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熱點 >>正文
香港艺人探索广州文旅:在时光交错里读懂湾区共鸣
熱點3794人已圍觀
簡介
中新網廣州7月5日電 題:香港藝人探索廣州文旅:在時光交錯里讀懂灣區共鳴
中新網記者 蔡敏婕
“親愛的Gary(趙浚承英文名),這里有一份文旅盲盒,請解鎖廣州越秀新玩法。”近日,香港藝人、大灣區港人體育協會主席趙浚承手持鏡頭,用一句熟悉的粵語開場白,開啟了他在越秀區這個廣州古老中心城區的探索之旅。
“這里是我們香港隊球迷很熟悉的地方。”站在廣州市越秀山體育場的草坪邊,趙浚承的語氣里滿是親切感。這座由市民親手興建的體育場,自1979年見證第一屆省港杯開賽以來,就成了粵港足球健兒揮灑汗水的舞臺。2025年,升級改造后的體育場迎來第43屆省港杯,半個世紀的賽事傳承,讓這片綠茵場早已超越體育場館的意義,成為粵港同胞“同場拼搏”的精神地標。

趙浚承望著場邊“迎接第十五屆全運會”的橫幅,眼神里透著期待。從省港杯到全運會,從區域性賽事到全國性舞臺,越秀山體育場的變遷,恰是大灣區體育事業交融發展的縮影——當粵港運動員在同一賽場并肩,當球迷用共同的吶喊聲震徹看臺,“拼搏”早已成為刻在灣區人骨子里的共同基因。
“這個又是從哪個朝代穿越過來的寶物?”在南越王博物院的展柜前,趙浚承對著一枚“透雕龍鳳紋重環玉佩”驚嘆不已。這枚“鎮院之寶”是西漢時期的文物,以精巧的工藝展現著嶺南先民的審美智慧,讓他忍不住感慨:“沒想到千年前嶺南先民的審美已經這么超前。”
移步南粵先賢館,耳機里的講解聲娓娓道來:“這里展示了趙佗、惠能、孫中山等56位在嶺南作出過重要貢獻的名人及其事跡。”趙浚承駐足在詹天佑的展陳前,看著史料里記載的事跡,忽然明白:“100年過去了,先賢們的故事正在用新潮的方式流傳——就像現在的年輕人用vlog講歷史,用說唱唱傳統,形式在變,但精神一直在傳承。”

“港澳同胞,歡迎回家。”模擬的廣九鐵路報站聲突然響起,將思緒拉回近代。在廣九鐵路紀念園,趙浚承身穿長衫,手持過去的車票說:“廣九鐵路是名副其實的粵港‘親情線’,它見證了百年中國的歷史變遷,承載了很多人的離別和重逢。”
漫步在東山口的騎樓間,新潮的網紅店與百年老宅隔街相望,穿漢服的姑娘與滑板少年擦肩而過。“最潮流的東山口,沒有介紹錯。”他舉起相機,把紅墻灰瓦與霓虹招牌同框定格。轉至廣州傳統的城市中軸線北京路,玻璃面下展出宋代時期的路面遺跡,“在北京路,每一步都有歲月的味道”。

“麻煩還要一碗艇仔粥,麻煩要碗椰子燉雞,麻煩要塊嫁女餅。”在老字號茶樓里,趙浚承用粵語點單,艇仔粥里的魚片滑嫩,椰子燉雞的清甜回甘,嫁女餅的酥皮里藏著嶺南婚嫁的喜慶——這些味道,在香港的茶餐廳里也能尋到蹤跡,卻在廣州越秀多了幾分厚重。
“在這里有最chill(意為輕松閑適的氛圍)的一盅兩件、最經典的老字號,還有最global(全球化的)的米其林。”在趙浚承的鏡頭里,老字號的師傅正用社交媒體直播做叉燒,年輕食客舉著手機拍攝“廣式早茶vlog”,煙火氣里藏著灣區生活的共同節奏。(完)
【編輯:陳海峰】 ...Tags:
相關文章
招商難、同質化 明星也救不了的網綜如何突圍?
