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百科 >>正文
(活力中国调研行)从“沉睡”到“生长” 江西金溪古村焕新生
百科44人已圍觀
簡介
中新網江西金溪7月10日電 題:從“沉睡”到“生長” 江西金溪古村煥新生
中新網記者 李韻涵 龐無忌
正值盛夏時節,有著數百年歷史的金溪縣竹橋村迎來了一批又一批研學學生與游客,被一代代人踩得油亮的青石板路也正見證著這座古村的新生。
9日,記者跟隨“活力中國調研行”江西主題采訪團走進江西省撫州市金溪縣竹橋村,探訪這個成型于元末明初的古村落,如何在數百年的時光中歷久彌新。

“竹橋村共有109棟明清古建筑,其中有8棟是明代的,有101棟是清代的,最老的一棟建筑有著700余年的歷史。”金溪縣雙塘鎮竹橋村黨支部書記余奇安表示,如何保存好這些古建筑,留住大家的鄉愁,是一直需要面對的現實課題。
余奇安介紹,竹橋村將村民的老屋托管至村委會,由村委會維修、管理老房子,秉持著修舊如舊的原則,將一些新業態引入古村落。
現如今行走在竹橋村的巷口里弄,古色古香的書吧、茶吧、鐵匠鋪、豆腐坊、篾匠坊、絲綢坊、中醫鋪、油面鋪等各類店鋪和作坊迎面而來,還有不少來此寫生的學生用畫筆記錄這一份古樸。
“今天帶著同學們來到竹橋村,也是想讓他們看看古村落的活化利用,帶著問題來再帶著答案走。”金溪縣青田書院負責人洪志文表示,來此研學,便是想讓青年一代在古村落里感受傳統耕讀文化。

“這里還保留著許多傳統習俗,村民之間也非常團結,還有很多的工匠團隊懂得修繕房屋,他們用魯班尺畫墨線,一直保留著傳統的手藝。”武漢大學城市與設計學院建筑系副主任王炎松經過數十次來贛實地考察發現,有著相對完善的工匠團隊,是金溪縣古村落能夠保存下來的原因之一。
據金溪縣文保中心負責人張巖介紹,金溪縣自2018年起,與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合作啟動“拯救老屋行動”,籌措資金8000萬元,對1000余棟瀕危古建筑實施搶救性修繕。
在此基礎上,金溪縣還探索出“古村古建筑收儲托管機制”,在不改變產權的前提下,允許投資人以古建筑經營權作抵押,申請“古村落金融貸”。該機制有效破解了保護資金瓶頸,為古村活化利用提供新路徑。目前,全縣已有2000余棟古建筑實現修繕與再利用。
“糍粑是我們這里的傳統小吃,每逢村里有重大事件或者節日時,都要打上一點糍粑,現在也有很多游客喜歡吃我們的糍粑。”竹橋村村民楊自玉也將自己的老房子交給村委會托管,并借著竹橋村文旅興起的東風,在家門口吃上了“旅游飯”。
一組數據見證了金溪的古村新生:2025年上半年,全縣游客接待量達334.57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24.94億元。一個個古村正從“沉睡”走向“生長”,在傳承中煥發新生機。(完)
【編輯:劉歡】 ...相關文章
上海兩家民營中醫館詐騙醫保基金超1200萬元
百科中新網上海7月3日電 (記者 李姝徵)7月3日,上海市公安局召開新聞發布會,披露多起醫保詐騙案。其中,一個以定點醫療機構為主體的醫保詐騙團伙,連續數年騙取國家醫保基金超1200萬元,被成功打擊。上海虹口警方抓獲主要犯罪嫌疑人34人,并抓獲協助詐騙的上海市參保人員59人。
2024年7月,上海市公安局虹口分局刑偵支隊與上海市醫療保障局聯合排查時,發現上海逸養中醫門診部的醫保報銷記錄中存在大量重復開藥與理療項目。不僅如此,醫院法人代表及多位高管在醫保記錄中有大量開藥記錄。
警方推測,這家醫院存在虛假診療、串換藥品騙取醫保基金的重大嫌疑,隨即成立專案組開展偵查。
上海逸養中醫醫院的在職員工趙某,很快進入了警方的視野。他與配偶雖然只有40多歲,卻頻繁看病,在短短半年內就診超過300次。不僅如此,家住虹口區的趙某每周都帶著一些鄰居開車前往30公里外的逸養中醫醫院及上海三針堂中醫館,半年來行程幾乎從不間斷。
專案組民警深入三針堂中醫館調查發現,帶隊人員將參保人員統一帶入診室,診室內身著白大褂的工作人員直接要求就診者簽字后繳費,其間沒有任何問診。而在收費窗口,參保人員支付的費用均由帶隊人員發放的信封統一交付。
除了“黃牛”帶診、虛假診療外,專案組發現,這兩家中醫館還存在藥品串換和套取貴重藥品的違法行為。
