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時尚 >>正文
中新网评:斩断私域养生直播间 “坑老”黑手需监管加力
時尚83人已圍觀
簡介
中新網北京7月3日電(趙方園)近年來,網絡直播和短視頻產業蓬勃發展,給人們帶來豐富的信息獲取渠道。但卻有人動了歪腦筋,部分私域養生直播間假借“免費養生講座”之名,收割老年人。
日前,中國新聞網《民生調查局》欄目調查報道了部分私域養生直播間存在保健品銷售亂象。7月2日,市場監管總局和中國消費者協會聯合發布消費提示,防范私域直播間誘導老年人買“神藥”。
記者調查發現,當前大量養生講座從線下“轉戰”短視頻平臺,主播們通過食療調理、中醫養生保健等內容吸引老年群體,以免費學習為餌,將老人從直播間引至私域直播間,并在私域直播間通過封閉場景實施情感營銷,再以課程灌輸、成功案例展示等手段逐步引導消費,最終實現高額盈利。
這一套營銷模式精心設計且極具迷惑性。中國新聞網報道中提及的 “韓老師說營養”直播間,以 “不賣課、不問診” 為由規避責任,卻通過私域社群完成銷售轉化,這種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的模式,加大了監管難度。長輕營養食療等私域直播間更是以 “食療”“養生” 為名,規避對 “三品一械” 的直接宣傳。
面對私域養生直播間里花樣翻新的“溫柔陷阱”,單靠老年人自身抵御力已力不從心。
從家庭層面看,老年人面對老年期生理心理變化易產生健康焦慮,同時他們信息渠道有限,容易受騙。作為子女,在幫助老人增強防范意識,讓他們理性看待養生信息的同時,也應多關心老人的情感需求,減少他們的恐懼與焦慮。
從平臺層面看,相關短視頻直播平臺必須擔起責任,對“穿白大褂講科普”的“韓老師”們嚴審資質,重點排查敏感詞匯,對可疑跳轉鏈接提高警惕,快速下架涉嫌虛假宣傳的直播間。
從監管層面,需盡快明確直播帶貨中“三品一械”的邊界與責任,嚴格限制直播帶貨的準入門檻,要求“三品一械”銷售僅限于取得經營資質的店鋪開展,避免無資質主體借機牟利,讓“劇本”與“話術”再無藏身之地。
老年人的健康與財產安全關乎家庭幸福與社會穩定。斬斷“坑老”黑手需要建立多重防線。唯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避免老年人成為收割對象,讓他們在互聯網時代享受健康安心的晚年生活。(完) 【編輯:張燕玲】 ...
Tags:
相關文章
《我心中的那座城——阿勒泰》首映禮在京舉辦
時尚中新網北京7月3日電 (記者 高凱)電影《我心中的那座城——阿勒泰》首映禮暨“全球青年多維對話”專場活動日前在北京華夏電影中心舉行。
《我心中的那座城》系列電影是中國影協獵鷹計劃重點項目,旨在著力打造青年電影人創作扶持品牌平臺,引領青年電影人激發創作活力,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我心中的那座城》第一季選擇新疆阿勒泰。《我心中的那座城——阿勒泰》是中國文學藝術發展專項基金資助項目、北京市廣電局重點資助項目、北京大視聽重點文藝項目。該項目由田壯壯擔任藝術總監、梅峰擔任文學總監、王景春擔任藝術顧問、周新霞擔任剪輯指導、郝為擔任總制片人,自2022年啟動歷時近三年,經過青年編劇導演招募選拔、劇本創作打磨、實地采風、取景拍攝、后期制作完成。
影片最終由5部青年創作短片組合而成,風格清新,蘊含深厚的人文底蘊,被認為充分反映了新疆阿勒泰地區各民族融合共生、團結互助的精神面貌,展現了新時代新疆的發展之變、幸福之果。
《我心中的那座城——阿勒泰》海報。主辦方供圖
中國影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鄧光輝在首映禮現場,接受由北京靳尚誼藝術基金會青年畫家傅察丹青為電影創作并捐贈的五幅影片主題油畫。由五幅油畫拼合而成的電影官方海報也在首映禮上發布。
青年舞蹈家李響、中央民族歌舞團舞者葉爾麥克、影片演員代表阿來·阿依達爾汗與知名演員吳軍等,當日分別就阿勒泰地區非遺代表性項目呼麥、哈薩克族傳統舞蹈“黑走馬”以及北疆最美公路“阿禾公路”、特色美食進行推介。由中國外文局文化傳播中心邀請的來自埃及、斯里蘭卡、馬來西亞、約旦、肯尼亞等國的6名青年網絡達人、留學生代表現場學習呼麥和舞蹈、品嘗美食,與中國藝術家互動交流。(完)
【編輯:胡寒笑】 ...【時尚】
閱讀更多從“制造”到“智造” 上海僑界人士開展工業人工智能主題學習
