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百科 >>正文
2023上海车展丨小鹏G6亮相,号称“无人驾驶前的最后一款车”
百科3人已圍觀
簡介在近日舉辦的第二十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上,小鵬舉辦了以“天生智能,扶搖直上”為主題的新聞發布會,攜包括新一代超智轎跑SUV小鵬G6、超智能轎跑小鵬全新P7i和超快充全智能SUV小鵬G9在內的共五款 ...
在近日舉辦的第二十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上,小鵬舉辦了以“天生智能,扶搖直上”為主題的新聞發布會,攜包括新一代超智轎跑SUV小鵬G6、超智能轎跑小鵬全新P7i和超快充全智能SUV小鵬G9在內的共五款車型亮相,非常引人注目。
作為小鵬SPA2.0“扶搖”全域智能進化架構下的首款全新車型,G6搭載了小鵬汽車在智能體系、動力補能和整車智造等領域的最新技術。小鵬G6搭載了行業內唯一量產的智能輔助駕駛系統“XNGP”,目前已經覆蓋上海、廣州和深圳。同時,Xmart OS 4.0智能車載系統,在X-EEA 3.5電子電氣架構和X Combo私人定制等智能科技,也讓小鵬G6的智能體系非常完整。
除此之外,小鵬G6還擁有領先行業的智能制造工藝,CIB電池底盤一體化技術,在提升安全性的同時,在操控性及性能上都有不俗的表現,在運動性的同時兼顧了舒適性。全域800V高壓碳化硅平臺和3C電芯使小鵬G6續航達到775km,帶來同級別最強效能表現。
外觀上,小鵬特邀注明科幻作家劉慈欣作為小鵬G6前瞻設計顧問,以“科技流動美學”為設計理念,在繼承小鵬家族化設計基因的基礎上,也進行了非常多的創新性嘗試。全車采用了17處低風阻設計,體現出“極致曲率”的風格,同時540mm的低質心、50:50的前后軸荷比,打造出更適合駕乘的乘風黃金比例。
內飾上小鵬G6同樣表達了極致簡約的科技之美,全新“矢量星環”中控設計語言、無風感智能空調、悅控方向盤和云感環保座椅等內飾設計加上全車座艙環保面料再加上更寬敞的前后排頭部空間和后排腿部空間,保證了駕駛乘坐體驗的舒適性。
除全球首秀的超智駕轎跑SUV小鵬G6,超智能轎跑小鵬全新P7i和超快充全智能SUV小鵬G9在車展中表現也非常亮眼。小鵬P7i作為小鵬P7的全能升級車型,在全車數字化水平、智能輔助駕駛能力、能耗效率及操控性等多方面實現了全方位的升級和優化。
而G9作為小鵬汽車的旗艦作品,更是憑借全智能與超級快充兩大核心技術優勢,為用戶帶來了,成為全球充電最快的豪華電動車之一。多款車在車展中同時亮相,不僅體現小鵬日臻完善的多樣化產品序列,也體現了小鵬在智能出行上的進步。相信小鵬汽車將在“扶搖”架構的強勢賦能下,繼續引領未來出行變革。
Tags:
相關文章
東西問丨馬志明:相聲能否成為“中西共笑”的語言?
百科中新社天津6月29日電 題:相聲能否成為“中西共笑”的語言?
——專訪相聲表演藝術家馬志明
中新社記者 王君妍 周亞強
相聲,作為中國傳統語言藝術的重要門類,歷經百余年傳承演變,逐漸發展為深受大眾喜愛的表演藝術形式。它不僅承載著中國人獨特的幽默智慧與語言審美,也成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系中極具辨識度的“聲音符號”。
近日,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相聲”代表性傳承人之一、相聲表演藝術家馬志明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圍繞“馬氏相聲”的風格脈絡、天津與相聲的雙向滋養、傳統與創新的平衡之道,以及相聲“出海”的現實可能等話題,分享他幾十年舞臺經驗與文化思考。
視頻:【東西問】馬志明:相聲能否成為“中西共笑”的語言?來源:中國新聞網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馬氏相聲”有何特點?
馬志明:“馬氏相聲”是一種風格的傳承。我的家族成員從藝至今已150多年,馬氏相聲則傳承了134年。從我爺爺馬德祿起,就將“清門相聲”與“渾門相聲”兩大傳統風格融匯,形成了“清渾合流”,繼而影響到我父親馬三立,再傳到我這一輩。
“馬氏相聲”講究四個方面:內容“俗不傷雅”,說的是老百姓的事,但不粗俗低下;風格“謔而不虐”,善于諷刺,但點到為止;口味“咸淡見義”,既有知識性、思想性,又兼具娛樂性和市井煙火;表演“似我非我”,演員將人物演到骨子里,但又不完全代入自己。
我寫的《糾紛》這段相聲,就是個典型例子。有一次演出結束后,我前往治安派出所探望幾個和我相熟的民警,正好撞見兩個因為唾沫星子起了爭執的小伙子吵得不可開交,誰也不讓誰,最后被勸進屋冷靜。警察說:“你們先歇歇。”一頓茶水、一點時間,兩人也就各退一步了。
我當時在旁邊觀察,回家后一口氣把這個場景寫下來作為初稿。我將吐唾沫改成一個人推著自行車軋了對方的腳,后來幾番改寫,又到街頭體驗更多真實的爭執語言,設計角色的聲音差異——一個細聲尖氣,一個粗聲大嗓,又融合警察調解的智慧語言,才形成了今天觀眾熟知的《糾紛》。
馬志明(左一)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 中新社記者 佟郁 攝
中新社記者:為什么說天津這座城市滋養了相聲?相聲又如何塑造了天津的文化氣質?
