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百科 >>正文
香港特区政府:香港国安法公布实施是“一国两制”事业重要里程碑
百科3614人已圍觀
簡介
中新社香港6月30日電 今年6月30日是香港國安法公布實施五周年,香港特區政府發言人當日表示,過去五年來,香港國安法為香港實現由亂到治的重大轉折,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奠定堅實的法律基礎,是“一國兩制”事業重要里程碑。
發言人表示,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是國家生存與發展的根本前提。五年來的實踐證明,香港國安法是捍衛“一國兩制”、維護香港繁榮穩定的“守護神”,是具有重大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的好法律。香港國安法與其他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均堅持法治原則,同時依法保護權利和自由。今天,香港的營商環境持續改善,位居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的榜首、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穩占世界第三、世界競爭力排名重返三甲,可見香港正在“由治及興”的大道上全速前進。
對于外國政客、反華組織及不同媒體對香港國安法、特區其他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特區維護國家安全工作發表誣蔑抹黑及言論,特區政府發言人另發表一份長達3000字的聲明,表示強烈譴責和反對。
發言人重申,特區政府會繼續肩負其憲制責任,并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也會繼續堅定不移地依法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職責和義務,同時保障香港居民和在香港的其他人享有的合法權益。以高水平安全護航高質量發展,不斷譜寫“一國兩制”實踐新篇章。(完) 【編輯:張燕玲】 ...
Tags:
相關文章
東西問|施華謹:中國文學如何跨海“下南洋”?
百科中新社馬尼拉7月2日電 題:中國文學如何跨海“下南洋”?
——專訪菲律賓華人翻譯家施華謹
中新社記者 張興龍
作為菲律賓最具代表性的華人翻譯家之一,施華謹(Joaquin Sy)數十年來筆耕不輟,穿梭于語言與文化之間,用一字一句搭建起中菲人文交流的橋梁。經由他的譯筆,中國文學作品得以跨越國界和語境,在菲律賓讀者心中生根發芽。他說,文學不只是一種愛好,更是一種使命,連接兩個民族、兩種文化之間的情感與共鳴。近日,施華謹在馬尼拉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講述他如何在語言的邊界上播種理解與認同。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您覺得哪些中國文學作品或文化觀念最容易打動菲律賓讀者?哪些文化差異容易在翻譯過程中“迷失”?
施華謹:盡管我自認熱愛文學,但真正促使我投身翻譯與寫作的,并非單純出于興趣,而是希望將文學作為橋梁,通過文化的傳播與交流,增進菲律賓與中國之間的理解與互信。正因如此,我所從事的翻譯工作始終是雙向的——將中國文學作品翻譯成菲律賓語或英語,也將菲律賓語和英語作品翻譯成中文,盡管后者的數量相對較少。
之所以選擇將中國作家白刃的長篇小說《南洋漂流記》譯為菲律賓語,正是因為這部作品生動展現了早期華僑華人在菲律賓生活的真實圖景。白刃曾于20世紀30年代旅居菲律賓,在唐人街做過店員、報童,亦在華文報刊擔任過翻譯。他與菲律賓社會各階層的互動與觀察,最終成為該小說的素材來源。《南洋漂流記》雖由中國作家創作,卻深植于菲中兩種文化語境中,將其譯為菲律賓語具有獨特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圖為施華謹譯作《南洋漂流記》菲語版封面。(受訪者供圖)
我也致力于將菲律賓的重要文化讀物譯介給華僑華人。比如,我將菲律賓國家文化藝術委員會出版的《塑造菲律賓的一百項事件》翻譯為中文,旨在幫助華僑華人群體更深入地了解菲律賓的歷史與文化。
我認為,最能打動菲律賓讀者的中國文學作品,往往是那些描寫家庭生活、日常情感的文字。菲律賓社會重視家庭,其文化性格也偏感性,注重情感表達,因此中國文學中關于親情、家庭倫理與日常生計的描寫,容易引發共鳴。
當然,在翻譯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文化語境差異帶來的挑戰。最容易在翻譯中“迷失”的,是那些深嵌于中華歷史文化語境的成語與典故。中國源遠流長的文明賦予了語言豐富的隱喻與文化象征,而這些常常無法直譯成菲律賓語或英語。在這種情況下,往往需要在譯文中加入解釋性說明,以彌補語義缺失,確保讀者理解其真正含義。
中新社記者:您在翻譯中國文學的過程中,如何在文學性與可接受性之間找到平衡?