時尚中新網上海6月28日電(范宇斌)2025年第2期“僑見·同圓共享中國夢”上海僑界人士主題學習活動27日在華東理工大學舉行。活動旨在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凝聚思想共識,引導廣大僑界人士弘揚愛鄉報國精神,發揮僑界獨特優勢,積極投身中國式現代化上海新實踐。
活動現場。 范宇斌 攝
在專題報告中,華東理工大學校長助理、研究生院院長、教授杜文莉從政策背景、發展現狀、關鍵技術、實踐探索四個方面介紹了工業人工智能技術進展與實踐探索。她認為,應用“AI+”,向實體經濟的研發、生產、銷售、流通環節滲透并深度融合,可以創新生產方式、制造流程和商業模式;同時,AI將為制造業注入新動能,夯實現代化產業體系基礎,從而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實現從“制造”到“智造”的跨越,打造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新格局。
活動現場。 范宇斌 攝
活動現場,3位新僑代表圍繞本次學習活動主題,結合自身實際進行了分享交流。
“‘興趣’是起點,‘積累’是基石,‘育人’是責任,‘創新’是使命。”歸僑、華東理工大學教授劉潤輝分享了科研探索、育人實踐以及對AI賦能科學發展的一些設想。他回國后始終秉持一個信念:“出國學習的根本目的,是希望自己回來后有能力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因此,他將主要精力投入到學術研究與學生培養。近年來,他的團隊聚焦“抗菌多肽藥物”與“組織再生材料”兩大領域,探索AI技術與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的交叉創新,既是響應國家戰略需求的主動作為,也是破解臨床醫學難題的實踐探索。
活動現場。 范宇斌 攝
“不管走多遠,我始終記得自己是從中國走出去的設計師。”從雙城筑夢到歸國創業,僑眷、上海波城建筑設計事務所有限公司總裁、首席設計師朱㑺夫分享說:“每次去養護院子里的花草,看著植物的根系深深扎進土壤,我就想到‘建筑也好,城市也好,都要扎根于本土文化’。我深刻體會到‘我們的設計不僅是在蓋房子,更是在編織城市的記憶,助力國家的發展’。”
從海外求學到歸國扎根創業,從實驗室探索到推動具身智能機器人走向現實,Cyan青心意創首席執行官牛騰昦始終相信,“科技創新是回饋國家的重要方式,而AI正是我們這代人建功立業的浪潮。”2023年,牛騰昦帶著“打造通用人形機器人”的理想創業,決定在上海創業,不僅因為這里有完整的AI產業鏈,更因為這座城市對歸國留學人員的包容與支持。在此過程中,他始終關注技術的社會價值,探索機器人在不同場景的應用,并希望成為技術創新的“參賽者”和中外科技交流的“橋梁搭建者”。
當日還舉辦了“僑見·這里是上海”上海市僑界人士市情體驗活動。活動安排了三條路線,僑界人士參訪了西岸美術館、騰訊濱江大廈展廳、華東理工大學國家流程制造智能調控技術創新中心、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等地,加深對上海的科技創新、高等教育及文化發展的了解。
本次活動由上海市委統戰部主辦,徐匯區委統戰部、華東理工大學黨委統戰部共同承辦。(完)
【編輯:付子豪】 ...【時尚】
閱讀更多中外對話 | 中國引領智能綠色轉型,合作是唯一通路
時尚中新網北京6月29日電 題:中國引領智能綠色轉型,合作是唯一通路
作者 林卓瑋
“人類正向可持續發展轉型……我們需要用智能化、綠色化驅動新一輪技術演進。”南開大學前校長、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龔克教授在2025年夏季達沃斯論壇期間,向“中外對話”欄目表示。
本次論壇于6月24日至26日在天津舉行,世界經濟論壇《2025十大新興技術報告》也在其間發布。協同感知、綠色固氮、結構電池復合材料等多項前沿技術入選榜單,令“新興技術”再度成為全球關注焦點。
“中外對話”欄目特別邀請龔克教授、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賽博研究院院長凱瑟琳·丹尼爾教授及瑞士《前沿(Frontiers)》期刊首席執行總編弗雷德里克·芬特,共論技術趨勢與全球協作。
視頻:【中外對話】十大新興技術引熱議,在2025夏季達沃斯看未來變革引擎來源:中國新聞網
