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綜合 >>正文
“艺术画布·研学彩笔”座谈会在澳门举行 围绕儿童绘本展开跨界对话
綜合736人已圍觀
簡介
中新網澳門7月4日電 (記者 鄭嘉偉)“藝術畫布·研學彩筆”座談會4日在澳門媽閣塘片區海事工房2號舉行,邀請來自中國內地及澳門的兒童繪本作家、童書出版人及研學游業界代表圍繞兒童繪本展開跨界對話。

據介紹,作為澳門國際兒童藝術節系列活動之一,法國繪本大師塞吉·布洛克的“線條魔法:塞吉·布洛克的繪本游樂園”展覽(下稱“展覽”)當日正式對外開放。此次座談作為該展覽的教育延伸與社區連結,進一步探討藝術教育在文化產業與研學旅游的延伸應用與商業化路徑。
美高梅品牌策劃高級副總裁廖穎琦在座談會上表示,澳門擁有深厚文化底蘊,行走在城市間如同閱讀一本“活”的故事書。希望此次座談會能夠激發更多思考,用好澳門文化優勢,將藝術教育延伸至更多領域,為澳門開拓藝術旅游發展的新路徑。
兒童問題研究者、繪本編著者吳斌榮認為,繪本具有豐富文化內涵,兼具故事性、趣味性和教學意義,能轉化為具有市場潛力的實體產品。可以結合研學游設計,提升繪本的教育價值,傳遞美育理念,開啟創作職業化的可能。
此次展覽及品牌中國內地獨家代理謝逢蓓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繪本不只是圖書,更是文化載體與教育工具。此次來到澳門不僅希望借此展覽讓澳門居民與游客了解塞吉·布洛克,理解他的幽默,也希望發現澳門當地優秀繪本作品,挖掘其中的人文關懷,并將更多中文繪本介紹給世界。(完)
【編輯:惠小東】 ...Tags:
下一篇:日本吐噶喇列島附近海域地震頻發
相關文章
香港大學,太寶藏了吧!
綜合“每年夏天
我都想起一九三九剛到香港山上的時候,
這天簡直就是
那時候在艷陽下山道上走著,
中間什么事也沒發生過,
一片空白,十分輕快。”
張愛玲曾這樣回憶夏日在港大的上學路
這所創立于1911年
香港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
名人輩出,如雷貫耳
孫中山、張愛玲、林鄭月娥、許冠杰、許鞍華......
他們年輕時都在這里留下求學的身影
百年港大歷史燦爛
亦與時俱進
2026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
港大躍升至歷史性的第11位
創下前所未有的里程碑
穩居亞洲第二,香港第一
百年港大充滿書卷氣
亦不失浪漫
晨曦初照薄扶林
百年鐘樓映碧空
本部大樓附近的鳳凰花樹紅綠相間
荷花池畔的樟樹郁郁蔥蔥
陪伴了一代又一代學子的青蔥歲月
承載著他們不斷向上的夢想
百年港大
亦有著相當活潑的一面
17間住宿舍堂和住宿學院
都有屬于自己的獨特文化和傳統
它們不僅是學生的休憩之處
也是學生求學生涯里充滿樂趣的重要體驗
超過100個學會、社團和學生組織
上至天文、藝術,下至文學、排球
總能讓你
找到心之所向
結交志同道合的伙伴
圖為香港大學資料圖。 中新網記者 李志華 攝
港大2025/2026年度高考錄取
已正式啟動
繼續秉持多元選拔的標準
在全國招生
各省市不設名額上限,擇優錄取
高考考生報考港大任意專業
無文理科要求
申請人須在港大內地招生官網
(www.hku.hk/mainland)
完成申請程序
包括提交網上申請表格、繳交申請費、
上傳高考成績等
2024年11月28日,香港大學中國制度研究中心,同時也作為由香港大學、北京大學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共同創建的歷史與文明研究基地的秘書處舉辦首屆歷史與文明國際論壇,來自全球逾40名享譽國際的歷史和文化學者齊聚香港大學,共同探討變動世界中的文明共生。圖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作開幕演講。 中新網記者 陳永諾 攝
百年港大,
期待你的到來!
