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至3月2日,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2023)在西班牙巴塞羅那正式舉辦。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移動通信領域展覽會,許多手機及通訊技術行業的品牌都選擇在此發布新機以及展示一些前沿技術,在輾轉飛行10多小時后,熱點科技為大家帶來了第一手報道以及觀展感悟。
如果你問MWC2023是什么樣的展覽,在經過幾天逛展、觀察后,我們會用沖高端、新鮮感、衛星通訊幾個關鍵詞作為總結。
第一是“沖高端”:MWC大會期間,小米、榮耀發布新機,價格瞄準三星蘋果,沖擊高端市場。甚至“非洲之王”傳音也發布了折疊屏手機。
第二是“新鮮感”:一加11概念版、OPPO液冷散熱器,聯想卷軸屏筆記本、卷軸屏手機,傳音可變色后蓋、伸縮攝像頭技術,中興裸眼3D平板等產品技術的展示,給我帶來了不小的新鮮感。
第三是“衛星通訊”:繼華為與蘋果采用衛星通訊技術之后,展會期間高通也宣布聯合安卓廠商開發具備衛星通信功能的手機,而聯發科更是直接展示了支持衛星通訊的商用手機。
第四是華為帶給我的深刻印象:即使移動終端業務被制裁,但憑借在通信行業領先的技術,華為依然在歐洲市場有著較大的影響力。
沖高端
說到沖高端,其中“米沖高”在國內已經沖了好幾年,現在小米也開始在海外大張旗鼓沖擊高端市場。在大會開展前一天,小米舉辦了小米13系列海外發布會,這是小米首次在歐洲發布和徠卡聯名的手機。發布會上小米非常自信地將小米13定到了999歐元起售,13 Pro更是達到了1299歐元。
售價公布的時候,坐我們身旁的外媒直呼“Oh,my god”。但是我們也理解小米13系列的海外定價,畢竟要和三星、蘋果搶高端市場,不大膽一些你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呢?而且小米進入歐洲市場已經有四五年的時間,在移動終端市場,除了華為也就小米在歐洲更有實力去和三星蘋果競爭。
沖高端的不僅有小米,還有榮耀。榮耀在本屆MWC舉辦全球發布會,正式發布了榮耀Magic5系列旗艦手機。榮耀Magic5系列在外觀方面采用了傳承了繆斯之眼設計,搭載第二代驍龍8處理器,影像則是采用了5000萬像素三主攝,支持最高100倍數字變焦,獲得了DXOMARK影像第一名的成績。另外榮耀Magic5 Pro還支持青海湖技術,首次實現了硅碳負極電池技術在手機行業上的使用,去解決用戶手機續航的焦慮。
對于榮耀Magic5系列,趙明也是很有信心表示能夠超越華為Mate系列。榮耀Magic5售價899歐元,Pro版本來到了1199歐元,很明顯目標也是朝著歐洲高端市場,去和三星蘋果競爭老大哥華為流失的市場份額。其實榮耀在獨立之后,也一直在布局全球市場,去年的MWC,榮耀也是全球首發榮耀Magic4系列。但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榮耀在歐洲市場還需要更多時間的投入。
本屆MWC展會上,我們還看到了傳音。了解傳音的小伙伴可能知道傳音專注于非洲智能手機市場,并且在非洲擁有超過40%的市場份額,但傳音的手機均價并不高,價格親民的形象也已經深入人心,因此開拓高端市場的重任就交給了旗下品牌TECNO。
大會期間TECNO發布了折疊屏手機,這款手機采用了內折設計,外屏為6.42英寸21:9比例,內屏為7.85英寸8:7比例。后置5000萬像素主攝、2倍光學變焦鏡頭以及1300萬像素超廣角鏡頭,搭載了天璣9000+處理器,內置5000mAh電池,支持45W快充。售價則也是達到了1099歐元起,重點突出一個高端定位。
其實手機廠商沖擊高端市場大家也都能夠理解,畢竟在手機市場競爭越發激烈的今天,站穩高端市場才能夠獲得更多生存空間。不過高端市場看重的不僅僅是產品力表現,還有品牌形象建設等多方面因素,但目前來看,除了華為其它國產手機品牌仍然還有很大進步空間。
