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被追尾,現場燃起熊熊大火》 看到這個標題,你是不是以為小米SU7在追尾事故中起火燃燒?然而事實并非如此。 
就在昨天,江蘇無錫的高速上發生一起追尾事故。一輛老款大眾Polo追尾一臺小米SU7。可是,在撞擊不到1分鐘內,大眾Polo的機艙底部就竄出火苗,隨即火焰從引擎蓋中冒出,沒過多久熊熊烈火就將Polo吞噬。 
所幸,由于意識清醒并且逃生及時,這起事故并未造成人員傷亡。但是,油車撞電車,結果油車自燃了,是不是和大家的認知截然相反? 這里需要向大家科普幾個看起來離譜,但確實存在的事實。 第一,電車的安全性普遍好于油車。 如果你有機會拆解車輛,不難發現,同價位電車的結構強度要遠遠高于油車,甚至一些20萬的電車,其車身結構要比40萬的油車更扎實。 并不是因為車企良心發現,而是電池這東西太脆弱了,稍微一個外力導致變形,就有可能讓內部電芯的絕緣層短路,造成熱失控,嚴重的話就是起火自燃。 為了盡可能確保電池的安全,電車的車身框架往往做得非常扎實,這樣就能確保電池的安全性。 
第二,油車自燃的概率并不比電車低。 很多人不買電車,是怕電車自燃。但事實上,油車的自燃概率也不低,尤其是一些車齡在8年以上的老車。 長期使用,油車會出現密封圈老化導致零件縫隙滲油或漏油,長期如此,就會在發動機艙形成油泥。厚厚的油泥看起來人畜無害,但實際上它在上千度的排氣管或渦輪增壓器外殼的接觸中,也會起火燃燒。 
這起事故中大眾Polo的起火原因,大概率就是這個。 因此,放下對電動汽車的偏見,如果你還在使用油車,盡可能找個洗車店,將發動機上的油泥清理一下,降低起火燃燒的概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