部分圖片來源:香港大學供圖
文字記者:韓星童
攝影記者:李志華 陳永諾
編輯:梁靜
審校:魏園
責編:宋方燦
(中新社微信公眾號)
【編輯:田博群】 ...【綜合】
閱讀更多東西問|斯欽孟和:“活態史詩”《格薩(斯)爾》的傳承之變
綜合中新社赤峰7月3日電 題:“活態史詩”《格薩(斯)爾》的傳承之變
——專訪全國《格薩(斯)爾》工作領導小組首任秘書長斯欽孟和
中新社記者 奧藍
《格薩(斯)爾》是“中國三大史詩”之一,流傳于中國藏族、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納西族、普米族等多個民族,于2009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是世界上迄今發現的演唱篇幅最長的史詩。
《格薩(斯)爾》代表中國民間文化與口頭敘事藝術的極高成就。它不用文字記錄,而由眾多民間說唱藝人歷經千年傳唱下來,其傳承內容和方式有著鮮明的時代特色,并隨社會發展不斷獲得充實和創新。日前,全國《格薩(斯)爾》工作領導小組首任秘書長斯欽孟和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對相關議題作出解讀。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格薩(斯)爾》是一部怎樣的史詩?
斯欽孟和:《格薩(斯)爾》是用韻文體創作的民間故事。人間大亂時,一個叫格斯爾(也稱格薩爾王)的神仙騎神馬下凡。他降妖除魔、抑強扶弱、統一各部,帶領百姓一起建立幸福家園。
之后,這個故事在傳唱藝人口耳相傳的吟唱和表演中,又被加入很多個人理解與表達。可以說,每一個傳唱藝人都是《格薩(斯)爾》的傳承者,也是創作者。
就這樣,《格薩(斯)爾》慢慢變成一個很長的故事。這些年,我們整理搶救的文本大都在1萬至10萬行詩左右。
1981年,我在新疆的13個縣市田野調查時,走訪45位傳唱藝人,搜集35部《格薩(斯)爾》史詩。因為口耳相傳、沒有文字記錄,即使是同一個人,他的每一次傳唱,內容都會受外部環境、個人心態影響而有所變化。
2019年8月10日,“2019年羌塘恰青格薩爾賽馬藝術節”在西藏自治區那曲市開幕。圖為開幕式上的《格薩(斯)爾》說唱表演。中新社記者何蓬磊攝
中新社記者:《格薩(斯)爾》為什么能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歷史時期受歡迎?
斯欽孟和:《格薩(斯)爾》是一種在多地區、多民族中廣泛流傳,與時俱進的罕見文化現象。目前,在中國的內蒙古、西藏、新疆、甘肅、四川、云南、青海等省區和蒙古國、俄羅斯等國,都在民間發現了《格薩(斯)爾》的傳承者。
其一,《格薩(斯)爾》講的是一個英雄故事,其中包含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英雄的崇拜、對惡勢力的不滿與抗爭。這其中包含了全人類共同的價值觀,容易引發共鳴。
其二,作為一種在民間流傳的說唱技藝,《格薩(斯)爾》的表演形式是“說+唱+演奏”,唱詞是詩歌,每一句都不長,配合以曲調,朗朗上口,便于傳播,因此有豐厚的民眾基礎。
其三,《格薩(斯)爾》又被稱為“活態史詩”。在民間傳承過程中,傳唱藝人為吸引觀眾,總會加入當下的流行元素來豐富故事內容。大到故事情節,小到人物服飾、表情、環境等細節描寫,都有明顯的時代特征。
最典型的就是《格薩(斯)爾》的個人故事中,能明顯看到當時流行的話本和著名英雄的“影子”,比如《三國演義》的關羽、《水滸傳》的武松等。有時,格薩(斯)爾在抒發情感時還會有唐詩宋詞。
在我看來,這正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體現。傳承至今的《格薩(斯)爾》都是章回體,這應該也是吸收了當時歷史長篇小說的特點。
2019年9月16日,四川甘孜縣格薩爾王城暨百村產業基地舉行開城儀式,城內以《格薩(斯)爾》故事打造的景觀小品體驗地有1000余處,游客可聽《格薩(斯)爾》說唱、看《格薩(斯)爾》藏戲等。中新社記者劉忠俊攝
中新社記者:相較過往,當前《格薩(斯)爾》的傳承與發展有無變化?
