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百科 >>正文
“抱冬瓜睡觉”突然走红,医生紧急提醒:这些人别用
百科46人已圍觀
簡介
奇怪!
為什么最近“人手一根冬瓜”?
7月以來,
我國出現今年來最強高溫過程,
山東、江蘇、安徽等
不少地方熱到直接破紀錄。
開風扇,吹熱風;
開空調,又有點心疼電費;
但不開……
不行,還是得開。
不過最近,
網上流行起“抱著冬瓜睡覺”,
據說可以有效防暑降溫,
保質期長,還不貴,
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

無論男女老少,
還是貓貓狗狗,
都可以擁有一根屬于自己的冬瓜。
但也有很多人有疑問:
外面熱成這樣,
一根冬瓜真能管用?
真!能!
其實,抱冬瓜睡覺這種方法在古代就已出現。曾有《夏夜抱瓜眠》一詩為證,其清涼助眠的效果結合了物理屬性和中醫理論。
冬瓜含水量高達95%以上,類似“天然水枕”。當人體接觸冬瓜時,它能快速吸收體表熱量。
不僅如此,從中醫理論上看,冬瓜皮作為一種中藥材水煎內服,它還具有清熱解暑的功效與作用等。
哪些人可以用冬瓜助眠?
中國康復研究中心中醫康復科主任楊祖福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表示,一般推薦不便開空調、風扇的老人、幼兒、孕婦可以嘗試。
但對脾胃虛寒、陽虛體質人群來說,冬瓜的物理降溫可能加重腹痛、腹瀉;體弱畏寒的老人、兒童可以用薄棉布包裹間接接觸,或放枕邊局部降溫。
而且,冬瓜升溫后,可以浸冷水擦干,還能繼續重復使用。
用冬瓜助眠需要注意什么?
冬瓜表皮有白色毛刺,不小心會刺傷皮膚,因此使用前需要洗凈冬瓜表面的白毛,保留冬瓜外皮。
睡覺時,采用抱著或摟著的方式,著重為四肢降溫,避免腹部直接接觸。
更多防暑降溫小貼士,請收好
①穿寬松、淺色的棉麻/真絲衣物,利于散熱吸汗。要注意關鍵部位防護,戴寬檐帽或遮陽傘避免頭部暴曬,午后紫外線強時,可以穿薄紗披肩護住后頸。而且,出汗后千萬不要立即脫衣吹風,避免毛孔驟開引寒濕入體。
②夏季進食應秉承清熱生津,健脾化濕的原則。可以多吃冬瓜、絲瓜、苦瓜等當季瓜果,以及楊梅、烏梅、檸檬等水果,從而起到清熱利濕、斂汗生津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冰鎮冷飲會傷脾胃陽氣,辛辣食物會加重濕熱,最好不要吃太多。
③早晚可以開窗通風,午后拉窗簾遮陽。可以在室內擺放薄荷、茉莉,能起到綠化環境、降溫的作用。
④如果想要活動,可以選擇上午10點前或下午4點后,避免烈日曝曬。可選擇八段錦、太極拳、散步等比較柔和的運動,并需秉承適度原則,出微汗即可停止,切忌劇烈運動。運動后及時飲用淡鹽水或酸梅湯,以補充電解質。
來源:中國新聞網綜合人民日報、重慶日報、錢江視頻等
【編輯:劉歡】 ...Tags:
下一篇:趕時間的人,權益保障如何跟得上?
