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安卓的最后一步,纯血鸿蒙商用在即,华为如何杀出重围?
自誕生起,HarmonyOS NEXT就一直被寄托著徹底擺脫安卓的重任,近日,這個“歷史使命”又向前走了一大步。
1月18日,華為宣布HarmonyOS NEXT開發者預覽面向開發者申請開放,意味著鴻蒙生態進入第二階段,加速千行百業的應用鴻蒙化,而“星河版”的名字也呼應上了余承東四年前在開發者大會上的那句“滿天星光,終匯成璀璨星河”。
走向獨立——穩健而迅捷
網上一直有這樣一句話“大嘴負責吹牛,背后的開發團隊負責實現?!边@實際上體現出的并不是“余大嘴”吹牛功夫如何了得,而是更多地為我們展現出華為背后開發團隊強大的技術實力。
啟動儀式現場,華為終端BG軟件部總裁龔體(也就是大嘴背后帶著團隊攻堅克難的那個男人)這樣說“原生鴻蒙不能拿著70分的答卷出來,這樣消費者是不滿意的,我們要做就要做到100分,甚至超出滿分?!?/p>
華為終端BG軟件部總裁 龔體
正是以這種“寧可不發,也要做到理想狀態”的態度,鴻蒙系統的每一步都顯得非常穩健。早在2012年,就有消息顯示,華為開始規劃自研操作系統,為后續的戰略考慮;2015年,鴻蒙正式在華為內部立項,開始投入研發。
2019年,華為正式發布了HarmonyOS 1.0,并將其率先應用于華為智慧屏產品。與此同時,余承東也首次提出了以手機為核心的全場景智慧化物聯網戰略,也就是“1+8+N”戰略,這是鴻蒙系統首次公開亮相,也是華為對外界的一種宣示,表明華為有能力和信心,打造出自己的操作系統。
一年后,華為在2020開發者大會上,發布了HarmonyOS 2.0,并帶來了統一控制中心、超級終端一拉即合、萬能卡片等全新特性,并宣布了HarmonyOS正式開源。這可以看作是鴻蒙系統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給外界呈現了“萬物互聯”場景的同時,也標志著鴻蒙系統開始向更多的設備和開發者開放,構建一個更廣泛的生態圈。
而HarmonyOS 2.0自發布后,就創造了百天升級用戶數量破億的覆蓋速度,升級率達到77%,成為了發展最快的終端操作系統,也讓更多的人第一次上手真正體驗到鴻蒙系統的魅力。此后的HarmonyOS 3.0讓平板、PC、智慧屏、手表等主要帶屏設備都聯系起來。
近兩年,鴻蒙的發展呈現出異常迅猛的態勢,HarmonyOS NEXT更是自發布以來一直備受關注。這是因為該系統與現在華為手機端正在使用的HarmonyOS不同,其系統底座將全棧自研,去掉了傳統的Linux內核以及AOSP代碼,僅支持鴻蒙內核與鴻蒙系統的應用,因此HarmonyOS NEXT也有著“純血鴻蒙”之稱。
現場體驗中HarmonyOS NEXT無法打開安卓apk應用
而此次鴻蒙生態千帆啟動儀式可以說是將純血鴻蒙的發展推進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余承東在此次活動現場表示,截至目前鴻蒙生態的設備已經增長至8億,而這個數字在5個多月前還是7億,也就是說今年不到一年的時間里,鴻蒙設備就增加了1億臺。
按照華為方面的估算,“目前首批200+鴻蒙原生應用已啟動開發,其中100+完成了鴻蒙原生應用Beta版本”,預計今年年底前將會有5000+鴻蒙應用啟動開發,預計鴻蒙星河版將在2024年二季度正式發布開發者Beta版,“今年第四季度,鴻蒙星河版將面向普通用戶,正式商用”。相信不久后,我們就能在自己的手機上感受到純血鴻蒙的魅力,值得期待。
如何“殺出重圍”
360公司創始人周鴻祎在現場表示,“全世界很多的操作系統都能找到一個出處,基本上都是Unix和Linux改過來的,如果華為真的能做成不依賴Linux,打造一個完全自主的內核,我覺得這絕對是操作系統歷史上的一個壯舉?!?/p>
那么為什么“殺出重圍”如此艱難呢?我們從其他操作系統的發展歷程就可以看得出來。
此前三星在2010年也曾推出過一個名為BADA的操作系統,當時面臨的主要挑戰就在于如何建立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開發者社區、應用商店以及設備兼容性等多方面的問題,為此BADA支持多種編程語言,也提供了豐富的應用開發工具和資源,雖然受到行業內的肯定,但手機的裝機量卻被安卓遠遠拋在身后,在激烈的競爭下最終轉而投入到Tizen項目,未能在操作系統市場站得住腳。
搭載BADA系統的三星手機
此外,谷歌和蘋果在多終端設備的互聯上雖然動作頻頻,卻也面臨著挑戰。同樣基于微內核的Fuchsia則受到龐大利益集團在內部資源方面的制約,遲遲不能得到發展,蘋果也同樣為了避免投入太多資源精力而選擇了各種Kit工具,可見想要做成操作系統并不簡單。
華為方面曾結合PC與移動終端產業發展歷史進行過估算,認為16%的操作系統市場占有量是一個分水嶺,只有超過這條線才能保證不被市場淘汰。因此,為了維持競爭優勢,華為將鴻蒙的市場占有率目標定在了16%以上。
華為Mate 60 Pro
