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百科 >>正文
2025年全国快递业务量突破1000亿件
百科24219人已圍觀
簡介
中新網7月10日電 據國家郵政局微信公眾號消息,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截至7月9日,今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已突破1000億件,比2024年達到千億件提前了35天。這一數據不僅展現了郵政快遞業對促進消費升級和實體經濟增長的關鍵支撐作用,更折射出我國經濟發展較強的韌勁和活力。據了解,2025年第1000億件為一臺以舊換新的家用空調,從廣東中山發往江蘇常州。
近年來,我國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為郵政快遞業較快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今年以來,我國持續加力擴內需、促消費政策,對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進行品類擴圍,不僅為消費市場注入了增量發展動能,也為郵政快遞業保持較快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為更好地服務以舊換新政策落地,郵政快遞業構建起高效便捷的一體化服務體系,數百萬從業人員共同努力,不斷優化用戶體驗,為降低社會物流成本、推動資源節約型社會建設貢獻力量。隨著擴大內需戰略的深入實施,我國內需市場潛力將持續釋放,郵政快遞業將在支撐擴大內需戰略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十四五”以來,我國郵政快遞業聚焦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任務,實現了持續較快發展,快遞業務量已連續5年突破1000億件。今年千億件的更快誕生,凸顯了我國消費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電商滲透率持續攀升,帶動了快遞業務量較快增長。快遞“規模經濟”效應繼續放大,對產業拉動和經濟帶動能力明顯提升。
在新疆莎車,快遞服務點堆滿來自天南海北的快遞;在內蒙古錫林郭勒,牧民點點手指就能在牧區收到馬具;在廣東茂名,荔枝24小時內完成全國主要城市配送……“十四五”期間,隨著我國城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高鐵網絡、高速公路和機場建設快速推進,為快遞物流提供了高效便捷的運輸通道。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持續加強,有力促進了城鄉資源要素流動,縮小了城鄉居民消費模式和服務體驗的差距,在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提升農產品流通效率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農村地區寄遞服務短板變為發展“潛力板”。
在河北平鄉,每小時近2萬輛童車發往國內乃至世界各地;在遼寧大連,快遞服務每年為汽車零部件企業降低百萬余元成本;在西藏拉薩,本土啤酒在快遞推動下打造全國化消費場景……“十四五”期間,制造業等與郵政快遞業加快融合,進一步拓展了郵政快遞業的服務范圍和發展空間。郵政快遞業深度嵌入產業鏈,發展入廠物流、國際供應鏈等新模式,優化改造制造業物流流程,累計打造1600多個業務收入超百萬元的重點項目,有力服務醫療、新能源汽車等先進制造業。
此外,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廣泛應用,推動郵政快遞業實現智能化升級,行業科技應用步伐明顯加快。AI大模型助力企業從倉儲管理到末端配送,全鏈路推進智能化升級變革,賦能企業降本增效;“無人”技術在倉儲、運輸、派送環節大顯身手,實現運作和管理的自動化、智能化,提高了服務的效率和響應速度。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行業自身采用節能減碳技術改造處理場所和設施設備,提升快遞包裝標準化、循環化、減量化、無害化水平,充分發揮網絡規模優勢,深度融入產業鏈供應鏈,為上下游企業提供綠色快遞物流解決方案,助力整個產業鏈條的綠色低碳運行。
國家郵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國家出臺一系列支持郵政快遞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為快遞企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在當前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郵政快遞業作為現代流通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正通過信息流、資金流、實物流“三流合一”優勢,實現各種要素在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各環節高效流轉,有助于促進各區域要素加速流動,帶動東中西部平衡發展,推動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行業將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全面推進智慧郵政、綠色郵政建設,讓郵政快遞業在暢通經濟循環、服務民生需求中更好地發揮作用。 【編輯:王祎】 ...
