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消息,盡管華為此前一再重申不造成,但近期關于華為造車,又傳出一些傳聞,讓華為是否下場造車這件事再次被關注起來。 近日,中建六局發布消息稱,中標了安徽肥西新能源汽車智能產業園EPC項目,在公告中,中建集團提到該項目建成后,華為與江淮將在合肥共同開發新一代高端智能電動汽車,這意味著雙方在合作造成方面已經進入到了一個實質階段,同時也讓外界紛紛猜測,華為要下場造車? 
盡管雙方尚未對這個消息做出回應,但是近日,華為常務董事、終端業務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再次重申了華為不會造車這一立場,或許可以看做是某種回應。 
余承東表示,“華為沒有必要下場造車,而是要通過成立華為生態汽車聯盟,與少數幾家車企聯合開發、打造最佳用戶體驗,鞏固產品差異化,共同抓住汽車行業變革的時機。與華為緊密合作的車企將在一兩年內率先走向盈利,并有望成為中國最賺錢的汽車制造企業之一。” 
而針對近期關于華為與賽力斯合作的一些傳聞,余承東也進行了回應,他表示,華為對賽力斯的投入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在增加。在智選模式下,與華為合作最早、積累最深、產品型號最豐富的賽力斯將獲得最大的受益。 
在采訪中,余承東也對華為智選車業務模式的商業邏輯做了全新闡釋。余承東表示,華為將主要專注中高端市場,不會涉足20萬以下的市場,同時華為車BU也希望能夠與其他車企一同壯大新能源汽車市場。 余承東也提到了關于2025年實現盈利這一目標,為了達成這一目標,華為需要幫助車企銷售100萬輛汽車。余承東希望智選和HI模式的銷售都能增長,當然無論哪種模式勝出,華為都有信心取得成功。
在余承東看來,未來2-3年是實現智能網聯汽車的最佳時機,而華為必須抓住這最后的時間窗口。“單打獨斗是不行的,我們需要聯合一起打。這就是我們成立生態聯盟的原因。我相信,與華為合作最緊密的那幾家車企將是最后幸存的企業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