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探索 >>正文
2023广州车展丨超跑平台+易四方概念车 仰望2023放大招!
探索11297人已圍觀
簡介就在今天,2023廣州車展正式拉開帷幕,在廣交會展館A區4.2號館的仰望展臺,亮相了一系列全新技術,例如仰望超跑平臺和易四方概念車。這些技術引發了無數觀眾的圍觀,讓仰望展臺成為本屆廣州車展最火爆的品牌 ...
就在今天,2023廣州車展正式拉開帷幕,在廣交會展館A區4.2號館的仰望展臺,亮相了一系列全新技術,例如仰望超跑平臺和易四方概念車。這些技術引發了無數觀眾的圍觀,讓仰望展臺成為本屆廣州車展最火爆的品牌展臺之一。
先看仰望超跑平臺,該平臺涵蓋易四方、云輦、刀片電池、超級車身、智能座艙、智能輔助駕駛六大核心技術。基于上述六大核心技術,仰望架構可以像魔方一樣靈活組合,實現對戶外越野、賽道、城市等多場景的覆蓋。而仰望U8則是首次使用該平臺的車型,帶來強大的越野體驗以及極致的產品力。
基于該平臺打造的仰望U9也在此次車展正式亮相,新車采用四電機獨立驅動模式,為整車提供超過1300匹的超強動力。四輪獨立扭矩矢量控制,則讓這輛跑車擁有極佳的過彎能力。在多項衡量操控的測試范疇,仰望超跑平臺具備一流水準。可以說,基于該平臺,仰望打造更多性能跑車易如反掌。
再看易四方概念車,它沒有傳統車型上常見的轉向器、制動裝置,而是通過驅動、制動、轉向三合一技術,不依賴傳統機械機構實現制動、轉向,實現了整車級安全冗余能力。
作為目前業內頂尖的汽車技術,易四方突破了現有汽車架構的限制,開創了新能源汽車安全的新高度。
此次仰望展臺,并不想一個汽車品牌,更像是一個科技品牌,眾多沒見過的技術羅列,展示出目前全國乃至全球最強大的汽車新技術。
Tags:
相關文章
全力搜救中!河南西峽極端強降雨致8人失聯
探索記者從河南省南陽市西峽縣應急指揮部了解到,6月30日21時至24時,西峽縣太平鎮、二郎坪鎮遭遇短時極端強降雨,雨量達208.3毫米,過程累計降雨量達225.3毫米,導致下游蛇尾河猛漲,部分設施損毀,有群眾被困。
事件發生后,西峽縣立即組織力量開展救援,2名群眾脫困獲救,8名群眾失聯。目前,獲救人員情況穩定,河南省、南陽市、西峽縣已組織各種應急救援力量全力搜救。
強降雨天氣易引發
泥石流、山體滑坡等
山洪地質災害
請提前關注預警信息
如何識別山洪前兆?
三看
溪流水位急速上升,可能由于上游大量降水引發山洪。
溪流水位驟降與斷流,可能是上游暴雨致山體崩塌阻塞河道,導致斷流。
原本清澈的溪流突然變渾濁,可能是上游暴雨將泥沙、石塊帶入水中,形成山洪泥石流。
一聽
出現異常的山鳴聲,類似火車轟隆隆的聲音或悶雷聲,預兆可能發生山洪泥石流。
發現這些情況應盡快撤離,有機會成功避險!
如遇山洪如何避險自救?
1. 如在山區突然遭遇山洪襲擊,應選擇就近安全路線沿山坡橫向跑開,千萬不要順著山坡往下或沿山谷出口往下游跑。
2. 如洪水繼續上漲,暫避處已難自保,要充分利用現有器材逃生。如用門板、大塊泡沫等易漂浮材料捆扎成筏。
3. 如已被洪水包圍,要設法與當地政府、防汛指揮部門取得聯系,報告自己的方位及險情,積極尋求救援。
4. 切勿游泳逃生、攀爬帶電的電線桿塔,防止觸電。
國家應急廣播提醒
暴雨天氣
需持續防范山洪、地質災害
中小河流洪水、城鄉積澇等
各類次生災害
來源:國家應急廣播綜合央視新聞客戶端
(國家應急廣播微信公眾號)
【編輯:惠小東】 ...【探索】
閱讀更多灣區速評丨向深藍再出發 海洋大省如何重塑“海上朋友圈”?