相關文章
總臺將推出一批抗戰勝利80周年專題片紀錄片和影視文藝作品
百科中新網北京7月3日電 (記者 國璇 謝雁冰)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副臺長王曉真3日在北京表示,在文藝作品創作方面,總臺緊扣抗戰勝利80周年重大主題精心策劃了一批專題片紀錄片、影視作品和文藝節目等。
當天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主題展覽和推出優秀文藝作品、文藝活動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
專題片紀錄片方面,王曉真介紹說,總臺央視綜合頻道、科教頻道將播出十集政論片《勝利》,立足“國際視野、國家立場、當代思考”,全面回顧中國人民艱苦卓絕的抗戰歷程,展現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突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重要地位。國防軍事頻道將安排播出五集專題片《山河銘記》,重點展示“持久戰”戰略方針指引下中國軍隊與人民所運用的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中文國際頻道將播出六集紀錄片《受降》,展現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浴血奮戰、英勇抗日,奪取勝利并接受日本侵略者投降的歷史歷程;六集紀錄片《烽火僑心》講述的是海外華僑華人通過國際聲援、物資運輸、醫療援助等多種方式融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故事,展現中華兒女同呼吸、共命運的家國情懷。CGTN中國國際電視臺將推出紀錄片《共同的使命》和《偉大的勝利——蘇聯攝影師鏡頭里的中國抗戰》,向海外受眾闡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作為“東方主戰場”的重要貢獻,以及中俄兩國發揮的重要作用。
電視劇方面,總臺將推出兩部重點電視劇作品,一部是《我們的河山》,講述山東地區敵后戰場軍民抗戰的故事;另一部是《歸隊》,展現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東北抗聯和東北人民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斗爭史。
文藝節目方面,王曉真說,根據中央統一安排,總臺已派出百余人的精銳團隊,配備8K超高清轉播系統,和文化和旅游部等相關單位通力合作,通過創新音頻技術和視頻編輯技術,豐富鏡頭設計,全力做好抗戰勝利80周年文藝晚會報道和視頻制作工作。
此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綜藝頻道將播出十集特別節目《烽火戰歌》,通過《在太行山上》《大刀進行曲》《黃河大合唱》等一批膾炙人口的經典抗戰歌曲,展現中國共產黨領導全民族浴血奮戰的偉大歷程。
經典抗戰題材影視作品重播展映方面,總臺精選了《滹沱兒女》《叛逆者》《太行英雄傳》《東北抗日聯軍》《黃河在咆哮》等多部近年來播出的高品質電視劇,從6月下旬起在中文國際頻道、國防軍事頻道、電視劇頻道、少兒頻道、農業農村頻道等多平臺安排重播。另外,電影頻道7月起推出“銘記歷史·緬懷先烈”主題電影展播,一直持續到年底將陸續安排《地道戰》《平原游擊隊》《八女投江》《狩獵者》《圍剿》《夜襲》等近百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風格的國產抗戰影片展映。(完) 【編輯:曹子健】 ...
【百科】
閱讀更多題材敘事與視聽美學之新探索 電視劇《護寶尋蹤》研討會舉辦
百科中新網北京7月4日電 (記者 高凱)聚焦考古與文物保護,開辟相關類型題材劇集新的創作路徑,近期播出的電視劇《護寶尋蹤》贏得口碑與熱度雙豐收。該劇研討會日前在京舉行。
電視劇《護寶尋蹤》以跨越近二十年的文物保護行動為藍本,深刻展現了文物背后沉甸甸的歷史分量與守護者的赤誠擔當,向考古人與文物工作者默默的堅守獻上崇高敬意。劇中濃郁的地域細節,不僅構建了鮮活的敘事空間,更讓觀眾感受到文物承載的厚重歷史與現實意義。該劇以現實主義為底色,被認為成功填補了國內考古與文物保護題材的空白,將長期默默奉獻的幕后文保英雄推至臺前。
會議現場。主辦方供圖
研討會上,陜西省廣播電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韓棚格表示,《護寶尋蹤》深植關中地區特色的社火等民俗場景,通過央視平臺向全國觀眾全景展現陜西文化魅力。該劇是一次以影視語言解碼文化基因,用大眾傳播喚醒文化自信的成功實踐。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電視劇項目部副主任、高級編輯馬駿介紹,相關數據顯示,該劇的平均收視率是1.08%,平均收視份額5.98,累計收視規模2.9億人次。根據cbb中國視聽大數據的數據,平均收視率為3.144,位列播出期間黃金時段電視劇收視的榜首。《護寶尋蹤》打破盜墓題材墓穴探索的獵奇視角,轉向文物守護者的正面敘事,為市場影視劇創作提供了從盜墓到護寶的創作新路徑。