而今年隨著Mate 60系列手機的上市,手機操作系統格局發生了變化。根據相關機構的數據,到2023年第36周,華為手機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就已經達到了17%,并在此后有望一直保持在16%以上,而由于所有華為手機都使用鴻蒙系統,這也意味著鴻蒙系統在市場上的份額已經超過了生死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但鴻蒙并沒有止步于此,而是繼續加大了對開發者和合作方的支持力度,讓生態成為破局關鍵。龔體曾表示,“生態成,則鴻蒙成”,現階段的鴻蒙已經完成了兩大戰役,還剩下一個戰役就是應用生態。但不同的是,鴻蒙并不是簡單的“集中力量辦大事”,而是在商業利益正向產出的推動下,將不同環節的參與者都調動起來。
目前,鴻蒙已經得到了眾多行業伙伴、產業界、學術界和研發領域的關注和積極參與。比如國內互聯網和頭部企業紛紛宣布啟動了鴻蒙原生應用開發,目前有愛奇藝、支付寶、美團、米哈游等在內的超百家頭部應用廠商宣布啟動鴻蒙原生應用開發,涵蓋了出行、社交、游戲、辦公、購物、教育等18個領域,超200家頭部應用加速鴻蒙原生應用的開發。
在學術界,包括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武漢大學等超百所 985、211 高校,已經陸續開設了與HarmonyOS相關的課程,培養專業人才,推動學術研究與產業實踐的緊密結合。南京大學劉欽副教授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表達過用鴻蒙替代安卓的意義。他認為HarmonyOS不再是“多一個選擇”,而是“對安卓的替代”,鴻蒙是未來式——也是未來操作系統的重要方向。
開設鴻蒙相關課程的部分高校匯總
“星河璀璨,千帆啟航”
“鴻蒙將打開萬億產業新藍海”,在鴻蒙生態啟動會上,余承東曾這樣夸下海口。但這或許并不只是吹噓,隨著5G、AI、IoT等技術的發展,人們對于智能設備的需求和期待也越來越高,而傳統的操作系統已經難以滿足這些需求。因此,擁有更好體驗的鴻蒙星河版很有可能會成為攪動市場的最強力量,激發出更多的應用場景和商業價值。
與此同時,近些年來移動端消費增長不振、“內卷”嚴重已經成為了一個不變的話題,而隨著發展勢頭放緩,開發者的數量也在下降。根據工信部此前公布的數據,2022年1-2月,中國移動應用開發者數量為104.2萬個,但到2023年5月,國內移動應用開發者數量就下降到了82萬,其中安卓開發者24萬,蘋果開發者58萬。
HarmonyOS NEXT的入局,一方面給包括小米、OPPO、榮耀等一大批廠商展示了一條新的道路,為行業帶來了新的活力,進而為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紅利,據稱多家互聯網公司也在各大招聘網站高薪聘請鴻蒙系統相關的開發者,美團在招的鴻蒙基建工程師年薪已經開到50萬~70萬元,著實令人羨慕。
此外,隨著HarmonyOS NEXT的正式商用,過去汽車及IoT等設備使用的開源鴻蒙系統也將會逐漸被HarmonyOS NEXT替代,而這意味著手機與其他設備之間將會在系統層面徹底打通,從而形成生態閉環。
對于普通用戶而言,生態閉環意味著更好的體驗、更便捷的跨端交互、更安全的服務;而對華為而言,生態閉環也便于統一升級,還能降低日常的運維成本。更重要的是,當生態完成閉環,意味著更強的用戶黏性,這將使華為在供應鏈、渠道分成上掌握更多的話語權,使其能夠提供更好的服務。
如今蘋果即使“擠牙膏”仍然能獲得巨額利潤,還能首發獲得臺積電3nm處理器,并且在很多供應商面前有著絕對的話語權,很多時候底氣就是來源于此,但華為并不需要像蘋果一樣看資本市場的“臉色”行事,不會為了穩妥盈利而出現蘋果“擠牙膏”式的策略,而這也將會成為華為提供更好服務的一個基礎。
更重要的是,HarmonyOS NEXT的誕生,打造出了屬于中國人自己的軟件生態,標志著中國在操作系統領域的一次重大突破和創新,中國“缺芯少魂”的狀況已經出現了明顯的改變,展示出了中國在科技發展上的實力,這是無法用經濟收益衡量的價值。
當然,即使鴻蒙發展勢頭大好,但我們也要看到,現今階段的鴻蒙無論APP數量還是開發者數量都與安卓、iOS還無法媲美,生態雖然發展勢頭良好但還沒有成熟,想要真正成為“第三系統”的道路仍然任重道遠,需要華為及各方伙伴一同建設。
在2024年初,余承東曾在內部信中表示,2024年將會成為原生鴻蒙的關鍵一年,除了加快應用的開發,打贏技術底座和三方生態將會成為接下來最艱巨的“戰斗”。我們有理由相信,鴻蒙未來可期,純血鴻蒙真正走到我們手上的那一刻,不會遙遠。
相關文章:
- iQOO 11S發布,性能鐵三角+全新iQOO超算獨顯芯片,電競選手的游戲利器
- MIUI 15現身小米服務器,測試機型為紅米Note 13
- 華為P60 Pro 雙色素皮工程機曝光,可能換皮到Mate60系列?
- iPhone15全系電池容量曝光,最高4852mAh,續航及壽命延長15%
- 紅魔電競全宇宙亮相,紅魔8S Pro原神+崩壞雙開穩定58.1FPS
- 原裝第一代iPhone上架拍賣行,預期售價10萬美元
- 蘋果新專利,使macOS系統進入3D立體空間
- iGame RTX 4090顯卡頻率已達3.975GHz:距離4GHz僅一步之遙
- 三星研發紋身用戶手表佩戴檢測功能 將于今年下半年推送更新
- 臺積電2nm研發順利,不排除在日建廠,報價直逼2.5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