馬志明:天津是中西文化的交匯點,也是大運河與海河文化的交融地,五方雜處,語言豐富,人又愛“找樂”。我父親馬三立常說,他這一輩子堅持在天津演出,就是因為天津觀眾懂相聲、愛相聲,是“知音”。
觀眾的存在,促進了相聲的發展,也塑造了天津的語言生態。天津人說話幽默,飯桌上、課堂上都能“順嘴來一段”。這種文化氛圍,既是“熏”出來的,也是一代代演員、觀眾共同“磨”出來的。
過去很多觀眾不是來聽新段子的,而是幾十年如一日,聽“馬家的老活兒”。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老觀眾姜大爺,我父親的每一場演出他都來,姜大爺80多歲時還讓孫子推著車到劇院聽我父親說相聲。觀眾與演員之間的感情,早已超越了“買票與被取悅”的關系,成為一種文化上的共同體。
2017年2月11日,被譽為“天津第一茶館”的百年謙祥益文苑客座滿堂,許多市民及游客到此喝茶,聽相聲,感受天津“曲藝之鄉”的文化魅力。在百年綢緞老店謙祥益原址上建成的謙祥益文苑,有著“天津第一茶館”之稱,天津眾多相聲名家均在此演出。 中新社記者 佟郁 攝
中新社記者:傳統相聲如何適應當代快節奏的傳播語境?
馬志明:過去說一段相聲可能二十分鐘才抖出一個包袱,但觀眾照樣樂得不行。現在短視頻時代,有人希望“三秒一個包袱”,甚至剪輯成“包袱合集”。
但相聲真正的魅力不是在于“抖”多少個包袱,而在于“包”得巧不巧。“包袱”得有鋪墊、有語境、有節奏、有層次——好比吃包子,皮得發面,餡得合口,得先用一層一層的語境把它“包”起來,最后再揭開“底包袱”,觀眾才會覺得有回味、有驚喜。
要是一上來就抖包袱,就像把包子剝了皮、拎出一團餡往嘴里塞,吃著沒層次、也沒意思。好的相聲,得是熱騰騰一口咬下去,面香餡足、還得有點“湯汁兒”,才算過癮。
比如《五味俱全》,既保留了傳統相聲一貫講究的結構完整、節奏清晰和包袱設計的層層遞進,也加入了許多超出現實邏輯的幻想情節——五味大俠登上珠穆朗瑪峰、與“四大魔頭”斗法、將大鹽坨子一腳踢進太平洋,引出“海水為什么是咸的”這一荒誕設定。
這種充滿想象的段子在當時的相聲舞臺上幾乎沒有先例,很多人說它像“相聲里的漫威”。這個段子當時得到我父親馬三立的高度認可,他說“這段子將來我也想說”,還把戴了一輩子、刻著他名字的金戒指送給我以示鼓勵。
中新社記者:相聲的幽默邏輯能否跨越語言與文化邊界?
馬志明:喜劇各有各的打法,但從根子上講,幽默是共通的。相聲講“逗哏”與“捧哏”,日本漫才講“耍笨”與“吐槽”,其實邏輯結構非常相近。兩者都講究節奏和角色分工,目的都是“在對話中制造意外與笑點”。
但區別也很明顯。日本漫才更依賴快速節奏、直白的沖突輸出,而馬氏相聲更講究“鋪平墊穩”,從聊天中自然轉入段子。“聽似聊天,實為表演”。
我記得有一年,一位專門研究幽默文化的美國學者來到我們的小劇場里。他聽不懂中文,但還是笑了。他笑的不是語言本身,而是人物關系、語氣鋪墊、情緒轉折,那個“勁兒”他能感受到。這時候,語言真成了障礙嗎?我看不見得。
關鍵是要找到文化之間的“共情點”。比如家庭關系、代際沖突、小人物的無奈,這些全世界都懂。如果能在這些層面上講故事,相聲就有希望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中西共笑”的藝術形式。
當然,這對我們演員的要求也更高了。你得會講段子,也得明白別人的笑點在哪兒;你不能光想著輸出傳統,還得琢磨怎么“翻成別人聽得懂的邏輯”。這不是削足適履,而是文化互通的能力。
中新社記者:相聲如何在堅守傳統的基礎上煥發新生?