相關文章
南部戰區位黃巖島領海領空及周邊區域組織戰備警巡
百科中新網7月3日電 據南部戰區官方微信公眾號消息,7月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組織海空兵力位中國黃巖島領海領空及周邊區域開展戰備警巡。6月以來,戰區部隊組織海空兵力持續加強中國黃巖島領海周邊海空域巡邏警戒,進一步強化有關海空域管控力度,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堅決維護南海地區和平穩定。
【編輯:張燕玲】 ...【百科】
閱讀更多【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湖北大悟:傳承抗戰精神 譜寫老區富民新篇章
百科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新聞聯播):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從今天(6月26日)起,《新聞聯播》推出系列報道《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首先帶您走進大別山西端南麓的湖北孝感市大悟縣,這里曾是新四軍第五師抗戰指揮中樞。如今,當地群眾繼承革命先輩精神,靠著茶葉等特色產業走上致富路,為革命老區譜寫了嶄新篇章。
在湖北大悟縣新四軍第五師司令部舊址,參觀的游客絡繹不絕。1941年至1945年,這里是新四軍第五師抗戰指揮中樞,指揮前線將士在華中大地浴血奮戰。新四軍第五師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面對日本侵略者的多次圍剿和掃蕩,英勇頑強、不屈不撓,進行了1260多次主要戰斗,阻擊了15萬日軍的進攻,建立起以大悟山為中心、跨鄂豫皖湘贛五省邊界的抗日民主根據地,有力支持了全國抗戰。抗戰期間,新四軍第五師從100多人的游擊大隊擴大到5萬多人,邊區黨組織不斷壯大。
黨的十八大以來,這個曾經的國家級貧困縣下足“繡花功夫”,推進精準扶貧。立足當地優質茶產區的地理優勢,有針對性地解決茶葉種植分散、資源利用率低等問題,推出多項支持政策,引進龍頭企業,并建起智能黃茶生產線,帶動周邊八個村2200多戶茶農增收。2020年,大悟縣正式退出貧困縣。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如今,隨著全國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的實施,大悟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縣已形成四大茶產業帶,年產茶葉約1.45萬噸,全產業鏈從業人員超10萬人,綜合產值達26.5億元。林下經濟、現代農業、文旅融合等鄉村特色產業也逐步成熟壯大,全縣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近2萬元,大悟縣走出了一條老區富民的新路子。 【編輯:史詞】...
【百科】
閱讀更多東西問丨馬懷德:為全球人權共識注入中國古典智慧
百科中新社北京6月27日電 題:為全球人權共識注入中國古典智慧
——專訪中國人權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政法大學校長馬懷德
中新社記者 安英昭
2025年是聯合國成立80周年、中國和歐盟建交50周年,也是“中歐人權研討會”這一中歐在人權領域深層次交流對話的機制化平臺創立10周年。近日,以“國際人權共識:80年的回溯與未來展望”和“古典文明中的人權智慧”為主題的研討會,分別在匈牙利布達佩斯和希臘雅典舉行。
中國人權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政法大學校長馬懷德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從重塑全球人權共識的中國視角出發,闡述中國古典文明中的人權理念與智慧。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今年是聯合國成立80周年。80年來,國際社會主要達成了哪些人權共識?
馬懷德:在過去80年里,國際社會在推動人權規范體系構建方面取得了歷史性進步。尤其是1948年《世界人權宣言》的通過,標志著人類對尊嚴與自由的共同追求達成初步共識。此后,從聯合國《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的生效,到多項主題性、群體性國際人權公約的建立,我們見證了人權理念的不斷擴展與深化。
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人權保障也取得長足進步。自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啟動,全球已有逾十億人擺脫了極端貧困,饑餓和疾病顯著減少,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孕產婦和嬰兒死亡率下降了一半以上。這些進步表明,在《世界人權宣言》所奠定的共識指引下,國際社會在維護基本人權方面取得了實質性成就,同時也認識到仍有諸多不足亟待彌合。
需指出的是,國際人權共識并非靜止不變。隨著國際格局深刻演變,人權理念所承載的文化基礎、制度路徑與實現方式也呈現出更加多元的面貌。
中新社記者:今年是中國和歐盟建交50周年,也是“中歐人權研討會”創立10周年。中國和歐洲為豐富國際人權理念貢獻了哪些智慧?
馬懷德:中國和希臘同為世界文明古國,擁有光輝燦爛、內涵豐富、影響深遠的古典文明。希臘的蘇格拉底、柏拉圖與中國的孔子、孟子所處的時代被世界廣泛贊譽為是“人類文明軸心時代”,對人類歷史進程產生了深刻影響。
我重點談談中國古代思想中蘊含的人權理念和智慧。中國自古就有較為完備的法律制度和豐富的法律文化,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了自成體系的成文法,漢唐時期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法典。中國古代法制蘊含著十分豐富的智慧和資源,中華法系在世界各大法系中獨樹一幟。中國歷代王朝治理都注重運用法制方式,注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源于中華傳統法律文化的很多觀念至今仍然深刻影響著我們。比如,以禮為中心的情理法結合的倫理法治,“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民本思想,“天下無訟”“以和為貴”的價值追求,保護鰥寡孤獨、老幼婦殘的恤刑思想,“法不阿貴”“刑無等級”“援法斷罪、罰當其罪”的平等觀念,“德主刑輔”“明德慎罰”的慎刑思想,等等。中國傳統的人權觀念和智慧,對中國人權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精神價值和歷史借鑒。
中新社記者:可否舉例說明中國古典人權智慧對當代中國人權保障實踐的影響?
