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知識 >>正文
东西问|齐延平:回望古典思想双峰 开启人权新叙事
知識13968人已圍觀
簡介
中新社北京6月30日電 題:回望古典思想雙峰 開啟人權新敘事
作者 齊延平 中國人權研究會常務理事、北京理工大學講席教授

2025年是聯合國成立80周年。80年前《聯合國憲章》創制時,“增進并激勵對于全體人類之人權及基本自由之尊重”被確立為其宗旨與基石之一。

如今,世界陷入變亂交織之中,其背后的根源之一就在于人權雙標化、霸權化和工具化。無視國際秩序和國際規則,以人權之名蓄意侵犯他國主權,制造人道主義災難,阻礙他國人權發展,擾亂全球人權合作,既破壞世界合作發展、命運與共的新圖景,更沖擊二戰后世界人權文明底層邏輯。但正如莎士比亞《暴風雨》中的著名臺詞,“不必害怕,這島上眾聲喧嘩”,背離國際共同準則的倒行逆施注定會失敗。
《人類簡史》三部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曾說,人類能在地球演化中勝出,關鍵在于其創造語言以編織故事并實現合作的能力。在他看來,人權就是人類為了進化需要而編織的一個精妙故事?,F在已到拋棄舊人權故事,開啟新人權敘事之時。
中華古典思想與希臘古典思想作為人類起源性、奠基性、統領性思想的兩大高峰,在東西半球開辟了兩種文明進路。在空間維度上,曾經因為地理上的阻隔與遠距,思想界一直將二者判定為獨立平行甚至是相互排斥的異質文明。在人類命運共同體視野中,數千年前濫觴的中華古典思想與希臘古典思想就不再是兩個孤立的事件,而是宇宙中人類演化史上同一個事件的兩個側面,雙峰并立共同締造了當下我們生于斯長于斯、既對立又合作、既喧鬧又多彩的世界面貌。

人類演化史上并立的雙峰根基于同一問題——人的成就與人的完善。古典思想的這兩種進路均以人的生存、人的尊嚴、人的完善為出發點和歸宿。只不過中華古典思想側重強調人作為關系的存在,而希臘古典哲學則注重人作為個體的理性能力。儒家思想主張“格物、致知、修身”,以致道德升華、人格完善;蘇格拉底倡導“認識你自己”,認為真正的智慧始于自知,人需通過理性反思與自我審視,擺脫感官束縛及無知與偏見。儒家思想以“仁”為核心,倡導“仁者愛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將個人生活福祉、人格完善與他人、與社會緊密聯結,主張在關系共在中實現倫理共生,達致至善境界;希臘古典思想以“理念”為核心,在現實世界之外設定一個永恒完美的理念世界,人通過理性認識理念,以實現靈魂凈化與完善?,F代人權與人道主義制度體系不過是這些歷久彌新的思想的現實化。
人類演化史上并立的雙峰引導了人類人權文明不可或缺的雙維度發展。我認為,可以用“分”與“合”這兩個字分別概括希臘古典思想與中華古典思想理解世界的側重維度。希臘古典思想以“分”為核心特質,以理性分化推動個體解放與制度創新,為人們提供了個體本位和制度細化技術,中華古典思想以“合”為精神內核,以倫理整合維系群體共存與文化和諧,為人們提供了群己共在、和合共生智慧。前者注重以理性與契約精神實現個人自主,后者注重以道德義務平衡權利;前者為現代人權奠定了個體尊嚴根基,后者為現代人權育成了不可或缺的責任倫理。
人類演化史上并立的雙峰將引導人類人權文明實現歷史性躍升。當今,人類生活在一個空間距離被現代交通、信息技術不斷壓縮,而宇宙時間概念卻被不斷拉伸至無窮久遠的時代,站在加速延展的宇宙時間軸上的我們,看到的不應再是人類空間上的分割與沖突,而應是人類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命運與共。當下泛起的戾氣十足的一幕幕你爭我搶、脫鉤斷鏈、有我無他、你死我活鬧劇,只不過是宇宙中人類演化進程中的“小脾氣發作”。
在文明沖突與技術革命交織的今天,我們所主張的二者互鑒并不是簡單地折中、遷就,而是主張通過動態平衡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持久動力——既要以“分”的技術應對復雜性,更要以“合”的智慧超越分裂,最終實現個體自由與人類發展的共生共榮。雙峰并立方能維系技術與人文的必要張力,方能促進技術向善,實現人權文明躍升。
人類正在進入數字化生存時代,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正在將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向新的高度,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一方面賦能人權發展與人權共享,另一方面也同步衍生前所未有的新風險與挑戰。這就需要統合傳統人權挑戰與新型人權風險,秉持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攜手締造世界文明史中的人權新時刻,同時從中歐古典思想中汲取營養,共同開啟人權新敘事。

