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時尚 >>正文
上海灵活就业人员公积金新政实施满月 新签约3700多人
時尚6376人已圍觀
簡介
中新網上海7月2日電 (記者 殷立勤)6月1日起,《上海市靈活就業人員自愿繳存、提取和使用住房公積金實施辦法》正式施行。新政不再限制戶籍,拓寬適用職業范圍,讓更多靈活就業人員得以享受住房公積金福利。實施一個月來,已有3700多人簽約,人均月繳超1100元。
上海曾經出臺《上海市城鎮個體工商戶及其雇用人員、自由職業者繳存、提取和使用住房公積金實施辦法》,滿足滬籍和部分職業類型的靈活就業者辦理住房公積金業務的需求。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才來滬就業,新職業不斷涌現,靈活就業群體也隨之擴大,新政就是為了覆蓋這部分群體的需求。
近日,記者從上海市公積金管理中心獲悉,新市民和青年人反應積極,其中非滬籍人員占多數,40歲以下青年占比超過50%。值得一提的是,沒有戶籍限制,意味著港澳臺和外籍靈活就業人員也可參與繳納。
為了最大程度方便靈活就業人員繳存和使用公積金,上海市公積金管理中心還制定了多種便利措施。如,可以選擇按月、按季、按半年繳存。因收入發生變化不能正常繳存的,可以辦理停繳;停繳后重新具備繳存條件的,可以隨時恢復繳存。同時,把將辦理渠道從管理部柜面拓展至線上隨申辦渠道。同時,快遞、外賣、保險等行業和單位,靈活就業群體集中,上海市公積金管理中心已經聯合工會驛站、街道社區及行業協會進行了政策宣傳、答疑解惑、指導幫辦。(完) 【編輯:曹子健】 ...
相關文章
上半年湖南懷化國際陸港發運班列601列
時尚中新網懷化7月3日電 (曾蔚吾 雷明雄)今年1至6月,湖南懷化國際陸港共發運班列601列,計30068標箱、貨值約39億元、貨重約50萬噸,年度班列目標完成率50.1%,同比增長31%,其中國際聯運班列221列、中老國際班列165列,開行鐵路冷鏈特色班列16列,完成冷鏈班列全年任務129%。
1至6月,懷化國際陸港班列發運班列601列。 雷明雄 攝
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東線的重要節點、湖南唯一的東盟貨運集結中心,懷化依托國際陸港已常態化開行中越、中老等7條國際物流大通道,線路總數達161條,運輸網絡覆蓋全球52個國家和地區的158個港口及站點。
2025年初,懷化國際陸港面對全年1200列班列目標的重擔,積極擴張集貨區域,發展新客戶、開拓新業務。深耕懷化本土及周邊冷鏈市場挖掘市場潛力,積極助力懷化啟榮供應鏈公司通過冷鏈將云南蔬菜運往懷化,推動湘滇瀾湄線冷鏈班列逐步走向常態化運輸,目前已累計發運冷鏈果蔬816標箱,貨值3778萬元,為國際冷鏈雙向圖定開行打下堅實基礎。
其次,依托老客戶拓展新市場,懷化國際陸港先后將湖南常德、廣東湛江等新貨源市場納入服務范圍。與湖南中遠海運公司通力合作,以無紡布和防火板等產品為突破口,開通常德—岳陽(長沙)一懷化—欽州公鐵水聯運班列,使常德無紡布以更高物流效率銷往海外市場。同時加強區域協作,廣東湛江、湖北武漢、宜昌等地的化工品和化肥等出口貨品集結懷化西發運。
面對不斷變化的國際貿易市場,懷化國際陸港通過提升運輸效率、保障貨物安全、優化服務流程等措施,于4月26日成功開行懷化西一欽州港東點對點班列,班列全程運輸時間從原來的散發列車3至4天到達,控制在點對點班列30個小時,極大縮短運輸時間,提高運輸時效。
持續強化懷化國際陸港西進北擴的輻射與集聚效應,區域聯動更加緊密。6月24日,懷化國際陸港通過陸海新通道運營公司首次攜手陸海新通道寧夏公司,以“散改集”鐵鐵跨境運輸方式,將西北2500噸化工品運往越南安員,實現“10日達”,新的鐵鐵跨境運輸模式較傳統鐵海運輸模式提高運輸時效達50%,有效降低物流成本30%。
未來,不斷擴大的“十日達”黃金通道效應,將繼續深耕西北市場,將煤炭、礦石等大宗出口商品引流懷化,有效增加跨境運量。(完)
【編輯:惠小東】 ...【時尚】
閱讀更多廣東河源上半年供港澳活豬逾14萬頭 同比增4.2%
時尚中新社廣東河源7月3日電 (張璐)據廣州海關所屬河源海關3日消息,2025年上半年,廣東河源市供往香港、澳門活豬達14.83萬頭,同比增長4.2%,占內地供港澳活豬數量約20%。
河源市是供港澳活豬的重要產區,已連續20余年實現質量安全零事故。為保障港澳同胞“舌尖上的美味”,河源海關構建綠色通道保新鮮,開通“7×24小時”預約通關,實施“提前申報、即查即放”模式,確保活豬從出欄到港澳市場全程不超過20小時。
據悉,河源海關為保障供港澳活豬通關“零延時”,運用“供港澳活豬檢疫監管信息化應用”模式,通過遠程監裝技術,實時監控活豬的狀態和檢疫操作細節,讓載滿活豬的運輸車隊當天從豬場駛出,次日早上可達港澳市場。目前,河源市已有120批4800頭活豬采用遠程新模式監裝。(完)
【編輯:劉歡】 ...【時尚】
閱讀更多東西問|柳華文:人權是人類文明的共同追求
時尚中新社北京7月2日電 題:人權是人類文明的共同追求
作者 柳華文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權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當全球人權話語屢屢陷入喧囂與指責,我們是否遺忘了一個樸素真理——通往人類文明的道路不應只有一條。