上海虹口警方還查獲了大量醫保卡,系參保人員借予犯罪團伙使用。(上海市公安局虹口分局供圖)
管理層工作人員利用自身及親屬的醫保卡開具診療記錄后,再通過串換藥品的方式,將貴重藥材如黨參、鹿茸等藥材私吞。有時,他們也會為“黃牛”帶來的參保人員開具價格高達600元至1000元的名貴中藥后,通過自己名下的飲片制藥廠給參保人員寄送極低成本的湯劑,以此留下快遞記錄,防止被查。
民警很快摸清了犯罪團伙的組織架構和運作模式——團伙成員以嚴某為首,聯合兩家民營中醫館股東、高管,通過威逼或誘導方式指使醫院職工虛假診療,由司機趙某、葛某聯合“黃牛”徐某、趙某等人帶領參保人員掛號、配藥,再通過嚴某名下的制藥廠串換藥品等手段,騙取醫保基金。
去年10月,專案組開展了集中抓捕行動,先后抓獲包括嚴某等民營中醫館高管、涉案職工在內的主要犯罪嫌疑人34人,當場查扣他人醫保卡31張、現金21萬余元以及大量藥品,凍結賬戶120余萬元,并將涉案醫療機構及飲片制藥廠情況通報市醫保局,完成全鏈條打擊。
經初步厘清,該團伙在兩年多時間內涉及騙保記錄5萬余條,涉案總金額高達1200余萬元。目前,主要犯罪嫌疑人嚴某等人因涉嫌詐騙罪已被虹口區人民檢察院批準逮捕。
協助詐騙的本市參保人員也被抓。今年4月,虹口警方又根據案件線索抓獲參保人員56名,目前相關人員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案件仍在進一步偵辦中。
上海市醫療保障局已對涉案的兩家民營中醫館——上海逸養中醫門診部與上海三針堂中醫門診部暫停醫保結算并中止醫保服務協議,同時對涉案制藥公司予以停業整頓。(完)
【編輯:惠小東】 ...【百科】
閱讀更多“一碗甜水”的20年追尋路——評電影《大改水》
百科中新網烏魯木齊7月3日電 (唐莉霞 楊怡)《大改水》是一部以“新疆伽師縣城鄉飲水安全工程”和該縣原水利局局長、“全國脫貧攻堅楷模”劉虎的事跡為藍本改編的電影。該片講述了以主人公英捷(鞏崢飾)為代表的新疆基層水利工作者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團結一致、攻堅克難、無私奉獻,用近20年的時間,終于讓當地老百姓告別苦水,喝上甜水的故事。影片以樸實無華的鏡頭語言,細膩生動的表演,賦予了這個有高度、有力度、有態度、有溫度的故事以感人至深和催人奮進的力量。
影片由廣東省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揮部支持,由中共喀什地委宣傳部、中共伽師縣委宣傳部、中新社(北京)國際傳播集團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等聯合攝制,由中國新聞社新疆分社和新疆德匯影視有限公司出品。
電影開篇便是20世紀90年代在伽師縣農村打井的水利局工作隊隊長英捷和同事緊急護送一名突發疾病的村民前往縣城就醫的情節,通過醫院院長的講述得知該病患因長期飲用澇壩水嚴重影響健康,因水致病已發展為事關全縣百姓的地方病。鏡頭一轉,來到當時伽師縣部分農村作為飲用水的“又苦又咸”的澇壩水——漂浮著雜物,人畜共飲一坑死水,這對于早已用慣自來水的觀眾形成了強烈的視覺沖擊。是的,就像主人公英捷說的那樣,伽師縣有最甜的甜瓜,有肉質鮮美的羊肉,景美、人美,但水卻不美。而當地的水利工作者就是要“讓老百姓喝上安全的飲用水”,這是他們的初心,也是他們的使命擔當。為了這個初心和使命,當地基層水利工作者立足當地從“打井取水”到跨城引水“大改水”,這條路追尋了近20年。
電影畫面一幀幀展開,20年追尋“甜水”之路的漫長與艱辛、步履的堅定與鏗鏘,凝結成新疆基層水利工作者的日常。當這一切與黨中央、自治區脫貧攻堅的大政方針和資金支持;與援疆省市的鼎力相助;與當地各族群眾的殷切期盼并身力體行地積極配合融為一體時,以一往無前、千里奔涌、萬壑歸流之勢有力地高揚起時代精神。影片中當“打井取水”的水井編號漸漸布滿伽師縣地圖時,當我們以為當地老百姓似乎已經擺脫澇壩水時,水利工作者卻面臨著新的更大的難題,一場6.8級的地震不僅讓英捷他們十幾年的心血毀于一旦,還造成了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質條件改變帶來的地下水有害物質超標,而伽師縣鄰近沙漠、降水少、蒸發快,縣域內還沒有水質達標的河流。圍繞全縣40余萬名群眾長期、穩定、健康的水源從何而來、該如何解決的爭論構成了影片情節沖突的一個小高潮,英捷團隊在充分調研基礎上提出的跨城引水,從蓋孜河上游引來百公里外慕士塔格冰川水作為穩定水源的“大改水”方案最終獲得通過。