世界變亂交織中,歷史深處的智慧將產生無窮力量?!叭藱唷边@一偉大的名詞產生于歐洲這塊文化璀璨的古老土地,而在遙遠東方神奇土地上孕育而生的中華文明,自肇始就主張“仁者愛人”,崇尚對人的生命與尊嚴的尊重,主張“協和萬邦”,追求世界和平與和諧。人權信仰充盈我們心間,歷史傳統給予我們智慧,文明互鑒促進彼此尊重,世界人權圖景將更加絢麗多姿。(完)
作者簡介:

齊延平,法學博士,第七屆全國十大杰出青年法學家,國家級人才計劃領軍人才。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講席教授、校務委員會委員、智能科技風險法律防控工信部重點實驗室主任、科技人權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國政法大學博士生導師、山東大學兼職特聘教授、中國人權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學會常務理事、法理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
【編輯:胡寒笑】 ...Tags:
相關文章
僑鄉中山向全球招商 30個項目簽約意向投資超千億元
知識中新網中山6月30日電 (記者 方偉彬)6月30日,深中通道通車周年之際,2025中山招商推介大會在廣東中山舉辦。當天,共有5個批次、30個項目上臺簽約,意向投資超千億元。
本次招商推介會,中山首次發布多語言版本中山招商平臺,面向全球投資者發出邀約。這是集招商政策、用地推介、招商咨詢等功能于一體的“一站式”招商服務應用,也是運用數字化改革手段助力重大項目招引的創新舉措。
2025中山招商推介大會在廣東中山舉辦。中新網記者 陳驥旻 攝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再出發大聯盟作為支持單位,為中山這次招商推介會注入了不一樣的活力。香港再出發大聯盟秘書長、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譚耀宗不僅到場助陣,更是帶了一批企業家到中山實地考察。香港的全球金融網絡、高端服務與國際化視野,為中山鏈接世界打開了又一“超級窗口”。
當天,一批重要平臺舉辦了揭牌儀式。廣東中山文旅集團、中國電信工業產業主研院先進智能制造分院(中山)等多個重大產業與創新平臺亮相,展示中山產業升級新動能。在主會場簽約的重點項目中,涵蓋低空經濟、儲能、高端裝備、光電光學、人工智能、生物醫藥與健康、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術、智能家電、智能制造等制造業以及農文旅項目。
一批重要平臺舉辦了揭牌儀式。中新網記者 陳驥旻 攝
此外,中山本次面向全球招商,同時首設“1+2”會場模式,攜手北京、杭州分會場同步舉辦。(完)
【編輯:曹淼欣】 ...【知識】
閱讀更多今年以來經橫琴口岸出入境港澳居民超409萬人次
知識中新社珠海7月4日電 (鄧媛雯 何天洋)珠海邊檢總站橫琴邊檢站4日對外公布,2025年上半年,該站共驗放出入境人員超1390萬人次,車輛157萬輛次,同比分別增長33.4%和45.5%。
據了解,今年以來經橫琴口岸出入境港澳居民超409萬人次,同比增長55.4%,占客流總量的近三成,是推動該口岸客流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
橫琴邊檢站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琴澳兩地文旅會展商貿活動密集舉辦,隨著“一簽多行”“琴澳旅游團”等內地旅客赴澳門旅游的便利政策深入實施,“橫琴+澳門”跨境游線路成為了國內游客的熱門選擇。
據統計,上半年使用“琴澳旅游”簽注和“一簽多行”簽注經橫琴口岸出入境的旅客分別超13萬人次和26萬人次,其中第二季度環比第一季度分別增長55.4%和40.8%,便利政策惠及人群上升趨勢明顯。(完) 【編輯:胡寒笑】 ...
【知識】
