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探索 >>正文
东西问|李嵬:中英教育合作如何“双向奔赴”?
探索5932人已圍觀
簡介
中新社倫敦6月30日電 題:中英教育合作如何“雙向奔赴”?
——專訪倫敦大學學院教育學院院長、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李嵬
作者 歐陽開宇 卞雨晨

中英兩國在教育領域各具特色、各有所長。近年來,雙方合作培養了許多人才,他們不僅是推動經濟科技文化發展的生力軍,更是聯通中英友好的橋梁紐帶。中新社“東西問”近日采訪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教育學院院長李嵬,講述中英教育合作如何“雙向奔赴”。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您如何看待中英教育合作的現狀和趨勢?
李嵬:目前,在英中國留學人員已超20萬。過去十年到中國參加學習和實習項目的英國學生累計近7萬人。中英本科以上合作辦學項目和機構達200多個。從我們學院參與的項目看,“中文培優”“中英數學教師交流”和“中英伙伴學校交流計劃”等,受到兩國師生一致好評。
我認為,中英教育合作以多層次、寬領域為導向,發展前景非常廣闊。中英教育合作是務實的互補性韌性合作。在當前國際形勢下,雙方更應利用民間紐帶,深化校際合作、城市間教育伙伴關系。

中新社記者:在促進中英學生雙向流動過程中,面臨的主要挑戰和機遇是什么?
李嵬:今年4月,英國文化教育協會再度攜手英國大學聯盟國際部(Universities UK International)和英國國家科研與創新署(UK Research and Innovation),組織英國13所大學校長訪華團,到中國實地走訪多所高校、政府機構與科研機構,與企業雇主、招聘及留學機構、留英校友等進行座談交流,對中英教育合作,尤其是促進學生雙向流動方面面臨的挑戰和機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目前,英國官方的一些政策影響了包括中國留學生在內的國際學生的選擇,也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其他交流項目。英國學費(大學和私立中小學)連年上漲,疊加通脹。加上英鎊和人民幣匯率變化,不僅影響留學預算,增添留學負擔,而且凸顯留學投入與留學生回國就業薪資預期的性價比矛盾。
但同時,英國名校的中國留學生報名人數仍在不斷增加。中英兩國在綠色經濟、低碳技術、數字經濟、創意產業等領域正在加深合作,將培養更多人才。此外,兩國在開展短期交流、暑期學校、企業實習等“微留學”模式的交流合作方面,還有很多新的機遇。
中英教育雙向交流的挑戰多源于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但機遇則根植于雙方教育資源的互補性和產業需求的增長。未來需通過政策靈活性、合作模式創新和文化理解深化,將挑戰轉化為雙方合作發展的可持續動力。
中新社記者:怎樣通過教育和文化交流,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對方國家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李嵬:語言交流方面的障礙是表面現象,更重要的是文化差異。作為教育部門和教育工作者,有責任從教育體系銜接、文化認知提升、社會支持網絡構建等多方面入手,幫助學生適應留學國的學習、生活和文化環境,讓他們有更好的留學體驗。中國已有很多學校和留學中介機構開設英國教育文化導論課和學術英語等課程,幫助學生適應小組討論、論文寫作等教學方式、課堂互動習慣,及考試評價體系。
在此基礎上,還有更多可以開發的課程,比如社會習俗、學術文化,以及生活實用技能及法律常識等。留學生自己的社團也應當多組織些文化比較沙龍之類的活動,讓留學生分享個人經歷和真實案例。
中新社記者:如何利用數字化技術,豐富教育合作的形式和內容,提供更多元的學習選擇?
李嵬:數字化技術正在重塑全球教育生態,為中英教育合作提供突破時空限制、創新協作模式的契機。中英雙方正攜手利用在科技與教育領域的優勢,深化合作,打造更具包容性和前瞻性的學習體系。如倫敦大學學院已和清華大學等合作開拓雙語“慕課”,聚焦人工智能、低碳經濟等前沿領域。
應該有更多教育機構能投入設計模塊化微證書課程,讓學生靈活組合中英課程獲取專業認證。利用虛擬仿真技術建立跨國實驗共享平臺,如3D解剖模型,模擬考古等。開發行業仿真系統,培養跨境商業實戰能力。
目前已有些中英兩國大學聯合建立的數字化教學平臺,正在支持中英學生聯合組隊完成課題,例如:曼徹斯特大學與華南理工大學學生協作設計“智慧城市交通方案”、愛丁堡藝術學院與中國美院聯合創作數字媒體作品等。