近日,中國在聯合國人權舞臺上的發聲,再次強調了這一點。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59屆會議上,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代表陳旭指出: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人權發展道路,任何國家都不應將自身模式強加于人。這番發言恰逢今年6月10日首個聯合國文明對話國際日之后,陳旭借此契機,旨在呼吁各方應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安全守護人權、以發展促進人權、以合作推進人權,促進國際人權事業健康發展。
當地時間2025年6月9日,中國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辦“文明對話國際日”主題活動。中新社記者廖攀攝
在變亂交織的國際背景下,這一發言明確對話合作促人權的主張,是對堅持人權普遍性原則與各國國情相結合,積極維護聯合國多邊合作中心地位和權威,有效推動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開展建設性對話、交流與合作的立場重申。今年是聯合國成立80周年。此次發言亦可視為在人權國際保護立場問題上的一次正本清源和守正創新。和平、發展、人權是聯合國改革發展的三大支柱,中國將三者融為一體,在國際人權領域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
中國文化跟西方文化的一個顯著區別是中國人的整體性思維,在宏觀角度和系統論指引下,關注事物的整體聯系及規律。反映到人權觀上,西方國家往往執著于個案和細節上,中國則更注重把握整體觀和大局觀。
不過,筆者看來,不論東西方在具體的文化和制度上差異如何,法治、發展和人權是現代國家發展模式中的三個基本維度,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法治是人類社會治理的一個基本經驗,它是一個中性詞,無褒無貶。只有良法才能促成善治,才是好的法治。什么是良法善治?就是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法治。法治不能自顧自地發展,只能根據本國實際,與發展階段和發展水平相適應,才能確保制定出來的法律有可行性,實現立法以及治理的目標。
發展是人類社會永恒的主題,最好的發展是可持續發展,是以人為本的發展。不能見物不見人。可持續的發展是追求人與自然、人與人和諧互動的發展。法治可以鞏固發展經驗,保障和引領可持續發展。
2025年6月5日,廣西南寧市邕江沿岸植被茂密。(無人機照片) 中新社記者 陳冠言 攝
人權是人本思想進化和發展的產物,不能簡單化、口號化。依法推進是人權的基礎和根據,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為人權提供條件和保障。一些西方國家政客的做法往往口惠而實不至,將人權作為政治裝點和粉飾。而真正有效的人權發展之路,必然要摒棄這種政治操弄,回歸到平等和相互尊重的軌道上。
總體來看,人權是一個重要的社會現象,是特定國家和地區社會發展的基本維度。不能就事論事,簡單地討論和考察人權,必須將其置于特定的歷史階段和社會環境中,運用整體性思維進行綜合分析。
條條道路通羅馬。對國際社會來說,人權是價值,是理念,是目標。各國通向人權的路徑各異,具體的法治構建、發展戰略和人權保障制度,都需要因時、因地制宜。在這方面,美國自我賦權,動輒簡單粗暴地以“有沒有”“好不好”來評價和指責其他國家的人權狀況,這是政治化和簡單化的做法,是借人權搞政治操弄,缺少建設性,甚至破壞人權領域在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基礎上開展對話和合作的可能性。
回顧歷史,2006年聯合國改革的一個重要成就,是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撤銷因政治對抗嚴重而飽受詬病的人權委員會,新設立追求非政治性、非選擇性、非對抗性的人權理事會。這是國際人權治理的一個重要進步。對此,美國政府很不滿意,當年就退出了首屆人權理事會成員國的選舉,展現出我行我素和單邊主義的一貫做派。予取予求、時而加入、時而退出的美國,在今年不是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國的情況下,宣稱與人權理事會“停止聯系”,這是對多邊主義的否定和逆反。
客觀地說,這個世界不存在“救世主”。一個國家的社會繁榮發展,根本上依賴本國人民在特定社會環境下發揮聰明才智并付出腳踏實地的努力,需要通過不斷提升生產力和調整優化生產關系來共同驅動。內因始終是關鍵和決定性力量。正因如此,人權保障本質上屬于國家內部治理范疇,單純依靠他國的援助,無法直接提升一國的發展水平,更無法從根本上改變其發展面貌并實現人權目標。這也意味著,國際交流與合作中,應該尊重特定國家和人民求生存、謀發展的實際需求和真實愿望,尊重他們的意愿和選擇,尊重他們的智慧、勞動和付出。