該劇監制楊蓓表示,反盜墓是《護寶尋蹤》的創作內核,作品依托真實的考古發現,通過對考古文保工作者日常工作的展現和盜墓分子的博弈,向觀眾普及了考古是一門嚴謹的實證科學,同時也展現了文物犯罪斗爭的艱巨性??脊偶哟驌粑奈锓缸锏倪@種雙線敘事,構建起了極具張力的敘事空間。
《護寶尋蹤》導演惠楷棟直言,好戲離不開真實的生活。他介紹,主創團隊多次深入考察文保一線,了解偵破文物犯罪案件的細節,到考古現場與專家深度交流,采訪并深入了解基層文保員的樸實情感和生活狀態,積累了大量的一手資料、素材和故事,劇本和人物的生命線由此確保扎根現實??脊挪皇求@天動地,而是一生默默的堅持和守候。
該劇編劇周宇表示,此次創作過程中,團隊始終秉持真實的核心創作理念,不滿足于查閱資料,更通過大量田野調查夯實劇本根基。同時,劇組里的每一位都在各個環節為劇本加分,讓紙上的文字變成鮮活的人物。
中國廣播電視藝術資料研究中心研究員李京盛指出,《護寶尋蹤》在藝術性與商業性之間找到了很好的平衡:既保留盜墓題材中情節上的吸引力,同時又避免了過度渲染這類題材中不必要的、過分獵奇的內容。將文物偵破、盜挖過程中的神秘感、懸疑性、刺激性等商業元素,融入有藝術質感的敘事中,讓作品在真實與藝術之間實現了突破。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北京語言大學特聘教授王一川認為,《護寶尋蹤》把盜墓賊盜賣文物、公安人員偵破盜墓案件、考古人員考古發現活動三者交融起來敘述,形成了“盜”“偵”“考”之間的三線交叉敘事體。給觀眾帶來有關關中平原文物犯罪案件偵破及考古新發現方面的新故事。這個故事最突出的藝術特征在于借文物寫人物,進而從文物鑒別人性。從而在傳統文化、行偵懸疑和考古發現的三種題材匯通上,走上了一條視聽美學新道路。(完)
【編輯:李潤澤】 ...【百科】
閱讀更多馬來西亞駐華使節:東盟與中國的合作依賴協作而非競爭
百科【東盟專線】馬來西亞駐華使節:東盟與中國的合作依賴協作而非競爭
中新社青島7月4日電 (胡耀杰 張孝鵬)“東盟和中國產業合作的前景,依賴于協作而非競爭。我們的成功,取決于彼此之間支持的深度,而非單打獨斗的速度?!瘪R來西亞駐華大使館副館長、公使諾法琳娜·穆罕德·阿茲米4日在2025中國(青島)—東盟經貿合作與人文交流活動上表示。
她表示,東盟與中國合作潛力巨大。中國的資本與技術結合東盟的年輕勞動力和不斷擴大的消費市場,將共同構建具有競爭力的產業走廊。這種具有包容性、創新性的區域化價值鏈,將造福各方。
她認為,投資是推動上述合作的引擎。產業合作早已不只是共同建設廠房,更在于雙方要一起打造可持續的產業體系。產業合作必須與人文交流同步推進,東盟與中國合作的成功依賴于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技能共享。
“正如中國諺語所說,眾人拾柴火焰高。在馬來西亞,我們也有這樣一種說法,團結則強,分裂則敗。”諾法琳娜·穆罕德·阿茲米說,力量源于團結,東盟與中國攜手并進,能夠打造一段不僅推動產業發展、更能塑造未來的合作關系。
2025中國(青島)—東盟經貿合作與人文交流活動吸引來自中國、東盟多國及相關國際組織的300余名嘉賓與會,共同探討中國和東盟經貿合作與人文交流新路徑。(完) 【編輯:惠小東】 ...
【百科】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友情鏈接
- 廣東:科技創新賦能美好生活
- 安徽鳳陽通報棗巷鎮花園湖村改廁問題:相關責任人被停職
- 洪森:2025年柬埔寨經濟預計增長5.2%
- 澳門文化局局長:冀利用橫琴平臺將澳門文化推廣至中國內地
- 以軍向加沙北部發出撤離警告:即將采取軍事行動
- 六個維度,看懂中小企業上揚曲線
- (尋味中華丨非遺)膠東大鼓:盲人調里覓鄉音
- (投資中國)中國歐盟商會能源工作組主席徐忠華:歐中新能源合作會越來越多
- “2025澳門國際美食之都嘉年華”將于7月開幕
-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亞洲經濟展現韌性 為香港帶來新機遇
- 存在暗角問題 徠卡回爐重煉35mm f/1.4 V1鋼嘴遮光罩
- Mini Countryman EV諜照首次曝光 有望年底發布
- 三星海力士 HBM3顯存報價暴漲:英偉達GPU供不應求
- AMD Radeon RX 7600S測試結果曝光:跑分不輸于Radeon RX 6800
- 因控制模塊軟件問題 沃爾沃召回4103輛涉及車型
- 沒想到,我竟然被飛利浦騙了這么多年!多虧嘎子的提醒
- 努比亞新機入網工信部,或為努比亞Z50 Ultra,采用屏下攝像頭
- 拯救者Y900平板電腦官宣,14.5英寸超大屏,定位機皇平板
- 小米推出米家智能電子血壓計 采用免綁式袖帶設計
- 蘋果將于年末推出下一代CarPlay 首批將由14家車企搭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