一直以來,伽師縣的飲水問題都得到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在我國脫貧攻堅戰拉開帷幕之際,該縣的飲水安全問題被納入脫貧攻堅戰略,在水利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在自治區和當地政府、援疆省市和各族群眾的群策群力下,這項總投資17.49億元的改水工程終于在2020年5月完工,伽師縣人民終于真正告別了喝苦水的時代。影片中來自慕士塔格的冰川水從居民家中水管流出的那一刻,以英捷為代表的新疆基層水利工作者多年來的堅守與付出在老百姓歡欣鼓舞地品咂這一碗甜水時具象化了,而英捷身患肺癌卻仍奮戰在改水一線的“小我與大愛”意義的揭示也更有力度。
在影片20年的時空里,主人公英捷的職業身份從打井工作隊隊長成長為地區大改水工程的負責人,從家庭身份而言,他從麗霞的丈夫升格為了兒子小虎的爸爸。這樣一個家庭身份轉變的設定和圍繞此展開并服務于電影主題的情節,使得該片在家國情懷宏大敘事的呈現上更具溫情、溫度。英捷對妻子麗霞的愛是真誠熱烈的,但基層水利工作性質造成的兩地分居也是事實;麗霞一方面盼望著丈夫不要錯過干部調整機會從而結束兩地分居,一方面又默默支持著丈夫在水利一線奔波。在兒子小虎心目中,雖然常年不在身邊,但爸爸依然在他心目中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幼年的小虎會跟爸爸講海龍王吐水的夢,他的夢成了英捷帶領同事們引來慕士塔格峰冰川水的實踐;童年的小虎會帶著生日蛋糕獨自坐上汽車去往爸爸所在單位給爸爸過生日,留下屬于父子倆的美好回憶;作為爸爸的英捷既會“無原則”地寵溺兒子,又會將兒子帶到工作的地方以言傳身教的方式潛移默化地為兒子做榜樣。在慕士塔格峰下,英捷問已是少年的兒子今后是否愿意從事水利工作,兒子猶豫后說不愿意,因為累。這段不著痕跡的表演,真實地傳達出新疆基層水利工作者的不易。但那一刻,不僅在小虎的心目中,相信在所有觀眾的心目中,英捷與身后為伽師縣送去甜水的“冰川之父”慕士塔格峰已融為了一體。
表現新疆基層水利工作者的奉獻精神是本片的著力點,但該片的可看性還在于對地域文化的展現和對一眾配角形象的生動塑造。影片中20世紀末南疆地區農村流行的驢車,老百姓家汲水用的葫蘆,可愛的維吾爾族爺爺不那么標準的倒裝句式的國家通用語言都賦予了影片主題精神彰顯之外濃郁的南疆生活氣息。而除了主角,片中配角們的精彩演出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基層水利工作上兢兢業業一輩子的老局長;在工程質量上把控不嚴差點犯了錯誤的英捷的老部下王小明;由親人因澇壩水致病先后離世的孤兒成長為敢與不正之風作斗爭的水利局質量檢驗員蘇比;關心英捷健康并關注伽師縣地方病的院長;曾宣揚澇壩水是好的“公水”而自來水是“不好的母水”的維吾爾族大叔……一個個鮮明生動的形象既推動著影片情節的發展,更深刻地揭示出“大改水”之路的不易與“一碗甜水”的重量。
水,在中國文化中從來都不僅僅是自然元素,《管子》說:“水者,何也?萬物之本原也。”這是對水與生命關系的闡釋。中國人對水的理解更上升到哲學與智慧的高度:“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但要真正讓水成為滋養萬物之源,讓水“利人”“利萬物”而非水患、水害,則需要人們付出智慧、勞力,甚至更多,所以“水利”這個詞本身就蘊含著智慧與力量。兩千多年前,李冰父子修建舉世聞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今天伽師縣完成中國迄今單體投資最大的飲水安全項目,這是新疆當代基層水利人的壯舉,是他們將老百姓的福祉放在心上并為其奉上“一碗甜水”的“上善”之舉!(作者唐莉霞系新疆評協造型藝術專委會秘書長、新疆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楊怡系新疆文藝評論家協會副秘書長) 【編輯:劉陽禾】 ...