斯欽孟和:當然是有變化的。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系統性地開展了《格薩(斯)爾》的搶救保護工作,還于1984年成立全國《格薩(斯)爾》工作領導小組,其辦公室設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之后,我們有組織地開展各項工作,經過努力取得了矚目成績。很多優秀的專家學者、民間藝人參與到這項工作中,收集整理了大量資料,也有豐富的研究成果。
我研究《格薩(斯)爾》40余年,體會很深。我認為,這一文化事象的傳承語境和傳承方式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在傳承中遇到了實際問題。因為,時代變了。
之前,《格薩(斯)爾》是在民間流傳的說唱技藝,傳承人大多出身貧苦,傳承方式是師徒制。徒弟沒有上學的機會,七八歲起跟著師傅學習,經數年耳濡目染、口耳相傳,才能掌握這項技藝。之后,徒弟大多也會將其作為謀生手段,并在表演過程中不斷打磨作品。就這樣,《格薩(斯)爾》一代代傳承下來。
如今,中國民族地區的基礎教育早已普及,民間師徒制的傳承方式面臨一定困難。此外,快節奏、碎片化、海量信息的社會特點,也對史詩的傳播影響很大。
在此情況下,以整理收集的大量成果為基礎,將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尤為重要。
現階段,《格薩(斯)爾》在中國的民間傳承與保護工作,可以從以下四個方向展開:
一是建立《格薩(斯)爾》的數據庫。以數字化形式將史詩完整保存下來,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二是選取《格薩(斯)爾》中的經典故事或精彩片段,創作為舞臺表演的演出作品。例如,一直活躍在內蒙古基層的烏蘭牧騎演出隊正在成為重要載體,演出隊成員有著扎實的表演基礎,他們在民間、基層的帶頭作用,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方式。
三是在中小學推廣科普,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組建校園格薩(斯)爾樂隊等。在素有“格薩(斯)爾之鄉”之稱的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右旗,不少中小學都在課余時間組織這樣的樂隊。
2020年10月14日,青海省雜多縣第二民族完全小學的小學生表演《格薩(斯)爾》史詩說唱藝術。中新社記者蘇丹攝
四是將《格薩(斯)爾》影視化,以動畫片、電影等形式展現史詩中的故事。(完)
受訪者簡介:
斯欽孟和。受訪者供圖
斯欽孟和,蒙古族,《格薩(斯)爾》研究學者、全國《格薩(斯)爾》工作領導小組首任秘書長。其學術領域為蒙古語族民族文學、民俗學及游牧文化,于20世紀80年代起參與《格薩(斯)爾》的搶救整理和相關民俗文化的記錄保護與研究工作,已收集整理民間錄音資料4000余小時,其中包括1600余小時、百余位《格薩(斯)爾》民間藝人的口述資料。所著《〈格斯爾〉版本源流研究》等3部作品被譯成蒙古文、俄文在海外發行。
【編輯:胡寒笑】 ...【綜合】
閱讀更多巫山脆李借力立體交通網絡 實現“今天下單、明天見李”
綜合中新網重慶7月5日電 (記者 賈楠)5日,2025巫山脆李開園訂貨會暨郵運通“脆李專機·空鐵聯運·全郵營銷”啟動儀式在重慶市巫山縣舉行,標志著該縣30萬畝脆李正式上市開賣。同時,將通過脆李航班、高鐵快運和水上航線等形式,確保全國1000多個城市“24小時鮮運直達”,實現“今天下單、明天見李”。