馬志明:當今時代對相聲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會。傳統段子不能變成“博物館里的文物”,也不能只靠“情懷”吃飯。相聲演員不能怕“改”,但也不能亂“改”。
一方面要“守”,守住基本功,守住語言邏輯,守住“說學逗唱”的根本;另一方面也要“變”,要會用現代的媒介語言、掌握跨界的創作方式。
讓我印象很深的一次,是和京劇演員王珮瑜合作《文圖會》。原本我以為相聲和京劇是兩條路,但沒想到這兩門傳統藝術合在一起,在舞臺上有一種出人意料的契合感。
這場演出的觀眾來自全國各地,還有從加拿大飛回來的。這讓我特別感慨:相聲的影響力,已不只是“北方的笑事兒”。有南方觀眾跟我說,雖然有些典故不熟,但聽著別致、新鮮,還很“解渴”。
2013年8月4日,首屆西岸·馬三立城市舞臺戲劇展在天津大禮堂啟幕,京劇界、曲藝界聯袂演出墨殼原態舞臺劇《烏盆記》,“少馬爺”馬志明(左一)親自掛帥飾演劇中人物,重現上世紀三十年代津門藝文原生態。 中新社記者 佟郁 攝
這類“跨界”,不是“為了混搭而混搭”,也不是追趕潮流,而是真正試圖探索傳統藝術的新邊界。你得先守住相聲的表演基礎、舞臺邏輯,再去嘗試與別的藝術門類合作,才能做到“合”而不“雜”。
最后,我希望觀眾們笑口常開、一順百順、多聽相聲。只要相聲還有人愛聽,它就能在新時代“活下去、火下去、傳下去”。(完)
受訪者簡介:
馬志明。中新社記者 佟郁 攝
馬志明,國家一級演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相聲)代表性傳承人。相聲泰斗馬三立長子,馬氏相聲的第三代傳人。
馬志明于1957年考入天津戲校學武花臉,1962年調入天津市曲藝團正式說相聲,1986年由相聲大師侯寶林代拉收為師弟,拜已故相聲前輩朱闊泉為師。馬志明自幼打下堅實相聲功底,深得“馬氏相聲”真髓,不僅繼承其父馬三立的文哏表演,更將武技融入相聲表演之中。代表作有《大保鏢》《報菜名》《數來寶》《歪唱太平歌詞》《糾紛》《夜來麻將聲》《核桃酥》《論拳》等。
【編輯:胡寒笑】 ...【百科】
閱讀更多跟上華為小米,Flyme升級為魅族無界OS,魅族16系列無緣升級
百科11月30日,魅族在武漢舉辦發布會,正式宣布Flyme升級為FlymeOS,中文名為魅族無界OS,并且還發布了擁有AI大模型強勢賦能的全新Flyme 10.5。除了魅族21出廠即搭載Flyme 10. ...
【百科】
閱讀更多特斯拉Cybertruck正式交付:官網同步上架 起售價60990美元
百科12月1日消息,昨晚,特斯拉Cybertruck終于向首批車主正式開啟交付,而這距離這款車型首次亮相已經過去了四年。此外,新車也同步上架了特斯拉官網,關于Cybertruck的售價、性能參數也同步更新 ...
【百科】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友情鏈接
- 比iPhone充電遙遙領先 Vision Pro電池或支持65W快充
- 笨重、續航差、應用少的Vision Pro,為什么被認為是最先進的產品?
- 比iPhone充電遙遙領先 Vision Pro電池或支持65W快充
- 定位運動,雙電機600馬力?起亞EV9 GT即將亮相
- 智己L6更多信息曝光 ,新車將在今年二季度發布
- 微軟Xbox掌機計劃2026年問世:英特爾將爭奪芯片供應商
- 疑似小米14U和Civi 4通過萊茵“無屏閃”認證 護眼能力或有進一步提升
- 華為智能手表Fit系列新品被爆通過藍牙認證,或在3月發?
- Made in China的Vision Pro或因“侵權”華為,在中國改名上市?
- 充電功率300kW,一度電續航8.16公里!新款Taycan海外測試數據曝光
- 臺積電放出最新路線圖:2030年實現1nm工藝,可實現1萬億個晶體管封裝
- 極氪全新中型SUV諜照曝光:內部代號CX1E 有望今年上半年發布
- 馬斯克回應特斯拉銷量被比亞迪超越:我們是一家AI機器人公司
- 理想L6偽裝車曝光 售價將在30萬以內?
- 英偉達AI芯片在華遇冷,中國云計算巨頭轉向國產替代品
- CES2024丨索尼用PS5手柄整活,直接操控電車上場
- 安德斯特麒麟王座6D折疊機械臂扶手電競椅獲2023年度五星獎:年度優秀產品
- 不加定語的銷量冠軍!比亞迪年銷量達302萬 超額完成2023年目標
- CES2024丨電競主機也可以有AI加持,微星攜眾多新品亮相CES
- 性價比堪比nova 11 SE,華為暢享70 Pro搭載驍龍680,1499元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