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時尚 >>正文
苹果计划在2026年销售第一款新车,LG集团有望成为苹果汽车项目的合作伙伴
時尚58816人已圍觀
簡介蘋果要造車的消息已經不是什么大新聞,但蘋果在造車項目上推進的一直都比較緩慢。而在近日,蘋果造車項目也有了新的消息爆出。據外媒報道,LG集團有望成為蘋果公司理想的合作伙伴。由于蘋果智能手機的增長緩慢,人 ...
蘋果要造車的消息已經不是什么大新聞,但蘋果在造車項目上推進的一直都比較緩慢。而在近日,蘋果造車項目也有了新的消息爆出。據外媒報道,LG集團有望成為蘋果公司理想的合作伙伴。
由于蘋果智能手機的增長緩慢,人們越來越期待蘋果開發電動汽車。但如果蘋果計劃在2026年銷售第一款新車,它應該從明年開始打造自己的電動汽車供應鏈,而LG集團恰好是最理想的合作伙伴。因為LG集團擁有完整的電動汽車零部件產品陣容,可以幫助蘋果更快的將產品量產。
而在此前,就有韓國媒體報道稱,蘋果已提議與LG集團合作,而LG集團已開始組建一個內部團隊,負責合作的相關事宜,團隊成員包括電池制造商LG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制造商LG電子和攝像頭模塊制造商LG Innotek。不過根據LG集團發言人的表示,該報道不實。
Tags:
相關文章
殘特奧會深圳賽區首賽在龍崗開賽 16支代表隊沖金
時尚中新網深圳7月1日電(記者 索有為)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下稱“殘特奧會”)深圳賽區首場賽事——自行車賽,7月1日在廣東龍崗國際自行車賽場開賽。全國16支代表隊的188名運動員在為期8天的比賽中,向自行車項目總計105枚金牌發起沖擊。
殘特奧會深圳賽區首場賽事開賽。鐘振彬 攝
本次自行車賽事作為深圳賽區的揭幕戰,賽程從7月1日持續至7月8日。比賽分為場地賽和公路賽兩大項,其中場地賽46個小項,在龍崗國際自行車賽場舉行;公路賽59個小項,在其旁邊的龍口水庫舉行。
來自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特別行政區的16支隊伍,共188名運動員報名參賽,其中男運動員103人,女運動員85人。此外,領騎員31人,領隊、教練等工作人員91人。
殘特奧會深圳賽區首場賽事開賽。鐘振彬 攝
首個比賽日由女子3公里個人追逐賽資格賽(場地賽)拉開帷幕。C5級別(殘疾程度最輕)7名運動員分四組展開激烈追逐。山東隊李慧玲以3'52"396的成績,創造了新的全國紀錄,廣東一隊梁婉珊以兩次超越對手的表現,贏得觀眾的歡呼。比賽中途下起大雨,觀眾們以整齊的加油聲鼓舞運動員。
隨后依次進行男子1公里計時賽資格賽、女子3公里個人追逐賽決賽、男子1公里計時賽決賽、女子500米計時賽資格賽等項目的角逐。首個比賽日共產生13塊金牌。
東道主廣東省此次派出兩支隊伍共80人參賽,參與全部105個項目的競爭。自行車項目歷來是廣東隊的奪金重點,參賽陣容中包括梁貴華、曾思妮、陳健新、王小梅等四位殘奧會世界冠軍。
開賽儀式上的麒麟舞表演。李凱 攝
當天上午的開賽儀式上,龍崗麒麟舞、潮汕英歌舞輪番上演,以充滿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節目,歡迎來自全國各地的運動員、教練員、技術官員和工作人員。
在宣誓環節,運動員代表孫變變莊嚴起誓:“遵守規則、尊重對手、頑強拼搏、賽出風格”,裁判員代表劉燕萍承諾“公正執裁、恪盡職守”。
據悉,為保障殘障運動員平等、便捷、安全地參賽,龍崗分賽區對場館的無障礙環境進行了全面升級,增設了帶防滑、避障功能的不銹鋼升降平臺,并大量運用高對比度標識系統,運動員入駐的酒店也配備了各類專用的輔助設備。(完)
【編輯:劉歡】 ...【時尚】
閱讀更多全國累計收購夏糧超5000萬噸
時尚新華社北京7月3日電(古一平、李令儀)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3日發布數據顯示,我國夏糧旺季收購進入高峰,全國各類糧食經營主體累計收購夏糧超5000萬噸,收購量處于近年來較高水平。
據介紹,目前各地收購工作有序開展,市場保持平穩運行。優質小麥銷路較好,價格明顯高于普通小麥,優質優價特征明顯。
今年我國繼續在小麥主產區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目前,河南、安徽、河北三省先后啟動小麥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累計收購最低收購價小麥180萬噸左右,有效滿足農民售糧需求。
【編輯:胡寒笑】 ...【時尚】
閱讀更多東西問丨馬志明:相聲能否成為“中西共笑”的語言?