熱點中新網北京7月3日電(記者 郎朗)第三屆北京網絡視聽藝術大會網絡綜藝創作主題研討7月2日在北京舉辦。本次研討以“‘綜’觀萬象,‘藝’啟未來”為主題,專家學者、網絡視聽平臺代表、節目制作人代表等齊聚一堂,直面行業深層矛盾,為當下的網絡綜藝生態把脈開方,共謀網絡綜藝節目的未來發展。
圖為研討會現場。供圖
數據繁榮下的結構性困境:同質化與變現難
“一邊是每年上線超百檔綜藝,市場規模不斷突破新高的繁榮;另一方面是觀眾吐槽沒有新意,制作方難賺錢、平臺留不住人的焦慮。”
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院長鄭月一針見血地指出當前網綜生態現狀。她援引數據佐證:2024年國產季播綜藝上線達392部,視聽總時長同比增18%。但繁榮數據背后,是“綜N代占比高達42%,貢獻了74%的有效播放”,“創新模式占比不足20%”。類型重復缺乏創新,過度依賴“明星+話題”以及小成本綜藝盲目跟風,導致內容同質化嚴重,成為生態失衡的首要癥結。
緊隨其后的是嚴峻的商業變現難題。鄭月表示,網綜對于廣告的依賴遠超于其他的視聽產品。然而,廣告主投放卻高度集中于“綜N代”,導致中小內容的融資難上加難,創新的積極性也會因此而減弱”。
虎鯨文娛集團優酷人文總經理王曉楠印證了這一觀察,指出品牌方的變化:“商業品牌變得更加審慎、冷靜,從追求曝光訴求為主導轉變為更加在意節目內容表達的文化深度和專業度。”
此外,鄭月認為,平臺割據進一步加劇了生態惡化。她引用藝恩數據揭示:2024年各個平臺綜藝獨播比例高達92%,頭部綜藝跨平臺用戶重合率不足15%。”
“用戶不是不愛看優質內容,而是被平臺的數據高墻擋在門外。”
破局之道:內容分眾、場景革命、技術賦能
看清楚當前網絡綜藝困境之后,嘉賓們也提出了清晰的突圍路徑,其核心在于內容邏輯的重構。
鄭月認為,面對不同制作體量的分化,創作者們應該使用不同的生存邏輯。“大制作就是要做文化燈塔,要立高度、有扛鼎的本事,比如強IP的延續、高規格的制作、全鏈路的保駕護航。而小綜藝就是要接地氣,要有‘扎心’的本事,聚焦垂直賽道,拍出真實感,硬氣精準用戶的情感共鳴。”
不同平臺的實踐正在印證這一思路。愛奇藝高級副總裁姜濱以紀實綜藝《種地吧》為例,闡釋其“接受現實,才能超越現實”的理念。節目不僅展現少年農耕成長,更延伸出助農實效。姜濱認為:“優質網絡綜藝創作從來都不是速戰速決、立等可取,需要創作更加深入專業、深入行業。而且,優質網綜更多來自非虛構內容創作,這也意味著創作者要擺脫懸浮套路,真正投入對現實的鉆研和了解,才能基于現實、超越現實,成為現象。”
優酷則通過“綜藝+”實現生態價值裂變。虎鯨文娛集團優酷綜藝合作開發部總經理仇穎舉例,平臺節目《風馳賽車手》與品牌合作,將汽車裝備的選購場景接入節目中,實現了從內容種草到消費轉化的即時閉環。她觀察到行業正經歷深刻變革:“用戶從被動觀看轉向主動共鳴,傳播從單點爆發轉變為多元運營,價值實現從依賴廣告邁向生態化營銷,內容制作從追求大藝人、大制作轉而回歸內容價值本源。”
資深主持人張越以自身實踐證明了深度內容的市場潛力。她制作的嚴肅訪談《她的房間》,長達一小時講述農村婦女劉小樣的故事,播出之后,上了30多個熱搜。張越認為:“創作需‘于低處做,向高處行’。劉小樣的表達言之有物,從生命深處發出來的聲音自有力量。
在內容之外,技術也被寄予厚望。鄭月認為,技術可能是破解生態困局的關鍵鑰匙。AI已經成為內容的共創者,虛擬制作等技術正“擴展舞臺物理空間的時間維度和美感層次”。她呼吁“需要不斷跟蹤思考,以技術賦能拉長綜藝產品的生命周期”。
告別流量焦慮的短期逐利,走向協同共生的長期主義是網綜生態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當“大小有別成為共識,橫豎萬象成為常態”,一個多元共融、韌性強健的“綜藝新宇宙”方能真正啟航。(完)
【編輯:田博群】 ...【熱點】
閱讀更多中國石油實現特高含硫整裝氣田全產業鏈自主開發