施華謹:我的翻譯工作重心之一,是聚焦生活在菲律賓的華人作家,特別是他們關于自身生活經歷、文化沖突與身份認同的文學創作。這類作品深植于菲律賓社會,能更直接觸動本地讀者,也更有助于增進華僑華人與菲律賓人之間的文化理解和社會融合。
在選擇翻譯中國作家的作品時,我會優先考慮那些在菲律賓文學圈已有一定知名度的作家。例如,中國文學巨匠巴金就是一位深受菲律賓文學愛好者喜愛的作家。因此,當菲律賓語言委員會(Komisyon sa Wikang Filipino)邀請我為其“世界文學經典系列”翻譯中國文學作品時,我選擇翻譯了巴金的若干短篇小說。
圖為施華謹譯作《巴金:啞了的三角琴及其他故事》菲語版封面。(受訪者供圖)
為了提升翻譯的獨特價值,我特意選擇了一些尚未被譯成英文的中文作品,直接翻譯成菲律賓語。菲律賓現有的許多中國文學譯本,是先由中文譯為英文,再從英文轉譯為菲律賓語。相比之下,直接從原文翻譯而來的版本,無論在語言的精準性,還是文化的還原度上,都更具優勢,更能傳達作品的原貌與神韻。
中新社記者:您如何評價當下中國文學在菲律賓及更廣泛海外的傳播狀況?
施華謹:在菲律賓,中國文學的“出圈”過程具有階段性。最初,菲律賓文學愛好者通過英文譯本接觸到中國的唐詩宋詞,進而產生濃厚興趣。其后,魯迅與巴金的代表作,如《阿Q正傳》《狂人日記》及《家》《春》《秋》等作品,也通過英文譯本被廣泛閱讀。十余年前,中國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其作品的英文譯本在菲律賓引發新一輪閱讀熱潮,進一步擴大了中國文學在當地的影響力。
一個國家在國際社會的政治地位與經濟實力,構成其文化傳播的重要支撐,也直接影響其文學作品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度與接受度。隨著中國在全球政治和經濟舞臺上的影響力不斷提升,中國文學正迎來更為廣闊的“出海”空間。
中新社記者:您曾公開呼吁將常見漢語詞匯正式納入《菲律賓語詞典》,能否談談這一主張的初衷和意義?
施華謹:在菲律賓社會,中華文化最廣泛而深遠的影響體現在三方面:飲食、家庭生活及日常用語。這種影響已深深滲入菲律賓主要語言系統中,尤其是他加祿語。菲律賓語言學家馬努厄爾在《他加祿語中的漢語成分》一書中收錄了數百個來源于漢語的詞匯。
從20世紀40年代至今,隨著老一代華僑華人與新移民不斷與菲律賓社會互動,許多原本“舶來”的漢語詞匯早已融入本地詞匯系統,包括“sioti”(小弟)、“siobe”(小妹)、“kungfu”(功夫)、“wushu”(武術)、“naicha”(奶茶)、“chaofan”(炒飯)、“xiaolongbao”(小籠包)等。此外,一些中國傳統節日的名稱,如今在菲律賓社會中也已廣為人知,并被廣泛使用。
在一次關于菲律賓語發展的全國語言大會上,我建議將這些詞匯正式收入由菲律賓大學編纂的權威版《菲律賓語詞典》。語言本身既是文化交流載體,也是交流成果的見證。更多源自漢語的詞匯被納入菲律賓語系統,是菲中人文交流日益頻繁的直觀體現。
中新社記者:作為華人,您如何看待自己在中菲之間的“文化橋梁”角色?
施華謹:菲律賓華人天然肩負著連接菲中兩國的“橋梁”使命。我們在菲律賓出生長大,深深扎根于本地社會,同時承載著中華文化的精神血脈。正是這種“雙重文化”身份,使我們更能體察兩種文化之間的共通與差異,也賦予我們獨特的跨文化表達與調和能力。
當地時間6月3日,菲律賓馬尼拉,施華謹(右一)獲頒“中菲相知獎”之“重要貢獻獎”。該獎項旨在表彰為促進中菲兩國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誼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或團體。中新社記者 張興龍 攝
作為文化工作者,我始終堅信交流能帶來理解,理解能孕育共鳴。
中新社記者:您期待未來中菲在語言文化領域有哪些更深層的交流與合作?