時尚中新社天津6月29日電 題:相聲能否成為“中西共笑”的語言?
——專訪相聲表演藝術家馬志明
中新社記者 王君妍 周亞強
相聲,作為中國傳統語言藝術的重要門類,歷經百余年傳承演變,逐漸發展為深受大眾喜愛的表演藝術形式。它不僅承載著中國人獨特的幽默智慧與語言審美,也成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系中極具辨識度的“聲音符號”。
近日,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相聲”代表性傳承人之一、相聲表演藝術家馬志明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圍繞“馬氏相聲”的風格脈絡、天津與相聲的雙向滋養、傳統與創新的平衡之道,以及相聲“出海”的現實可能等話題,分享他幾十年舞臺經驗與文化思考。
視頻:【東西問】馬志明:相聲能否成為“中西共笑”的語言?來源:中國新聞網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馬氏相聲”有何特點?
馬志明:“馬氏相聲”是一種風格的傳承。我的家族成員從藝至今已150多年,馬氏相聲則傳承了134年。從我爺爺馬德祿起,就將“清門相聲”與“渾門相聲”兩大傳統風格融匯,形成了“清渾合流”,繼而影響到我父親馬三立,再傳到我這一輩。
“馬氏相聲”講究四個方面:內容“俗不傷雅”,說的是老百姓的事,但不粗俗低下;風格“謔而不虐”,善于諷刺,但點到為止;口味“咸淡見義”,既有知識性、思想性,又兼具娛樂性和市井煙火;表演“似我非我”,演員將人物演到骨子里,但又不完全代入自己。
我寫的《糾紛》這段相聲,就是個典型例子。有一次演出結束后,我前往治安派出所探望幾個和我相熟的民警,正好撞見兩個因為唾沫星子起了爭執的小伙子吵得不可開交,誰也不讓誰,最后被勸進屋冷靜。警察說:“你們先歇歇。”一頓茶水、一點時間,兩人也就各退一步了。
我當時在旁邊觀察,回家后一口氣把這個場景寫下來作為初稿。我將吐唾沫改成一個人推著自行車軋了對方的腳,后來幾番改寫,又到街頭體驗更多真實的爭執語言,設計角色的聲音差異——一個細聲尖氣,一個粗聲大嗓,又融合警察調解的智慧語言,才形成了今天觀眾熟知的《糾紛》。
馬志明(左一)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 中新社記者 佟郁 攝
中新社記者:為什么說天津這座城市滋養了相聲?相聲又如何塑造了天津的文化氣質?