熱點中新網達州6月30日電(張家銘 鄭琪 趙明銳)6月30日上午,隨著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達州凈化公司原料氣日處理量達到400萬立方米,國內最高含硫整裝氣田——渡口河—七里北氣田成功調試投運,標志著中國石油首個自主開發的特高含硫整裝氣田全產業鏈在川正式誕生。
國內最高含硫整裝氣田——渡口河-七里北氣田。李宇 攝
如何保障特高含硫氣藏安全高效勘探開發是當前國內外關注的重大技術難題。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系統總結四川盆地高含硫氣田開發經驗,通過消化吸收對外合作成果,自主開展大規模科技攻關與現場試驗,相繼建成了鐵山坡、渡口河—七里北特高含硫氣田。
據了解,渡口河—七里北氣田硫化氫含量達到17.06%,是目前國內已投產硫化氫含量最高的整裝氣田。該氣田部署8口新井,新建一座處理規模為400萬方/天的天然氣凈化廠。工程實施難度大,復雜山地的管道最大垂直落差700米,最陡坡面接近90度;大型設備施工運輸、安裝、調試復雜,溶液循環泵排量達900m³/h,再生塔直徑5.2米、高度達46米。面對諸多挑戰,西南油氣田全過程優化設計、采購、施工、調試、運維各個環節,成功建成了涵蓋采氣、集輸、凈化、外輸的完整產業鏈。
渡口河—七里北氣田大規模使用耐蝕合金雙金屬復合材料,這一創新材料從根本上解決了特高含硫氣田開采過程中管道腐蝕的世界級難題。針對雙金屬復合材料焊接的高要求,首次大規模應用高頻脈沖全自動焊接技術,使焊接效率較傳統人工焊接提升約35%。同時,采用“激光掃描和數碼成像+全口焊縫DR+相控陣”的先進檢測方案,實現了對焊縫體積缺陷、線性缺陷及腐蝕性能缺陷的全面排查,并采用氦氮驗漏和敏感性試驗等多重安全保障措施,確保了管道系統的安全無泄漏運行。
一線員工正在堅守崗位作業。張家銘 攝
該氣田硫磺回收和尾氣處理采用具有中國石油自主知識產權且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綜合制氫硫磺回收及尾氣處理工藝,滿足最新最嚴的尾氣排放要求,是西南油氣田唯一一套全時段達標排放裝置,確保清潔生產;大力實施光伏發電、中壓蒸汽發電等新能源項目,真正踐行了“天然氣+新能源”的綠色能源西南模式。
另外,渡口河—七里北氣田融合物聯網、智能巡檢、人員定位、光纖振動、微泄漏檢測、溫感預警、次聲波、無人機等技防手段,實現從集輸到凈化的“全過程、全天候、全方位、全要素”的綜合立體感知;構建SIL3等級的工業控制系統,設置5級聯鎖8級關斷,實現關鍵設備的遠程操控,緊急情況下全氣田可一鍵關停;實現氣田生產過程中關鍵環節的智能監控、過程預警、聯動處置,全面建成以“全面感知、自動操控、趨勢預測、優化決策”為特征的智能化氣田。
建成以“全面感知、自動操控”為特征的智能化氣田。張家銘 攝
據悉,該氣田的天然氣年生產量預計將超13億立方米,年產硫磺32萬噸,凈化后的天然氣進入國家管網輸往長江經濟帶惠及沿線千家萬戶,將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貢獻力量。
渡口河—七里北特高含硫氣田的安全清潔高效開發,對推動國內天然氣產業高質量發展具有深遠意義,將在掌握特高含硫氣田勘探開發核心技術、滿足國計民生能源需求、實現企業低碳目標、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完)
【編輯:陳海峰】 ...【熱點】
閱讀更多(鄉村行·看振興)山西天鎮:從一粒種子到國際餐桌 出口富農促鄉村振興
熱點中新網大同6月30日電 (任麗娜 師小淦)從一粒種子到國際餐桌,山西省大同市天鎮縣以訂單農業為紐帶,串聯起農戶、企業與全球市場,探索出一條“產業興農、品牌強農、出口富農”的鄉村振興新路徑。這一模式不僅為小雜糧產業發展注入活力,更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可復制的樣板經驗,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