技術融合:智能與綠色的雙重變奏
專家們觀察到,人工智能正深度融入產業肌理,并與綠色技術加速融合。
龔克教授指出,“這類技術不僅強調智能化,更注重綠色化。”在納米材料、生物酶、鈣鈦礦等前沿交叉領域,一場以低碳高效為導向的技術革命正在推進。
作為本屆世界經濟論壇《2025十大新興技術報告》的核心編寫團隊成員之一,芬特博士對此深表認同,并以綠色固氮技術為例,指出推動相關技術落地的緊迫性:“目前全球約1.7%的能源消耗用于合成氨生產,每生產一噸氨,將排放約2.4噸二氧化碳。” 他認為,利用生物或電化學路徑替代傳統高耗能工藝,可顯著降低農業領域的碳足跡。“諸如此類的跨領域技術的碰撞融合,是本次報告的一大關注焦點。”
協同與賦能:感知網絡與材料革命
協同感知技術便是這種技術融合創新趨勢的一大典型例證。
“協同感知將變得非常重要,因為它能夠促成我們看到的這些不同類別技術的融合,比如實現機器人、物聯網設備與數字終端之間的信息共享,為整體智能決策奠定基礎,更有助于我們在充滿不確定性的領域開展工作。” 丹尼爾教授對中新網介紹說。
她以澳大利亞林火防控系統為例,進行了進一步闡釋。通過應用協同感知技術,將衛星監測、無人機偵察與應急系統整合起來,可以顯著提升應對效率與安全性。
通過技術融合實現突破性創新的例子,還有結構電池復合材料。丹尼爾進一步指出,“這種技術將儲能功能直接嵌入材料結構(如汽車車身),可大幅減輕重量、提升能效。”
2025年夏季達沃斯論壇在天津舉辦期間,《2025十大新興技術報告》正式發布。中新網 林卓瑋 攝
她特別指出,中國在新能源汽車推廣和綠色智慧城市建設方面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在推動結構電池等新興技術發展方面具有巨大潛力,也將為全球提供可借鑒的實踐經驗。
中國角色與全球合作的必然性
展望未來,龔克教授認為,中國在光伏裝機量和人工智能創新方面已處于領先地位,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獨自應對挑戰。
他強調,技術的復雜性與氣候問題的全球性決定了國際合作不是可選項,而是發展的必由之路。
“即便中國擁有最全工業門類,我們也不是世界的全部。”龔克表示,“智能化、綠色化問題的解決,需要全球共同參與。”
芬特博士也表示認同,認為當前復雜環境雖然帶來挑戰,但也可能催生顛覆性創新。
龔克最后呼吁:“必須打破技術邊界,構建開放、共享、共贏的創新生態系統。”
他堅信,深化國際協作,是引領智能綠色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唯一通路。(完)
【編輯:胡寒笑】 ...【時尚】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友情鏈接
- Prophesee展示事件視覺傳感技術:讓AI運算與超高清拍攝效率成倍提升
- 預定才能買,奧之心推出天文攝影專用相機E
- 生成式AI專利排行榜公布,中國第一美國第二,前五中印度增速最快
- vivo Pad3發布,12.1英寸2.8K屏幕搭配第三代驍龍8s,2499元起售
- 新加坡市場專屬,特斯拉推出入門低配版Model 3
- 電動寶馬X5來了?iX5諜照曝光,2026年上市!
- 2金5銀七項創新大獎 維信諾在DIC AWARD收獲滿滿
- 英特爾Arrow Lake處理器性能曝光:單線程比14900KS處理器高20%
- vivo Pad3發布,12.1英寸2.8K屏幕搭配第三代驍龍8s,2499元起售
- 蘋果為AI版Siri畫大餅:明年1月隨iOS 18.4推出
- 蘋果加持佳能 RF
- 被中國車展搶了風頭?2025日內瓦車展官宣停辦
- 緊抱英偉達Blackwell大腿,夏普堺工廠變AI數據中心
- 哪吒汽車CEO張勇發文內涵周鴻祎?后者:他飄了,在胡說八道
- 600萬買個這玩意兒?法拉利新車12Cilindri亮相
- 時隔四年再次采用3倍長焦,Redmi K80 Pro搭載驍龍8 Gen4,11月發布
- 33.59萬起,續航623公里!特斯拉Model 3高性能版上市
- 2024年WWDC一文看完:蘋果All in的AI,究竟能不能讓它再次遙遙領先?
- 華為鴻蒙智行攜享界S9亮相大灣區車展:大佬紛紛捧場,全場流量擔當
- 馬斯克:蘋果與OpenAI合作無法保護用戶隱私,將禁止公司使用蘋果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