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8-02 02:33:46 來源:奉天承運網 作者:娛樂
不論是預售時的官網崩潰,還是發售當天的排隊搶購,都讓今年的iPhone15展現出一副繁榮景象。但好景不長,標準版開售即破發,和去年一模一樣。
就連Pro系列機型都沒能幸免,有些囤貨的黃牛甚至要倒貼錢求賣家收回,簡直不要再魔幻!如今在溢價市場只剩原色鈦金屬版本還在苦苦支撐。
相比之下,隔壁“搶跑”的華為Mate60系列的命運就是天壤之別了,就算發布會沒開、性能落后于時代,銷量和熱度卻一路高漲,至今仍一機難求。
如此大的反差下,iPhone失去光環、叫好不叫座已然是不爭的事實,作為曾經的行業扛把子,蘋果到底是如何痛失江湖地位的呢?
無聊乏味,用戶積怨已久
時間倒回半個月前,蘋果秋季發布會結束當晚,“無聊”“失望”的字眼充斥著我的微博和朋友圈。其實iPhone缺乏創新早就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只是大家難以接受iPhone15系列依舊在擺爛。
就拿極具辨識度的“靈動島”來說,這種通過軟硬件結合,化屏幕“缺陷”為“神奇”的設計原本是令人驚艷的,后續采用類似設計的安卓機型足以證明它的成功。但一年過去了,靈動島依舊沒有被開發出新的玩法,在我手上最大的用途依然是查看外賣進度。
今年的標準款iPhone15終于也用上了“靈動島”,但在發布會官方演示中的交互方式基本還是去年那一套,再加上萬年不變的60Hz刷新率和老款芯片,顯然不如直接入手iPhone14 Pro系列來得劃算,反響平平也就不奇怪了。
相比靈動島,更能稱得上“史詩級”升級的還得是Type-C接口,去年的iPhone14系列在發布前大家就在期待這個,結果被爽約。今年要不是歐盟重拳出擊,咱們還真不一定能見到這玩意……
但沒想到蘋果卻搞區別對待,在iPhone15 Pro系列上升級到了USB 3.0,的確將Type-C接口的可擴展性和更快的傳輸速度充分利用起來,尤其是通過外置存儲實現的視頻外錄功能對于內容創作者來說簡直是“捅破天”般的福利。
可到了標準款上就直接被砍成了USB 2.0,哪怕iPhone15最低配也要5999,依然不會被善待,只有少帶根線、充電方便等為數不多的升級了。
說到充電就更讓人氣不打一處來,都升級到Type-C了,快充功率依舊原地踏步,依舊維持在27W左右,更別提不送充電器了……只顧著讓自然之母高興,就沒考慮過用戶的電量焦慮嗎?
以及,新增的反向有線充電功能簡直就是個笑話……
再說性能,曾經的蘋果A系列芯片才是真的遙遙領先,但從A14開始擠牙膏就沒斷過,如果說被工藝制約還情有可原,去年由5nm升級到4nm的A16卻依舊提升有限,前段時間還被曝出“假4nm”的傳言,甚至GPU還被驍龍天璣追上。
到了今年,作為全球首顆3nm芯片、有著190億顆晶體管的A17 Pro,核心性能的提升也不過10%,功耗甚至還高過驍龍8Gen2,再加上蘋果散熱向來簡陋,想盡情釋放性能簡直難上加難。
反觀隔壁,驍龍8Gen3最新跑分顯示性能提升了50%左右,GPU繼續領先,明年換3nm工藝后還能解鎖多少驚喜暫且不知,但可以確定的是蘋果A系列芯片一家獨大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至于被吐槽了十幾年的信號問題就不用多說了……本月初,蘋果與高通達成協議,將5G基帶芯片的合同續約到2026年,或許短時間內信號問題依舊難以改善。
影像方面,蘋果被安卓吊打也不是一天兩天了,當然這或許和蘋果追求真實成像效果的理念有關,但只對比自家產品,蘋果這幾年的升級依舊看不出什么誠意。
去年的iPhone14 Pro系列終于告別了祖傳的1200萬像素,升級到了4800萬,但在默認模式下像素四合一輸出的還是1200萬像素畫面,僅僅提升了少部分畫質和進光量,感知不強。
而4800萬像素火力全開后的ProRAW照片雖然細節解析逆天,但照片體積卻直接爆炸,不僅吃存儲空間,分享起來還很麻煩。
到了今年,iPhone15 Pro相機基本原地踏步,iPhone15 Pro Max獨占潛望式長焦,受制于傳感器尺寸成像效果只能算是及格,更常用的3倍變焦下的畫面由于是主攝裁切,反而還不如iPhone15 Pro。
唯一令人欣慰的是,蘋果通過裁切主攝實現的24/28/35mm焦段切換讓主攝的實用性大增,也是值得安卓旗艦學習的方向,將大底大像素的優勢充分利用起來。
但是,既然主攝基本沒變,性能提升又很小……這一功能為啥不給iPhone14 Pro系列老用戶OTA一下呢?真就逼人買新款?