中新社記者:從您的專業角度看,中英之間可以開展哪些有針對性的教育合作項目,來提升兩國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
李嵬:我是研究雙語教育的,也涉及到跨文化交流。從這一角度講,中英雙方有許多可以合作開發的機會。比如建立“學科內容與語言融合學習”(CLIL)教師聯合培訓和教案開源平臺。我認為,“學科內容與語言融合學習”和其他教育理念相比更有優勢,因為它既可以提高語言能力,深化內容理解,同時又能增強學習動機,培養綜合能力。學生在真實的學科語境中使用語言,語言學習更加自然、有效。而通過語言學習學科內容,學生可從多角度理解知識。學科內容的趣味性和實用性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CLIL在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合作能力和跨文化意識方面也有特別優勢,非常適合中國學生出國留學的準備。
中英雙方教育機構之間還可利用各自優勢建立跨境行業微實習(Micro-internship)平臺,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語言+專業+文化”三維能力,更可塑造具有全球雇主需要的“glocal”(全球本土化)人才,直接提升在中英跨國企業、國際組織中的就業成功率。

中新社記者:對于有意向赴英留學的中國學生,以及想到中國交流學習的英國學生,您對他們在學業規劃和跨文化交流方面有何建議?
李嵬:對計劃赴英留學的中國學生,提高學術銜接策略的意識非常重要。同學們要提前適應英式教學,熟悉小組討論、批判性思維、文獻引用規范。在學業規劃上多利用就業導向資源,比如Bright Network之類的實習求職網站,找機會增加本地工作經驗。在跨文化交流方面主動突破社交圈層,多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接觸,多參加社會活動,多讀歷史、政治、哲學方面的書籍。還有一點同樣重要,那就是應該提升自己的民族文化知識。
對于英國赴華留學生,同樣應該增強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深入了解中國文化價值觀及其歷史成因。到中國后多找機會走訪大城市之外的地方,接觸不同社會階層的人士。這樣不僅能夠提高語言能力,而且對中國多語言、多民族的社會結構和文化環境,會有更直接更深入的了解。
中英兩國留學生完全可以將自己的留學經歷轉化為個人競爭優勢,成為真正具備“雙文化智商”(Bicultural Intelligence)的國際人才。(完)
受訪者簡介:

李嵬,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教育學院院長。曾任英國紐卡斯爾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倫敦伯克貝克大學科研及研究生副校長。自2021年以來任倫敦大學學院教育與社會學部主任、QS教育專業連續12年排名世界第一的教育學院院長。他的學術研究包括雙語兒童語言和認知發展及障礙、雙語和多語人才的語言加工和語言學習、語言教育政策等。
【編輯:付子豪】 ...Tags:
上一篇:中德舉行第八輪外交與安全戰略對話
下一篇:曼城爆冷出局 國米慘遭淘汰
相關文章
中新健康丨專家:需多方合力構建慢病科普生態
探索中新網北京7月1日電(趙方園)“慢性病是我們今后將要長期面對的公共衛生挑戰,需多方合力,久久為功。”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嚴俊在2025慢病防控優質科普傳播推廣行動上表示,在推進慢病防控過程中,不僅需要加強健康教育人才隊伍建設,還需要通過激勵政策和制度保障,讓更多醫務衛生人員愿意投身健康教育和健康科普。
日前,由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與人民網·人民健康共同發起的“2025慢病防控優質科普傳播推廣行動”正式啟動。多位專家一致認為,只有多方共建科普生態、協同促進內容提質,才能真正筑牢慢病防控的“知識防線”。
北京安貞醫院心臟內科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主任委員馬長生提出,未來AI技術或將承擔95%的科普標準化輸出任務,醫生更應聚焦人文關懷工作。他呼吁同行擁抱技術紅利,將重復性工作交給機器,轉而深耕機器無法替代的領域,如深入偏遠地區開展醫療科普服務。同時,他建議醫生專注復雜病例處理與醫患情感溝通,形成“科技+人文”的互補模式。
“作為一線臨床醫生,我們發現患者對疾病知曉度不高的問題會貽誤最佳治療時期,這需要更加有效的健康科普,從根源上緩解問題。”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淋巴腫瘤診療中心主治醫師、醫學科普賬號“協和煙雨醫生”創作者閻禹廷分享了做科普的心得。她提出,“醫患同治”成為新時代科普的重要部分,鼓勵醫生從臨床需求、解決實際問題出發做科普,也呼吁大眾成為自己健康的“CEO”。“簡單、易學、可操作”是閻禹廷總結的醫學科普“口訣法則”。
“企業應以產品鏈為支點,撬動慢病認知閉環。”海正藥業副總裁兼瀚暉制藥總經理文玉蓉分享了企業實踐,她表示,公司針對“血脂管理盲區”,推出分層化驗單推廣計劃,開發掃碼可視化藥品說明書,含圖文解讀與購藥導航功能;在藥企平臺整合“三高共管”知識;聯動學會制作短視頻科普,用通俗語言破解專業壁壘,讓藥物研發與患者需求形成雙向反饋。
會上,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主任吳靜回顧了“2024年行動”成果:累計收到超2.3萬條科普內容(文章、圖文、短視頻等),創作者包括三甲醫院醫生、基層醫務人員等。經篩選重點推廣1600個優質作品,累計閱讀量超3千萬人次。她呼吁各界專家、醫生積極參與到慢病防控知識普及。(完) 【編輯:胡寒笑】 ...
【探索】
閱讀更多10AT+自動駕駛輔助 全新凱迪拉克CT6實車曝光
探索這兩天,全新凱迪拉克CT6的實車照片曝光,引起了廣泛關注。這款車型采用全新的外觀設計和內飾配備,預計將于二季度內上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其搭載的10AT+自動駕駛輔助系統,這將是凱迪拉克首次在國內推出 ...
【探索】
閱讀更多iQOO Neo8官宣5月23日發布 雙芯加持并提供紅色款式
探索今天,iQOO Neo8正式官宣將在5月23日正式發布,隨著發布會時間的臨近,iQOO官方也開售對該系列手機加大了預熱宣傳力度,手機的渲染圖也出現在了iQOO的官方社交平臺上,宣傳的slogan為旗艦 ...
【探索】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友情鏈接
- 合資逆襲?大眾與地平線合作智駕計劃2026年上車
- 定了!小米YU7的中文名為“小米御7”
- 全畫幅,F1.2大光圈,自動對焦,國產鏡頭又發威了
- 蔚來“清明換電”海報引爭議,內部通報:勸退涉事員工
- SU7高速上碰撞爆燃,小米回應:事發前處于智駕狀態
- NVIDIA GeForce RTX 5060 Ti性能曝光:跟RTX 3080 Ti有點像
- 理想高管首次回應MEGA為何不配電吸門:一切為了安全
- 至少1年以上會員才能買!為防黃牛,任天堂Switch 2預購規則超嚴格
- 華為鴻蒙PC辦公效率超越Windows?5月發布全新形態電腦
- 雷神發布ZERO 18 Pro筆記本:RTX 5090卡皇加持,新一代性能怪獸
- iPhone 14衛星通訊服務新增支持6個國家,免費使用兩年
- 官宣了!比亞迪降價,最高8800元!
- Apex儲存推出X21 M.2擴展卡,100條通道,支持21個PCIe 4.0設備
- 比亞迪全新MPV車型諜照曝光 或四季度發布
- 女神節必入禮物,富士instax mini Link2照片打印機
- OPPO Pad 2性能跑分曝光 配備8GB內存或將搭載驍龍888處理器
- 6.5L V12混動 蘭博基尼LB744動力曝光!
- 依舊堅持雙聯屏 新款奔馳EQB內飾曝光
- 大疆發布Ronin 4D Flex分體系統 同步推出DL變焦鏡頭
- 疑似智己LS5外形曝光 溜背式設計動感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