馬志明:天津是中西文化的交匯點,也是大運河與海河文化的交融地,五方雜處,語言豐富,人又愛“找樂”。我父親馬三立常說,他這一輩子堅持在天津演出,就是因為天津觀眾懂相聲、愛相聲,是“知音”。
觀眾的存在,促進了相聲的發展,也塑造了天津的語言生態。天津人說話幽默,飯桌上、課堂上都能“順嘴來一段”。這種文化氛圍,既是“熏”出來的,也是一代代演員、觀眾共同“磨”出來的。
過去很多觀眾不是來聽新段子的,而是幾十年如一日,聽“馬家的老活兒”。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老觀眾姜大爺,我父親的每一場演出他都來,姜大爺80多歲時還讓孫子推著車到劇院聽我父親說相聲。觀眾與演員之間的感情,早已超越了“買票與被取悅”的關系,成為一種文化上的共同體。
2017年2月11日,被譽為“天津第一茶館”的百年謙祥益文苑客座滿堂,許多市民及游客到此喝茶,聽相聲,感受天津“曲藝之鄉”的文化魅力。在百年綢緞老店謙祥益原址上建成的謙祥益文苑,有著“天津第一茶館”之稱,天津眾多相聲名家均在此演出。 中新社記者 佟郁 攝
中新社記者:傳統相聲如何適應當代快節奏的傳播語境?
馬志明:過去說一段相聲可能二十分鐘才抖出一個包袱,但觀眾照樣樂得不行。現在短視頻時代,有人希望“三秒一個包袱”,甚至剪輯成“包袱合集”。
但相聲真正的魅力不是在于“抖”多少個包袱,而在于“包”得巧不巧。“包袱”得有鋪墊、有語境、有節奏、有層次——好比吃包子,皮得發面,餡得合口,得先用一層一層的語境把它“包”起來,最后再揭開“底包袱”,觀眾才會覺得有回味、有驚喜。
要是一上來就抖包袱,就像把包子剝了皮、拎出一團餡往嘴里塞,吃著沒層次、也沒意思。好的相聲,得是熱騰騰一口咬下去,面香餡足、還得有點“湯汁兒”,才算過癮。
比如《五味俱全》,既保留了傳統相聲一貫講究的結構完整、節奏清晰和包袱設計的層層遞進,也加入了許多超出現實邏輯的幻想情節——五味大俠登上珠穆朗瑪峰、與“四大魔頭”斗法、將大鹽坨子一腳踢進太平洋,引出“海水為什么是咸的”這一荒誕設定。
這種充滿想象的段子在當時的相聲舞臺上幾乎沒有先例,很多人說它像“相聲里的漫威”。這個段子當時得到我父親馬三立的高度認可,他說“這段子將來我也想說”,還把戴了一輩子、刻著他名字的金戒指送給我以示鼓勵。
中新社記者:相聲的幽默邏輯能否跨越語言與文化邊界?
馬志明:喜劇各有各的打法,但從根子上講,幽默是共通的。相聲講“逗哏”與“捧哏”,日本漫才講“耍笨”與“吐槽”,其實邏輯結構非常相近。兩者都講究節奏和角色分工,目的都是“在對話中制造意外與笑點”。
但區別也很明顯。日本漫才更依賴快速節奏、直白的沖突輸出,而馬氏相聲更講究“鋪平墊穩”,從聊天中自然轉入段子。“聽似聊天,實為表演”。
我記得有一年,一位專門研究幽默文化的美國學者來到我們的小劇場里。他聽不懂中文,但還是笑了。他笑的不是語言本身,而是人物關系、語氣鋪墊、情緒轉折,那個“勁兒”他能感受到。這時候,語言真成了障礙嗎?我看不見得。
關鍵是要找到文化之間的“共情點”。比如家庭關系、代際沖突、小人物的無奈,這些全世界都懂。如果能在這些層面上講故事,相聲就有希望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中西共笑”的藝術形式。
當然,這對我們演員的要求也更高了。你得會講段子,也得明白別人的笑點在哪兒;你不能光想著輸出傳統,還得琢磨怎么“翻成別人聽得懂的邏輯”。這不是削足適履,而是文化互通的能力。
中新社記者:相聲如何在堅守傳統的基礎上煥發新生?