新鮮感
MWC大會自然也是眾多廠商秀肌肉的平臺,因此我們也看到了許多讓人眼前一亮的概念產品與技術。比如一加展示的一加11概念版。一加11概念版采用了液冷散熱的設計,內置了0.2cm3的壓電陶瓷微泵,并在后蓋設計了水冷流道,液體流動可以帶走部分SoC產生的熱量,根據官方的說法,重載游戲時后蓋溫度會比普通機型降低3-4℃,平均幀率高出4幀。先不說效果,就這個外觀看起來一加11概念版也已經深得我心。
此外OPPO和一加還展示了45W的液冷散熱器,算是把液冷這件事進行到底了。不同的是一加液冷散熱器是采用手機背夾方式,最高可降溫20℃,不支持無線充電,而OPPO的液冷散熱器則是采用磁吸方式,支持10W無線充電,在充電時最高可以降溫9.5℃。OPPO的液冷散熱器會在國內上市,游戲玩家倒是可以關注起來了。
此前似乎沒有任何預熱的聯想,也給我帶來了不小的驚喜。聯想在此次展會上展示了全球首款卷軸屏筆記本原型機,這款筆記本采用了柔性屏幕和可變形結構的設計,按下機身上的按鈕,筆記本的12英寸16:9比例的正常屏幕就可以自動拉伸至15.3英寸8:9比例的形態,增加了約40%左右的顯示面積,以提供更好的移動辦公體驗。畢竟是原型機,因此屏幕拉伸的速度還比較慢,但這也算是聯想展示了自己作為PC巨頭的一些領先技術實力。
除了卷軸屏筆記本,聯想還展示了卷軸屏手機原型機,這款手機默認狀態下是5英寸大小15:9比例的屏幕,而在雙擊手機側面的電源按鈕后,手機屏幕將會延伸為6.5英寸22:9比例,并且顯示的內容會隨著屏幕的延伸自行調整。
那么問題來了,手機的前置攝像頭和麥克風去哪里了呢?其實前置攝像頭和麥克風是做了隱藏式的設計,在接打電話或視頻通話時,手機屏幕會向下伸縮一小段,把攝像頭和麥克風露出來。而平時用不到的時候,就正常隱藏,也減少了隱私泄露的風險。據了解,這款卷軸屏手機的完成度已經在70%左右,或許不久后正式量產推向市場也說不定。
傳音除了發布折疊屏新機,也展示兩個非常有趣的技術,一是后蓋變色技術,即手機后蓋在經過紫外線照射之后可以呈現出不同的顏色,二是伸縮攝像頭技術,目前傳音已經量產了支持攝像頭伸縮技術的手機,這款手機的主攝經過伸縮之后可以實現約2.5倍的光學變焦,當做人像鏡頭用,算是一顆鏡頭實現了兩種功能,并且大大減少了手機的機身厚度。
在帶來新鮮感這方面,中興做得也不錯。這次中興在MWC期間發布了全球首款基于AI技術的裸眼3D平板,基于AI技術是啥意思呢?其實就是通過前置雙攝實現了AI人臉追蹤,然后匹配合適的視角,提升裸眼3D的體驗,另外平板還支持2D轉3D的AI內容處理。
這款平板搭載了驍龍888處理器,在3D內容生態上則是與Leia進行合作,現場體驗提供了游戲、圖片等裸眼3D的體驗,實際體驗的效果確實還不錯。我們了解到這款平板也會在國內發布,不過鑒于目前國內的3D內容生態較為匱乏,使用體驗可能還要打個問號。
對了,本屆MWC展會我們也采訪到中興終端事業部總裁倪飛,他立了個Flag,說中興終端業務今年定下了至少30%增長目標。至于能不能實現,明年MWC我們再來問一問。
衛星通訊
既然是移動通訊大會,除了手機新品,自然也有通訊技術的最新展示。可能是受到了華為Mate50以及蘋果iPhone 14系列都已經支持衛星通訊的刺激,移動行業兩大芯片巨頭高通、聯發科都不約而同帶來了衛星通訊技術的介紹或展示。
首先是高通推出了Snapdragon Satellite,這是全球首個基于衛星,并且是可以為智能手機提供雙向消息通信的解決方案,當然這一解決方案也是由低軌道衛星提供支持。而高通也是在展會期間宣布已經與榮耀、Motorola、OPPO、vivo以及小米合作,開發具備衛星通信功能的手機。可以預見,未來旗艦手機應該都會把支持衛星通訊作為一項標配功能。