據介紹,巫山脆李種植起源于唐朝,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如今,巫山脆李在巫山縣種植規模穩定在30萬畝,重慶全市種植規模達到79.8萬畝,全產業鏈產值達100億元。
圖為“脆李航班”降落巫山機場。中新網記者 賈楠 攝
5日上午,巫山縣與重慶郵政合作的“脆李航班”在巫山機場再啟航。“脆李航班”于2022年首次運行,今年,“脆李航班”計劃執飛20個班次,單次航班裝載量約14噸,可運輸脆李郵件約3500件,預計總運載量將達280噸。
圖為工作人員將巫山脆李搬運至列車車廂。中新網記者 賈楠 攝
5日下午,在巫山高鐵站站臺,來自巫山縣曲尺鄉柑園村的約一噸巫山脆李,正被工作人員有序地搬運到巫山開往重慶北的S5527次列車上。這批脆李將經過2小時13分鐘的旅程后,抵達重慶北站。
同時,巫山縣為進一步提升巫山脆李出村進城“加速度”,對“空空聯運”寄遞物流體系進行再升級、再提速,創新打造智能仿生運輸應用場景,首創“巫山脆李機器狗運輸編組”,應用于坡地果園運輸,實現從“田間果園-郵運通集散中心”無縫銜接,以機器狗運輸編組全地形通行能力、集群智能調度和綠色長效作業三大優勢,重構坡地果園物流鏈路,運輸效率提升3倍以上,人力成本壓縮近30%。
巫山脆李核心產地曲尺鄉通過無人機實現從長江南北兩岸跨江轉運,將過去農用船載李過江的30分鐘運輸時間縮短至3分鐘。巫山縣構建起的“智能仿生田間運輸+無人機跨江轉運+空鐵聯運”郵運通智慧物流體系,實現“今日枝頭果,明日盤中鮮”。
啟動儀式上,巫山縣人民政府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共同揭牌“共建重慶市巫山脆李研究院”。
近年來,巫山縣聚焦品種選育、生產種植、食鮮保供等關鍵環節,實施巫山脆李精品培育計劃,持續進行品種迭代、技術攻關,為廣大消費者打造“從枝頭到舌尖”的品質防線。同時,巫山縣立足脆李產業發展基礎,堅持做大產業,全力打造“致富李”,讓“一顆李”釋放無限潛能,成為廣大果農增收致富的“金果果”。(完)
【編輯:付子豪】 ...【綜合】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友情鏈接
- 奔馳EQA渲染圖曝光 有望于2024年亮相
- 新款奧迪A3測試諜照曝光 或將命名為A3 Allstreet
- 高田氣囊事件再發酵 大眾召回甲殼蟲系列車型
- 一加11R爆料稱2月7日印度發布,同時還有機械鍵盤與電視
- 適馬無反版ART50 1.4規格曝光 更輕但放大率退步
- 寶馬開始測試固態電池 計劃2030年裝車上市
- MG電動轎跑假想圖曝光 采用軟頂敞篷設計
- 爆料稱蘋果新款iPad Pro或將配備16英寸OLED屏幕,并支持MagSafe
- 奧迪計劃推出更多的純電高性能車型 以及插混動力性能車
- 新款ID.3首次曝光 外觀/內飾/配置全面升級
- 海南嚴管墾區個人建房 禁止以任何形式向私人賣地
- 山東艦編隊為何選擇在香港向公眾開放?專家解讀
- 普京:將在今天與特朗普通話
- 中國駐伊朗大使館再次提醒中國公民暫勿前往伊朗
- 吹爆這種烹飪方式!雞胸肉也能柔軟多汁,后悔現在才知道
- 千余名英國中學生在華開啟中文學習與文化體驗之旅
- “租機貸”變“高利貸”!手機租賃藏了這些陷阱
- 中歐舉行第十三輪高級別戰略對話
- 第三屆北京網絡視聽藝術大會開幕
- 今年前5個月東莞外貿增速達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