施華謹:希望未來菲律賓與中國的文學工作者能夠開展更多面對面的深入交流。在這個基礎上,逐步建立起制度化的交流機制,比如定期互訪、聯合寫作、合作翻譯等。(完)
受訪者簡介:
施華謹。中新社記者 張興龍 攝
施華謹(Joaquin Sy),菲律賓知名華人翻譯家,已出版譯著逾20部。代表譯作包括《南洋漂流記》《巴金:啞了的三角琴及其他故事》,以及菲律賓國家文化讀物《塑造菲律賓的一百項事件》等,其中《南洋漂流記》榮獲菲律賓2008年最佳國家圖書獎。他還曾獲菲律賓語言委員會頒發的“語言捍衛者”獎,以表彰其在推廣國家語言方面的貢獻。
【編輯:付子豪】 ...【百科】
閱讀更多30余名香港青少年赴昆明研學 民族舞蹈架起滇港“同心橋”
百科中新網昆明6月29日電(時文枝)2025年滇港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動28日在昆明啟動。在為期5天的活動中,來自香港梁季彜中學的30余名學生將在“春城”昆明開展訪問研學、文化交流展演等活動,共話青春、共謀未來。
6月28日,2025年滇港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動啟動儀式現場。時文枝 攝
云南與香港手足情深,合作歷史悠久。云南是香港的“鮮花園”“菜籃子”,香港是云南主要外資來源地和重要旅游客源地。多年來,雙方經貿、人文交流往來日益頻繁。
本次活動以“山海相牽·同心圓夢”為主題,由中共云南省委統戰部、云南師范大學主辦,云南旅港同鄉會承辦。其間,30余名香港青少年將走進西南聯大舊址、云南陸軍講武堂、云南師范大學藝術學院、斗南小鎮、大灣鮮花種植基地等地,追溯中國近代教育與軍事的輝煌歷史,學習藏族、傣族、彝族等民族舞蹈,感受云南“鮮花經濟”的蓬勃生機與現代化高原特色農業,并親手制作鮮花餅,品味云南“舌尖非遺”的匠心傳承。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本次活動是加強滇港青少年交流交往、增進文化認同的具體舉措。”中共云南省委統戰部副部長趙修春致辭稱,希望通過沉浸式的文化體驗活動,讓香港青少年更深入地感受云南地方特色文化魅力,了解祖國的發展成就。希望大家將此次研學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帶回香港,與親友分享,共同促進香港與內地特別是與云南的交流合作。
香港梁季彜中學副校長黃慧表示,此行既是探尋祖國壯美山河、領略云南獨特歷史文化的旅程,更是深入感受中華文明絢爛光彩,見證其傳承發揚的難得契機。希望通過此次交流活動,與云南展開全方位、深層次的互動,在文化交流中增進彼此了解,在思想碰撞中深化同胞情誼。
云南旅港同鄉會副會長婁薇稱,云南旅港同鄉會積極支持并參與此次以文化藝術為載體的滇港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動,希望大家以鄉情為紐帶,以舞蹈和鮮花為橋梁,共同講好中國故事、云南故事。
“這是我首次走出香港參加交流活動,心中充滿了緊張與期待。”香港梁季彜中學學生劉婧兒稱,希望在此次活動中能親身體驗云南民族文化,深入了解內地的教學方式和風格。“我將把此行學到的新技巧、理念帶回香港,融入到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為促進香港與內地的文化交流貢獻力量。”(完)
【編輯:黃鈺涵】 ...【百科】
閱讀更多云南永德芒果節精彩紛呈
百科中新網臨滄6月29日電 (黃興鴻)28日,云南省臨滄市2025年永德芒果之鄉文化旅游節(下稱“芒果節”)迎來“芒果王”評比、趣味吃芒果大賽等重頭戲,吸引眾多游客和當地民眾參與。本屆芒果節于6月27日晚啟幕至7月14日結束,邀游客前來品嘗琳瑯滿目的芒果,感受“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
地處滇西南的永德縣,自400年前引進芒果種植后不斷擴大種植規模和豐富品種。1998年,該縣舉辦首屆芒果節,以果為媒,向世界展示其蓬勃發展的芒果產業及自然風光與人文魅力,到今年迎來第25屆芒果節。
6月28日,一名參展商擺放芒果。黃興鴻 攝