【百科】
閱讀更多舞劇《醒·獅》上演 點燃羊城夏夜的藝術激情
百科中新網廣州7月3日電 (程景偉 張躒樂)舞劇《醒·獅》2日晚在廣州大劇院上演,這場廣州歌舞劇院60周年院慶暨“嶺南三部曲”展演的重頭戲,以醒獅之魂點燃了羊城夏夜的藝術激情。
舞劇《醒·獅》在廣州大劇院上演。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 供圖
舞劇《醒·獅》是國內首部以“廣東醒獅”為題材的當代舞劇,將民族舞蹈與傳統舞獅兩種藝術形式結合,融合廣東獅鼓、木魚說唱、南拳等元素。劇中,醒獅的“喜、怒、哀、樂、驚、疑、醉、睡”八態,通過高難度的騰、挪、閃、撲等舞蹈化演繹,呈現出一場力與美碰撞的視聽盛宴。
演出現場。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 供圖
截至目前,舞劇《醒·獅》已演出300余場(含文化交流演出活動),先后獲得第十一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獎等獎項。
自1965年成立以來,被譽為“羊城的一束鮮花”的廣州歌舞劇院,已走過一甲子崢嶸歲月。近十年來,廣州歌舞劇院以嶺南文化為魂,以時代精神為脈,精編創排“嶺南三部曲”——舞劇《醒·獅》《龍·舟》《英歌》,將南拳、醒獅、龍舟、英歌舞等非遺元素與現代舞蹈語言完美融合,呈現了廣州文藝力量對嶺南文化創新傳承的藝術思考。
在廣州歌舞劇院60周年院慶活動中,“嶺南三部曲”首次進行聯袂展演。今年6月,舞劇《龍·舟》在澳門拉開展演序幕,為十五運會奏響文化強音。7月5日至6日,舞劇《英歌》將在廣州大劇院登場。以“嶺南三部曲”為主題的系列文創產品也將陸續上新。(完)
【編輯:曹子健】 ...【百科】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友情鏈接
- 特朗普威脅對日本征收新關稅,“他們不買我們的大米”
- 石家莊火車站暑運啟幕 預計發送旅客1091.82萬人次
- 各地多種形式迎接建黨104周年
- 桂林灌陽“六月六”瓜果嘗新引客來 融合業態促增收
- 外交部:中方對菲律賓前參議員托倫蒂諾實施制裁
- 香港各界:筑牢安全屏障 護航香港發展
- 第八屆“亞文青聯杯”籃球大賽在巴西圣保羅啟幕
- 江西加速推進中稻生產 良種良技助農增收
- 廣西山村現壯觀云海
- 江西南昌持續發展林下經濟產業 助推生態富民
- 中國高校天文團隊開啟流浪行星探測計劃
- 中國駐克賴斯特徹奇總領館再次提醒中國游客注意交通安全
- 美國得州洪災已導致104人死亡
- 韓媒:尹錫悅可能被送回首爾拘留所
- 湖北省政協原黨組成員、副主席周先旺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 河北文旅資源交流推介在吉隆坡舉行
- “鋒刃-2025”國際狙擊手射擊競賽將在新疆舉辦
- 人社部公開征集 “黑職介”等涉嫌違法違規行為線索
- “第二期美國華裔青少年巴蜀文化品悟之旅”在成都啟動
- 千年絲路瑰寶滬上綻放:寧夏固原文物展講述文明交融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