馬懷德:我想分享的是儒家經典《孟子》中所蘊含的民本思想,這是中華傳統典籍中人權理念比較鮮明和突出的儒家經典。其中提到“人”的次數為469次,居《孟子》詞群的首位,既有指一般意義上的人,也有指特定的某種人或某個人。
民本思想是《孟子》的核心理念。孟子很看重民心向背,認為民心乃政權之根本,“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孟子認為民心是社會治理的基礎,“民事不可緩也……民之為道也,有恒產者有恒心,無恒產者無恒心。”孟子主張君主與民眾的共樂同享觀,“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中的這些思想與《尚書·五子之歌》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共同構成了儒家經典中的民本思想,對現代中國的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產生了深遠影響。
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權理念,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增進人民福祉、維護人民權益貫穿到法治中國建設的全過程各方面,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項法律制度、每一個執法決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這是《孟子》中的民本思想在當代法治中國建設的生動寫照。
中新社記者:中國古典人權智慧為當今全球人權治理提供了哪些參考與借鑒?
馬懷德:當今世界正面臨單邊主義抬頭、地緣沖突頻發、發展鴻溝加劇的局面。中國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主張各國休戚與共、協同發展,強調主權平等、對話協商、合作共贏和文明互鑒等國際交往原則,為重塑更加公正公平合理包容的人權共識提供了獨特的路徑與視角。
這一理念超越了意識形態分歧,為不同社會制度和文化背景的國家找到最大公約數,即全人類的共同利益和尊嚴。正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指出的,“中國已成為多邊主義的重要支柱。”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就是踐行真正多邊主義的重要抓手,為彌合當今世界在人權問題上的裂痕提供了富有感召力的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為重構包容普惠的國際人權共識注入了新的思想動力。
今天,在聯合國成立80周年之際,重溫《世界人權宣言》的初心,不僅是在追溯80年來國際人權事業的歷史脈絡,更是在為全球人權的未來發展凝聚共識。以人權之名對他國施壓不僅違背《聯合國憲章》基本原則,也削弱了國際人權機制的公信力。國際社會需要從“以我為主”的權利輸出模式,轉向“相互尊重、互學互鑒”的共建模式。我們應當堅守全人類共同價值,超越意識形態對立與文明偏見。
為此,我愿提出三點倡議:第一,人權不應成為對抗的工具,而應成為合作的橋梁。第二,人權保障應注重整體性與協調性。第三,未來人權共識的重建,應以人類共同價值超越文明偏見。
今年是“中歐人權研討會”創立10周年,希望中歐一同攜手,以構建全人類共同價值為紐帶,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愿景,推動全球人權治理體系健康發展。(完)
受訪者簡介:
馬懷德,法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政法大學校長,兼任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中國人權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會長,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詢員,最高人民檢察院專家咨詢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法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教育部法學專業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直接參與《國家賠償法》《立法法》《監察法》《行政許可法》等多部法律的起草工作。出版學術專著或教材50余部;公開發表學術論文300余篇。榮獲第四屆“全國十大杰出青年法學家”稱號;入選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和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
【編輯:史詞】...【百科】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友情鏈接
- 統信UOS AI場景公社在滬舉行 展示國產AI系統發展
- 買iPhone 16要不要AppleCare+? 看看近乎千元的保外電池費用吧
- 索尼全畫幅無反相機銷量全球第一,自封的
- 取消安裝收費,“叛逆”的Unity終于低頭!
- 解決清掃盲區:石頭掃拖機器人G20S Ultra與P20 Pro有妙招
- 人物專訪
- 蘋果iPhone 16基帶確認:高通X71,自研遙遙無期
- 英特爾攜合作伙伴亮相工博會:用AI助力企業智能化轉型
- 地下車庫禁止新能源車停放?這種做法有沒有道理
- 媲美造車新勢力的智能導航:石頭G20S Ultra與P20 Pro有點實力
- 助力實現個性化健康需求 推動食藥同源產業新發展
- 文化觀察:主旋律電視劇創作如何“叫好”又“叫座”?
- 從東江源到香江:倒流的水 同源的心
- 2025中國電影周(維多利亞)開幕式舉行
- “大而美”法案表決前夕飛出“黑天鵝” 美國會山上演“馬拉松”耐力賽
- 臺胞訪抗戰遺址 遺憾島內歷史教育缺失
- 駐澳大利亞大使肖千:中澳是友非敵,這從來不應成為問題
- 推動“火車向著景區開” 國鐵鄭州局加大暑運列車開行力度
- (話改革·建新功)葛群:以科技創新為己任 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 第三輪第四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全面完成督察進駐階段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