種植戶簽訂紅蕓豆種植協議現場。天鎮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6月30日,天鎮縣丁家煙村村委會內人頭攢動,村里的種植戶正在與天鎮縣通航糧貿有限公司簽訂紅蕓豆種植協議,400畝雜糧種植基地將納入該公司有機認證體系,未來可通過精深加工提升產品附加值。
近年來,天鎮縣依托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基地縣、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縣、國家級出口小雜糧質量安全示范縣等國字號招牌,積極培育和支持龍頭企業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及訂單農業,推動農業產業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建設,持續延伸農業產業鏈,推進產加銷一體化發展,形成了“企業+村集體+農戶”的訂單式農業發展模式,促進糧食增產、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作為天鎮縣農業產業化協會聯農帶農牽頭企業,天鎮縣通航糧貿有限公司通過訂單農業與農民對接種植各種雜糧1.7萬多畝,覆蓋該縣11個鄉鎮172個村,成為大同市規模較大的雜糧產供銷農產品出口基地。2024年,經過該公司精深加工的雜糧出口創匯1460多萬美元,折合人民幣1億多元。
除此之外,該縣還培育了天鎮縣博城蔬菜有限責任公司、天鎮縣同興源果蔬開發有限公司等農業產業龍頭企業,農戶通過與龍頭企業簽訂“保價合同”、納入認證體系,以保底收購和優質優價承諾保障農戶收益。
目前,天鎮縣糯玉米、小米、蔬菜等優質農產品已經遠銷東南亞和歐美等國際市場,帶動全縣特色農產品產業高質量發展,實現了農戶、企業、市場三贏良好閉環,賦能鄉村振興。(完)
【編輯:胡寒笑】 ...【熱點】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友情鏈接
- 本田預告:兩款Zero純電原型車將亮相CES 2025
- Galaxy S23更新Auto Blocker技術,難掩三星手機用戶“老齡化嚴重”
- 配件制造商泄露最終設計,三星Galaxy S25系列值得期待嗎?
- 告別8GB運行內存,新增Slim版本?三星Galaxy S25系列目標銷量3740萬臺
- 跌回99美元,蘋果2025年推出廉價版Apple TV
- 大疆新無人機DJI Flip曝光:造型類似DJI Neo,僅重249克,能飛31分鐘
- 9.98萬元起,吉利雷達純電皮卡上市
- 400km/h高鐵來了!內部豪華程度驚人
- 顏值爆表!全新阿爾法·羅密歐Stelvio假想圖曝光,2025年發布
- 廣汽也要推飛行汽車?顏值比小鵬更好看
- 多世代產品并存:2025年移動市場將十分混亂,AMD表示內行
- 新華社揭秘如何拍攝杭州亞運會大片 尼康成為最大贏家
- AMD銳龍3 7440U處理器跑分曝光:大小核首秀,單核性能不錯
- 賈躍亭心急如焚發公開信:FF價值被嚴重低估,六大舉措捍衛利益
- 追超ChatGPT 4?百度文心大模型4.0將于近期推出,或將帶來新變革
- 存在電池起火風險!保時捷Taycan召回2570輛
- Tech G 2023丨想要體驗不入耳的舒適聽感?Shokz韶音在Tech G現場等你
- 擁有特斯拉與iPhone 15 Pro的有福了,“雙廚聯動”又酷又實用!
- 一加首款折疊屏手機官宣,將在印度發布,或為OPPO N3海外版?
- 國產純電超跑!昊鉑SSR正式上市,零百加速僅1.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