人,同時也是一名患假性軟骨發育不全癥的罕見病患者。
“每一位患者的背后,都是一個需要被傾聽的故事。”黃如方表示,“社會對腱鞘巨細胞瘤的認知仍舊存在巨大的空白,我們希望通過藝術的線條與筆觸勾勒出患者的困境和疼痛,幫助大家意識到這一罕見腫瘤其實離我們并不遙遠。”
在默克中國醫藥健康董事總經理張巍看來,罕見病診療涵蓋疾病認知、臨床診療、藥品供應、支付和患者管理等多個關鍵環節,需要各方力量攜手并肩作戰,將一座座孤立的島嶼連接成希望的大陸。
“罕見病防治需要政府、醫療機構、企業、慈善組織以及社會各界攜手。”中國罕見病聯盟執行理事長李林康介紹,本次活動除了集結醫療領域的創新力量之外,還從畫作征集和活動形式設計上著力擴大社會參與面,致力于讓更多人士加入這場知識與愛心的接力。(完)
【編輯:付子豪】 ...【休閑】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友情鏈接
- 別再羨慕iPhone了!微信宣布,安卓朋友圈可發實況照片了!
- 消息稱英特爾將下單臺積電2nm工藝:為未來桌面處理器做準備
- 劉強東請外賣員吃火鍋,當場歡迎美團、餓了么員工加入京東外賣
- “友商噩夢現場”!3分鐘看完華為發布會新車5大看點
- AMD FSR 4游戲已經達到37款:接近對手一半
- 周鴻祎談做產品的失敗:雷軍是對的、小天才抓住了孩子的社交需求
- 傳統品牌開始沖擊輔助駕駛:別克首發驍龍8775處理器,發布至境MPV
- 北京越野BJ40增程車,也給到你1200公里續航!
- 全新QQ重生,要上增程?
- 消息稱英特爾將下單臺積電2nm工藝:為未來桌面處理器做準備
- DxO發布圖像增強軟件PureRaw 3 加入DeepPRIME XD可獲得2.5檔ISO增益
- 紅米Note 12 Turbo手機正面曝光,官宣從未如此好看
- Samyang 35
- 英特爾PC Farm4.0解決方案,云端計算新利器,推動云游戲發展
- 蘋果獲得折疊屏手機新專利,手機跌落時屏幕可自動折疊
- 賽力斯藍電 E5開啟預售:定位中型SUV 13.99萬元起
- 小米推出星戰定制款耳機 新電視將支持原生144Hz高刷
- 索尼新鏡頭專利曝光 涉及150
- vivo Y78+疑似通過工信部認證,即將發布,或配備5000mAh電池
- 2023款領克05正式上市:升級高通8155芯片 18.68萬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