探索海洋的優勢,從未式微。于海洋經濟大省廣東而言,海洋經濟的重要性更顯突出:前不久,廣東召開了一場事關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高規格會議——全省海洋經濟工作會議,加快打造“海上新廣東”,再次被提及。
經略海洋,廣東“家底豐厚”:去年廣東海洋生產總值超過2萬億元,占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的19%,連續30年位居全國第一,對地區經濟名義增長貢獻率達到27.3%。
塑造“海上新優勢”,廣東從“海洋大省”邁向“海洋強省”仍有“后勁”可期:2024年,廣東海洋經濟中,第二產業產值僅占比31.0%,低于全國35.8%的平均水平。如何更好發揮海洋經濟資源開發型產業和制造業龍頭牽引作用,一定程度上影響廣東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前景。
開放,是廣東給出的新答案。塑造新優勢,廣東就要“跳出海洋看海洋”。7月1日,《廣東省促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條例》正式施行,這是廣東首部關于促進海洋經濟發展的地方性法規,標志著以制度保障推動海洋經濟領域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格局將更加清晰。
而在前不久召開的廣東全省海洋經濟工作會議上,強調拓展對內對外向海開放,這是廣東為不斷擴大海洋經濟“朋友圈”釋放的明顯信號。
對內,泛珠三角區位優勢為廣東打造海洋強省提供了戰略縱深、資源整合與協同創新的核心支撐。加強與周邊省份合作,既是粵港澳大灣區持續服務做好國內大循環的題中之義,更是廣東突破海洋經濟發展要素瓶頸,從“單打冠軍”到“全域共贏”的筑基之舉。
作為港口大省,6個億噸大港奠定了廣東港口運輸和外貿經濟的厚實家底。而聯通港口與廣闊腹地的是479.4公里的疏港鐵路和1619公里的內河高等級航道。這些年,廣東將大灣區內外星羅棋布的大小港口重新“排列組合”,通過“一港通”“組合港”“并行港”等多種模式,為航運經濟提供更多新動能。
在瓊州海峽,粵港澳大灣區與海南自貿港聯動發展的生動局面每天都在上演:在“并行港”模式下,湛江港、深圳港和海南洋浦港等多個港口在同一條航線上并集不同類型的貨物,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船舶裝載率,減少了物流成本。不僅促進了區域內貿易的便利化,也為廣東與海南的雙向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對外,打造海洋強省,廣東更要有“全球視野”。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四大合作平臺之一的廣州南沙,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南沙港更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關鍵節點,與全球100多個國家的400多個港口相連,152條外貿航線覆蓋126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當全球貨物抵達南沙港,被輸送至全國乃至再次出口到其他國家,這條“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更讓千年商都煥發新生。
擴大海洋經濟“朋友圈”,不止于海上。一子落地,滿盤皆活。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參與海洋經濟發展,正是破解傳統海洋產業融資難、推動產業升級的“活子”。《廣東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25)》顯示,廣東涉海企業梯度培育體系持續完善,全省涉海企業總數已突破8萬家。制度創新,為更多專精特新中小科技企業也助力“藍色經濟”掃清了障礙。
在廣東江門,海工裝備“走出去”已經成為共識。政府組織企業聯合打造“江門海工”品牌,積極引進國際先進技術和標準,鼓勵外資參與江門海工裝備項目建設,努力提升產業的國際化水平。這是廣東以開放姿態發展海洋經濟,不僅服務國內市場,更要參與全球競爭的一個縮影,讓廣東造、中國造全面融入全球海洋經濟體系。
經略深藍,其命維新。當“藍色引擎”被激活,驅動廣東駛向深藍之境,那么,每一次向海開放的抉擇都將書寫打造“海上新廣東”的奇跡。
(總臺記者 王志達 孔英璘) 【編輯:胡寒笑】 ...