相較于高通的純PPT展示,聯發科倒是帶來了支持衛星通信功能的商用產品,也就是與英國手機廠商Bullitt合作的摩托羅拉defy 2,這款手機采用了聯發科MT6825 3GPP NTN芯片,支持衛星通信服務,可實現雙向衛星通信、位置共享以及緊急呼救等功能。
除了支持衛星通訊的商用手機,聯發科展臺還有一個支持衛星通訊的小配件,它支持以藍牙的方式與普通的智能手機連接,在無信號的區域按下SOS按鈕,就可以把地理位置坐標發送出去,這款產品也已經量產即將在市場發售。據聯發科的介紹,衛星通訊技術其實目前已經比較成熟,只不過低軌和高軌衛星的數量還不夠多,隨著衛星發射越來越多,衛星通訊的體驗也會越來越好,比如加入視頻通話等功能也不是不可能。
愛立信在現場演示了NTN(5G Non-terrestrial networks),這一項目是由愛立信、高通以及法國Thales Alenia Space公司多方共同參與,利用低軌道地球衛星 (LEO)進行5G通訊,未來不僅僅可以實現智能手機的短報文,而且可以實現撥打電話、視頻通話等衛星通訊功能,還能覆蓋到偏遠、遠洋地區。
5G的熱度已經過去,衛星通訊會不會成為通訊行業下一個爆發點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華為
為什么要單獨聊一聊華為呢?因為這次MWC大會上華為雖然沒有發布什么移動終端的產品,但華為給觀眾帶來的印象還是很深刻的。
首先就是華為展臺是真的大,華為在1號館擁有整個大會占地面積最大的展臺,可能會有人說展臺大又怎樣嗎?花錢不就完事了嗎?其實并不然,展臺大需要你有足夠多的產品或技術解決方案內容去填充,否則也沒人來你的展臺,而華為的展臺不僅很大,而且基本上都是人擠人的狀態。
其次華為在MWC大會的存在感真的很高,比如在展館之間,華為搭建了幾個以環保為主題的展示廳;還在展會期間舉辦多個主題演講,讓你一不留神就能夠看到華為的LOGO。品牌形象的建設,華為真的有一套。
在海外手機業務備受打擊的情況下,本次MWC展會上的華為也是更多以通訊技術服務商的形象呈現給觀眾。雖然是華為Mate50系列率先使用衛星通訊技術,但華為在大會上并沒有刻意追逐這個行業熱點,而是依然以宣傳5G發展為大方向,并帶來了關于5.5G時代的一些技術展示,比如說讓移動用戶及家庭寬帶用戶峰值速率可以提升至10Gbps,更好的支持沉浸交互體驗,推動3D應用成為主流,如裸眼3D、24K VR游戲等。
另外在逛華為的展臺時,我看到了華為Mate 50系列上關于昆侖玻璃的技術介紹,是用著漢語拼音“Kunlun”,而不是什么英文單詞時還是挺感慨的。我也希望接下來有更多的國產廠商能夠自主創新,打造更多具有中國文化符號的技術推向全世界。
MWC的感觸
本屆MWC展會,最大一點感觸無疑是華為手機終端業務被制裁真的太可惜了。在巴塞羅那,我們也和一家在歐洲賣手機的國產品牌高層聊過。她表示國產手機想要歐洲站穩高端市場真的很難,因為在歐洲市場賣手機不僅僅是需要產品夠好,更重要的是和歐洲消費者建立品牌信任度,這點非常重要。
華為在歐洲市場深耕了二十多年,好不容易建立起來被歐洲消費者接受的品牌形象,現在卻因制裁只能眼睜睜看著市場份額流失,真的太可惜了。但是即便這樣,我們在MWC展會上,依然看到了華為展臺人聲鼎沸,即便沒有發布什么所謂的新品。在這么惡劣的環境下還散發著如此強大的競爭力,不由得讓人心生佩服!
另一點是感觸是國內國內科技展會的不成熟,這些展會往往都會顯得過于喧鬧,展臺依靠各種活動送小禮品、表演節目來吸引觀眾,走在場館里很多都是震耳欲聾的狀態。而MWC展會則沒有這些,你能聽到的只是周圍人的交談聲,專業觀眾可以更專注地了解產品,行業合作伙伴之間也有更好的交流環境。
另外MWC展會對于環保也非常重視,比如進入展館是使用數字通行證,不需要領取紙質的證件,就算讓主辦方打印紙質證件也是薄薄一張紙,掛繩都很環保。展會方還向媒體發放了可免費乘坐公共交通的通行卡,提倡大家綠色出行,踐行環保的理念,這些點還是期待國內展會能多多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