馬志明:當今時代對相聲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會。傳統段子不能變成“博物館里的文物”,也不能只靠“情懷”吃飯。相聲演員不能怕“改”,但也不能亂“改”。
一方面要“守”,守住基本功,守住語言邏輯,守住“說學逗唱”的根本;另一方面也要“變”,要會用現代的媒介語言、掌握跨界的創作方式。
讓我印象很深的一次,是和京劇演員王珮瑜合作《文圖會》。原本我以為相聲和京劇是兩條路,但沒想到這兩門傳統藝術合在一起,在舞臺上有一種出人意料的契合感。
這場演出的觀眾來自全國各地,還有從加拿大飛回來的。這讓我特別感慨:相聲的影響力,已不只是“北方的笑事兒”。有南方觀眾跟我說,雖然有些典故不熟,但聽著別致、新鮮,還很“解渴”。
2013年8月4日,首屆西岸·馬三立城市舞臺戲劇展在天津大禮堂啟幕,京劇界、曲藝界聯袂演出墨殼原態舞臺劇《烏盆記》,“少馬爺”馬志明(左一)親自掛帥飾演劇中人物,重現上世紀三十年代津門藝文原生態。 中新社記者 佟郁 攝
這類“跨界”,不是“為了混搭而混搭”,也不是追趕潮流,而是真正試圖探索傳統藝術的新邊界。你得先守住相聲的表演基礎、舞臺邏輯,再去嘗試與別的藝術門類合作,才能做到“合”而不“雜”。
最后,我希望觀眾們笑口常開、一順百順、多聽相聲。只要相聲還有人愛聽,它就能在新時代“活下去、火下去、傳下去”。(完)
受訪者簡介:
馬志明。中新社記者 佟郁 攝
馬志明,國家一級演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相聲)代表性傳承人。相聲泰斗馬三立長子,馬氏相聲的第三代傳人。
馬志明于1957年考入天津戲校學武花臉,1962年調入天津市曲藝團正式說相聲,1986年由相聲大師侯寶林代拉收為師弟,拜已故相聲前輩朱闊泉為師。馬志明自幼打下堅實相聲功底,深得“馬氏相聲”真髓,不僅繼承其父馬三立的文哏表演,更將武技融入相聲表演之中。代表作有《大保鏢》《報菜名》《數來寶》《歪唱太平歌詞》《糾紛》《夜來麻將聲》《核桃酥》《論拳》等。
【編輯:胡寒笑】 ...【時尚】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友情鏈接
-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將恢復開放 實行免費免預約參觀
- 商務部就公布對原產于歐盟的進口相關白蘭地反傾銷調查最終裁定答記者問
- 活力中國調研行|通航飛機產業線上的年輕人
- 多罪名并舉,尹錫悅第二次到案接受內亂特檢調查
- 活力中國調研行|通航飛機產業線上的年輕人
- 從針灸到中藥炮制品 專家解密海昏侯的“養生圖景”
- 千年佛光寺發現88周年 中國專家學者“對話”大唐遺構
- 從針灸到中藥炮制品 專家解密海昏侯的“養生圖景”
- ?商務部:對歐盟白蘭地反傾銷調查將于近日作出最終裁決
- 即買即退秒到賬!免簽+退稅 “中國游”帶火“中國購”
- 全新奧迪A8 e
- 領克08,顏值能打,還首搭EM
- 諾基亞推出新105 4G功能機 提升電池容量并支持存儲擴展
- 英特爾Meteor Lake處理器將有L4緩存:最大容量可達GB級別
- B&H為新機準備廣告 尼康Z8或在近期發布
- 小米MIX Fold 3的配置信息曝光,預計將于8月發布
- 做Z世代的陪伴者,Leader想要成為養成系品牌
- 在輔導班用的顯示設備究竟怎么選,投影儀和電視哪個好?
- 從上海車展看行業變化:電動化、智能化成車展主流,2023或成拐點
- AMD RX 7600S顯卡成績出爐:光追慘不忍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