人民是歷史發展的推動者。重視人、促進人的解放和發展,追求人類團結和進步的思想,在世界各地都是自始存在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經典理念,在世界范圍來看,也是基督教、伊斯蘭教、印度教等宗教思想的基本信條,被稱為世界性的“黃金規則”。
當今的國際人權法和中國國內法律制度都在倡導全面的、嶄新的人權理念和人權觀。這意味著必須破除阻礙人權發展的陳規陋習,比如重男輕女、歧視特定人群等陳舊的文化觀念和做法。文化傳統有其復雜性,無論東方還是西方,都存在如何興利除弊、繼承優秀傳統和文化的課題。整體上說,尊重和保障人權的理念和實踐是人類文明的共同成就,不同文明之間可以相互啟迪、相互借鑒。
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發展遠非同步,差距巨大,常常出現國家間人權對抗的情形。在聯合國這一最具普遍性和代表性的多邊舞臺上,東西方的差異、分歧因政治因素可能被放大。西方國家強調公民和政治權利,刻意忽視、貶低發展中國家、社會主義國家對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的重視。比如,美國至今不承認發展權是一個法律概念,多次在聯合國對發展權相關決議投出反對票。
基于不同的民族特性、歷史、政治和社會發展模式,人權領域的東西方文化觀念、主張之間的分歧、爭論和交鋒,現在來看,仍難以消除。意識形態的對壘和政治上的對立,往往是形成國際舞臺上爭議的癥結所在。而在聯合國的體系下,國際人權法構成一個具有法律規范性特征的工作框架。開展基于國際法的交流與合作,可以團結越來越多的國家,應對人類面臨的種種風險和挑戰,推動形成公平、包容、合理的全球人權治理,在相當程度上能夠避免將人權工具化、武器化等偏頗做法。
2023年11月6日,2023上合組織國家扶貧研修班(江西)開班,來自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三國的政府官員在江西一體育用品生產企業車間了解就業幫扶、技能培訓等情況。中新社記者 劉力鑫 攝
當代中國人權觀的實踐,深深根植于中國的現實土壤,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智慧,也借鑒人類文明的共同成果。在人權事業發展的道路上,中國持續探索、總結符合自身國情的人權實踐。面向未來,中國將繼續致力于和平發展,積極在聯合國框架下,遵循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與世界各國務實合作。我們相信,中國通過一如既往地秉持和平、發展、公正、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能夠為應對共同挑戰開辟道路,推動建立一個更加公平、包容、可持續的全球人權治理格局,讓全人類共享發展的紅利和人權的保障。(完)
作者簡介:
柳華文。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法學院供圖
柳華文,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人權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曾任亞洲國際法學會副會長,兼任聯合國禁止酷刑委員會委員,世界醫學會社會醫學事務委員會顧問,中國國際法學會、中國人權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國際法年刊》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國際法研究》執行主編。
【編輯:史詞】 ...【時尚】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友情鏈接
- 云南青年畫家12年專注描繪大象的“人間煙火”
- 周呂鑫、羅曉玲助陣“全民健身萬里行”甘肅華池站
- “小”戲票撬動文旅“大”市場 “非遺+”點亮“夜經濟”激發新活力
- “獨立日”成“最致命日子之一” 美國多地發生槍擊事件
- 臺灣音樂人:一曲《望春風》拉近了心的距離
- 2025上合組織國家電影節在重慶閉幕
- 西藏觀察|朋友來了有好酒
- 遇上雷電天氣,怎樣做保安全?“躲”“防”“避”“護”要記牢↓
- 2025年全國少兒乒乓球錦標賽預賽第三站女子組比賽開賽
- 以色列派團赴多哈重啟加沙地帶停火談判
- 最高降幅13%,2024 BBA在華銷量全面下滑,誰的原因?
- 強迫員工購車,不買就開除?樂道高管辟謠
- 繼續大幅下跌?本田、日產2024全年銷量出爐!
- 護眼再升級,聚焦CES 2025,TCL新款NXTPAPER手機發布
- 紅米笑了!真我14 Pro+發布,配三閃光燈系統價格暴漲
- 機械革命推出蒼龍16 Ultra筆記本:搭載AMD銳龍 9處理器與RTX 50系顯卡
- 游戲直播界新寵,我不允許你錯過Shure MV6 USB游戲麥克風
- 再次遙遙領先?華為尊界S800將首發融合感知充電機器人
- 單電機功率達到580kW?比亞迪漢L動力信息公布
- 小眾但有趣!CES展示全球最小移動固態硬盤,專為iPhone設計僅重1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