在永德縣的芒果展銷區,商販推薦各種芒果:椰香雞蛋芒純甜無酸、貴妃芒皮薄肉厚汁水足、大金煌芒果肉厚實性價比高……種類繁多的芒果,吸引游客及當地民眾駐足品嘗、拍照。
當日舉行的“芒果王”評比,一個重2.8公斤的芒果封“王”。
6月28日,工作人員展示參加“芒果王”評比的芒果。黃興鴻 攝
趣味吃芒果大賽吸引50人參加,在5分鐘時間內,男子組比誰先吃完1.5公斤芒果,女子組則為1公斤芒果。云南曲靖的孫榮鑫參賽,成績是1分45秒,他表示以后有機會還會參加。
“永德芒果不僅承載著時光的味道,更是當地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2014年,永德被中國果品流通協會命名為‘中國芒果之鄉’。”永德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鑫曦介紹,截至目前,該縣芒果品種達67個、種植面積逾6.2萬畝,惠及逾3.2萬名果農,2025年產量預計超4.5萬噸、產值突破3億元。
蓬勃發展的芒果產業背后,是永德縣各級政府推動產業升級的持續努力。電商平臺的深度融入,讓永德芒果從深山直達中國北京、上海甚至越南等消費者手中;精深加工鏈條的延伸,催生了芒果干、果醬、果酒等系列產品,大幅提升了附加值;鄉村旅游與芒果采摘體驗的有機結合,為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永德縣永康鎮的劉祎翔1992年出生,2015年從云南財經大學畢業后選擇返鄉創業,次年他通過電商銷售自家種的100畝芒果和荔枝。“沒有中間商,收入增加不少。”劉祎翔稱,近年來,他每年還幫助70余戶果農銷售芒果。
永德縣小勐統鎮的趙光潔,出生于1995年,曾在云南昆明工作。“2022年看到鄰居家的芒果滯銷,我通過直播帶貨幫助拓寬銷售渠道,后來決定當一名‘新農人’,服務好家鄉。”趙光潔稱,她的銷售量逐年增加,產品也由最初的芒果增加到了橄欖干、菠蘿蜜、堅果等幾十種。
6月28日,一名男選手在比賽吃芒果。黃興鴻 攝
劉祎翔、趙光潔均表示,希望通過不斷努力,讓更多永德特產走向中國各大城市,并帶動更多鄉鄰實現增收。
本屆芒果節,還包括大家樂百姓大舞臺、燈光秀、芒果月季街、文化旅游觀光等精彩紛呈的活動。
據永德文化和旅游局統計,2024年芒果節共18天,吸引游客18.6萬人次,旅游花費1.4億元。本屆芒果節前兩天吸引游客4.7萬人次,旅游花費2860萬元。(完)
【編輯:黃鈺涵】 ...【百科】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友情鏈接
- 高通預計將推出旗艦驍龍8 Elite處理器:基于8gen 4魔改而來,又換名字
- 星紀魅族車載電競座艙,配AMD獨顯!首搭車型Z10 STARBUFF 23.68萬元起
- 2024電博會前瞻,海信視像精彩內容提前了解!
- 模擬表情機器人?超9億像素相機!帶你一起逛2024中國工博會
- 宋紫薇回應從理想汽車離職,將探索AI智能硬件賽道
- 德國超級工廠,病假率17%?產能嚴重不達標,馬斯克親自調查
- 兄弟們別急了,《黑神話:悟空》DLC沒那么快能做出來
- 21.59萬起,全系標配后輪轉向!全新智己LS6上市
- 均價破千元 Samyang可換光學模塊鏡頭Remaster Slim發售
- 助力數字化與低碳化產業轉型升級 工博會歐姆龍推出智能化生產管理平臺
- 祝蘋果AirPods Pro 2熱點科技2022五星獎頒獎盛典中榮獲:年度創新設計獎
- 五門版吉姆尼發布:軸距更長,空間更大
- 新華三NX15000路由器在熱點科技2022五星獎頒獎盛典中榮獲:年度先鋒產品獎
- Vanwall Vandervell官圖曝光:具備F1血統 限量500臺
- 360Hz高刷電競顯示器來襲,LG 發布UltraGear 25GR75FG
- 祝尼康Z 9在熱點科技2022五星獎頒獎盛典中榮獲:年度風云獎
- 新款比亞迪e2申報圖曝光 換裝全新封閉式前臉
- 華碩創藝PA32UCR顯示器在熱點科技2022五星獎中榮獲:年度杰出性能獎
- 客廳改造學習區 為網課提供更好環境
- 索尼發布FE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