最有誠意的升級,反而是給標準款iPhone15下放4800萬像素主攝,還能通過裁切實現長焦的效果,在我看來這也是今年的標準款最能吸引人入手的一點。
當然,所謂“創新乏力”也可以看做是蘋果在產品策略上平衡、求穩的體現,尤其是蘋果將Vision Pro作為開啟下一個十年鑰匙的當下,我們或許會越來越難以體會當年iPhoneX那種顛覆式的創新了。
問題頻出,態度缺乏誠意
如果說缺乏創新還可以理解,這幾年iPhone在質量和做工方面被曝出的問題才是真的令人難以接受。
2020年,蘋果標準款iPhone12屏幕終于由LCD升級到了OLED,然而不少首發入手的用戶卻發現屏幕出現上白下黃的“陰陽屏”現象。隨后又有更多用戶表示當屏幕亮度低于50%時,屏幕會突然變綠,在深色背景下尤為明顯,甚至會感到刺眼。這次中招的不止標準款,連iPhone12 Pro系列機型都有所波及。
面對鋪天的負面輿論,蘋果并沒有第一時間指出問題所在,而是表示將進一步調查,并通過后續軟件更新進行解決。在后來的iOS14.2系統更新中,該問題的確有所改善,但并未得到徹底消除。
在業內人士看來,此次問題或許與蘋果混用三星、LG屏幕有關,再加上初期追求產能,對屏幕的品控或許有所松懈,才導致此類問題出現。從那以后,屏幕抽獎就成了大家揮之不去的陰影,直到現在很多用戶入手新iPhone第一件事都是先查查屏幕供應商……
到了去年的iPhone14系列,由于靈動島和熄屏顯示的加入,很多用戶經過長時間使用后發現屏幕存在“燒屏”情況,并多次沖上微博熱搜,但最后并未得到蘋果答復,只能靠售后解決,那些沒有購買AppleCare+的用戶就需要付出更多成本了。
今年的iPhone15系列問題就更多了。這里多說幾句,網上關于印度產iPhone15專供中國的傳聞目前并沒有事實依據,大家不要被帶節奏,靜觀后續發展。至少iPhone15 Pro系列機型目前全部為國內生產,但做工還是一言難盡。
今年iPhone15 Pro系列機型中最大的改變就是中框外層采用了鈦金屬材質,為手機減重了不少。但很多拿到貨的用戶卻發現邊框存在凹痕、小黑點等情況。
甚至個別用戶的中框還出現了大面積色差,再加上鈦金屬本身非常容易沾染指紋,顏色又比較暗沉,原本的“高端”設計反而看起來更廉價了。
此外,還有不少用戶發現鏡頭模組內存在進灰問題,不知道是不是代工廠為了趕進度招了大量暑假工呢?
對于以上情況,蘋果官方至今仍未給出回應,問客服就是可以7天無理由退貨,官網和直營店入手的用戶還能退換,那些通過第三方店鋪入手的就只能吃啞巴虧了。
其實品控問題國內廠商也遇到過,甚至還有燒主板這種嚴重問題,每次有國產廠商出岔子都少不了挨噴,但回應卻來得比較及時,誠意也足夠。可到了蘋果這就總是不了了之,銷量依舊不減,也難怪iPhone用戶被調侃有“自適應模式”了。
國產崛起,與蘋果公平競技
在蘋果持續“擺爛”的同時,國產廠商這幾年在高端市場持續發力也讓蘋果的光環暗淡了不少,在功能和體驗上不輸甚至早已超越了iPhone。
論影像,小米OV的高端旗艦通過引入一英寸大底主攝和徠卡蔡司等老牌光學廠商技術,讓手機具備了媲美卡片相機的成像素質。論通信能力,榮耀自研射頻芯片C1使手機在電梯、地庫等信號“死區”依舊能夠通話上網。其他像快充、散熱等就更不用說了,隨便找出一家對比iPhone都能遙遙領先。此外,隨著折疊屏這一新形態的出現,也讓很多iPhone高端用戶轉投新陣營。
當然,今年的iPhone15系列之所以遇冷,和不按套路出牌的華為Mate60系列也有很大關系,麒麟芯片和5G的回歸、90%以上的國產化率就足以振奮人心,衛星通話、昆侖玻璃、玄武架構這些感知強烈的體驗更是錦上添花,讓iPhone15的發布堪稱“天坑開局”。
但我們必須承認,蘋果在手機行業仍然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每一代產品都能引領行業的下一次變革,就拿iPhone15 Pro系列來說,不出意外的話安卓旗艦也會很快跟進鈦金屬邊框,潛望式長焦鏡頭在接下來的一年里大概也要在中端機上普及。
此外,蘋果的工業設計和成熟的iOS系統生態依舊優勢明顯,如今的iPhone更像是蘋果在堆料和體驗上追求平衡,只是前進的腳步變得慢了些。隨著國產廠商的崛起,iPhone也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在未來,iPhone或許將與其他廠商處于公平競技的態勢,而非一家獨大的局面,原地踏步是否還能被買賬?相信用戶心中一定會有答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