閱讀更多聚焦世界和平論壇:美國主張非亞太所需,和平對話才是安全正解
知識中新社北京7月4日電(記者 李京澤)第十三屆世界和平論壇7月2日至4日在北京舉行。在一場以“亞太合作與安全”為主題的小組討論中,與會中外嘉賓指出,美國在亞太制造緊張局勢,已成為影響亞太地區和平與穩定的關鍵變量。
從在今年香格里拉對話會上大談所謂“印太戰略”,到要求亞洲盟友將國防開支提高至國內生產總值(GDP)的5%,美國近來針對亞太地區的動作引發國際社會普遍關注。對此,與會嘉賓認為,無論是“老調重彈”還是“花樣翻新”,大多數亞太地區國家對此并不“買賬”。
韓國延世大學名譽教授文正仁在小組討論中分析稱,美國持續兜售所謂“印太戰略”,實際上是一個封閉和排斥的戰略,有違歷史潮流。長久以來,亞太實現和平穩定、發展繁榮,依靠的是亞太自己的范式,而非其他。
國際關系學院院長胡繼平觀察指出,美國要求亞洲盟友將國防開支提高至GDP5%的目標缺乏現實基礎。而以增加軍費的方式追求絕對安全也并非正確之選,只會挑動軍備競賽,不利于亞洲安全穩定。
近年來,美國將北約作為推行所謂“印太戰略”的工具,不斷推動“北約亞太化”。對此,東盟和平與和解研究所執行主任普加說,北約維護自身已捉襟見肘,他不認為東盟歡迎“亞洲版北約”的構想。澳大利亞前外長鮑勃·卡爾更是直言,北約在亞太地區的實用性正在消失,“亞洲版北約”是沒有支持者的。
在小組討論中,中外嘉賓認為,美國主張并非亞太國家所需,地區國家堅持戰略自主,通過和平合作、交流對話才能實現亞太長治久安。
普加說,東盟的和平與穩定是通過本地區遵守親善友好原則實現的,在此過程中,東盟確保成員國發揮中心作用,以成員國感到舒適的速度推進合作。
普加認為,亞太國家需堅持戰略自主,建立戰略互信,提升有關機制的韌性?!拔覀儽仨殞⒑推脚c地區的實際相結合,防范新的沖突和風險,建立新的安全機制?!彼瑫r提醒,地區國家需保持外交和對話,和平的取得需要耐心。
胡繼平同樣認為,通過外交手段消弭矛盾,才是實現地區和平與穩定的正解。他同時強調,中日韓三國需加強合作,進一步鞏固相互信任,從而穩定東亞地區局勢,賦能亞太發展。
在文正仁看來,當前全球爆發的沖突中,很多都隱藏著“泛安全化”的困境和對絕對安全的追求。解決這些結構性問題,需要不同文化交融、不同文明交流。他認為,從長遠看,文明互鑒才是推動亞太地區乃至世界和平發展的持久動力。(完) 【編輯:周馳】 ...
【知識】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友情鏈接
- 賽力斯法務重拳出擊!多位博主因造謠被查
- 打開工業革命大門?一文讀懂“LK99”是否已驗證常溫超導
- 2023性價比無反相機如何選,答案是全幅機你信么?
- 新能源汽車行業成香餑餑?超3萬名應屆生入職比亞迪
- 十個里面占六個,不愧是比亞迪,七月銷量繼續霸榜
- 蔚來24小時高環測試無敵?高管:賽道沒有換電站!
- ChinaJoy 2023丨韶音展示OpenFit、OpenRun Pro 深挖不入耳耳機市場
- AMD 4800S處理器性能曝光:CPU表現平庸,XSX專屬
- 微軟3年時間用戶流失4億!外媒:使用Windows的人明年將不足10億
- PS5、Switch、PC通通安排!閃迪存儲全家桶亮相核聚變2025
- CES2024丨高通打造軟件定義汽車,展示艙駕融合、智能座艙新成果
- 2023年科技圈十大荒誕事件大賞,蘋果換USB
- 25周年紀念,搭配星空頂 !smart精靈#3紀念版即將開售
- CES2024丨索尼用PS5手柄整活,直接操控電車上場
- 沒想到那么賺錢!OpenAI營收暴漲8倍,或還將助力微軟市值超過蘋果
- 潮汐架構+衛星通信,OPPO Find X7系列雙潛望開啟新標桿
- CES2024丨三星“AI”大爆發,智能生態場景呈現CES現場
- realme真我12系列入網 千元機市場開卷潛望長焦
- 全球首款通過IMAX ENHANCED認證的智能投影,極米RS 10 Ultra售價9999元起
- 2023年日本相機什么賣得好,萬萬沒想到竟是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