【探索】
閱讀更多(文化中國行)鄉野古音百花放 一曲天籟遏行云
探索中新社呼和浩特7月6日電 題:鄉野古音百花放 一曲天籟遏行云
中新社記者 張瑋
7月3日至6日,2025年中國原生民歌節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舉辦,侗族大歌、怒族民歌、金沙江下游船工號子……65首傳統音樂回蕩在敕勒川草原上。
7月5日,內蒙古呼和浩特,2025年中國原生民歌節集中展演中,江凈樂(左一)帶著5位徒弟在舞臺上展示金沙江下游船工號子的激昂。 中新社記者 陳峰 攝
85歲的江凈樂是有“長江文化活化石”之稱的四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金沙江下游船工號子的傳承人,17歲就在江上拉船的他,從小有個“音樂夢”。
“金沙江水流湍急、灘多水險、水位落差大,與之相呼應的金沙江下游船工號子高亢、激昂、快節奏,可以喊出十幾種不同的旋律。”喊號子圓了江凈樂的夢想。
如今,江凈樂將金沙江下游船工號子喊進四川大學、四川音樂學院等5所高校的課堂,也喊遍大江南北。
7月3日,2025年中國原生民歌節開幕式演出中,郁伍林(右二)帶著兩位9歲的孩子表演怒族民歌“哦得得”。 楊亞東 攝
中國河流眾多,不少都是會“唱歌”的河。生活在怒江和瀾滄江兩岸的怒族民眾,逢耕種、打獵、蓋房,以及歡慶豐收、舉行婚禮等,都要以唱歌對調盡情歡樂。
“哦得得”是怒族傳統音樂中保存最完整、影響最廣泛的瑰寶。傳承人郁伍林帶著自己9歲的小徒弟站在草原上,彈著“達比亞”(怒族弦樂器),跳起“達比亞舞”,唱響“哦得得”,他說“廣闊草原帶來的舒適與怒族民歌的歡快完美適配”。
郁伍林介紹,“哦得得”本是怒族人表達內心感受的語氣助詞,后演化為曲牌名,常用于歌曲的開頭或結尾。“‘哦得得’唱調豐富、口語化較強、通俗易懂。”
這幾年,每逢寒暑假,郁伍林都會在村里開辦教學班,教孩子們唱怒族民歌、跳怒族舞。
在群山環抱的黔東南侗寨間,侗族大歌如清泉流淌千年。它誕生于稻作文明的沃土,在鼓樓火塘邊代代傳唱。
侗族大歌眾低獨高,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民間合唱形式之一。其曲調優美,歌詞多彩,可擬鳥鳴、蟬叫、溪流聲等。
從江縣民族藝術團副團長梁歡告訴中新社記者,在從江縣,村村有歌隊,人人會唱歌,小孩學歌、成人唱歌、老人教歌。“我們甚至將侗族大歌設置成一門學科。”
現在的從江縣民族藝術團,三分之二侗族大歌演員是“00后”。石銀仙從小上著“侗歌班”,畢業后留在藝術團工作,將侗族大歌唱響海內外。“侗族有句老話‘飯養身、歌養心’,唱歌刻在我們的基因里。”
梁歡說:“我們也會探索原生民歌的現代表達,比如,在‘集體即興’的演唱模式中增加幾個聲部,將老歌改編成串燒,抑或實現從‘田間合唱’到專業劇場演出的形態升級。”
7月5日,侗族大歌亮相2025年中國原生民歌節惠民展演現場。 中新社記者 劉文華 攝
遼闊的草原在長調悠揚、深沉粗獷的馬頭琴聲中被一一描繪出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蒙古族馬頭琴音樂的傳承人齊·寶力高說:“馬頭琴是能和天地對話的樂器,一把馬頭琴就是一片移動的草原。”
馬頭琴作為蒙古族音樂文化的典型代表,無論是造型、制作材料,還是音質、音色及演奏方法,均表達著蒙古族對自然宇宙的體悟。
為了培養馬頭琴人才,齊·寶力高推動成立兩所國際馬頭琴學校,學生來自世界各地。他說:“我想將悠揚的琴聲送到遠方。”
中國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教授張天彤認為,在山川河流、田野森林、草原土地之間自然生長起來的原生民歌,可以產生跨越時間和地域的共鳴。(完)
【編輯:王祎】 ...【探索】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友情鏈接
- 騰勢N7迎來OTA:車展地深圳嘗鮮,其余城市陸續上線
- 除了#蘋果幫截圖5塊一張#是新型詐騙,租借蘋果ID也是?
- 速度破7200!佰維NV7200固態硬盤高端性能入門價
- 華為你這算盤打得太響了!與北大合作開發鴻蒙應用,實則是來搶人才?
- 比亞迪方程豹豹8內飾諜照曝光,發布日期或臨近?
- OPPO Find X8 Ultra影像立案 目標:雙潛望配置超越滅霸的2億像素潛望
- 618電視煥新買哪款?認準“口碑爆款”TCL Q10K Mini LED電視
- 比亞迪或年內進入韓國市場,包括海豚、海豹等車型
- 300馬力+自適應底盤!新款高爾夫GTI吸引力大不如前?
- 600萬買個這玩意兒?法拉利新車12Cilindri亮相
- 瞭望丨河北高速助力文旅產業“出圈”
- 雄安舉辦2025·白洋淀槳板邀請賽
- 社區“花式”托管解決看娃難題
- 陶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將于7月1日揭牌
- 中國之城丨湖南懷化:山水相遇造就的城市明珠
- 河北平泉:防溺水課 河邊開講
- 全國鐵路暑期運輸7月1日啟動 預計發送旅客9.53億人次
- 7月起,東航在太原武宿機場推出“寵物進客艙”服務
- 河北承德:在“避暑勝地”感受騎行之樂
- 4.4分鐘 下線一臺挖掘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