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的產品,在國外賣得比國內貴屬于常規操作。此前,這種顯現只出現在商用車領域,例如比亞迪電動大巴在國內售價200萬元一臺,但在日本或南美,則高達600萬元一臺。不過,這種現象也出現在了乘用車領域。 
最近,比亞迪海豚正式登陸南美市場,這款車在國內的售價為11.68萬元-13.98萬元,是一款定位小型的純電動車型。在國內消費者眼里,這是一臺售價不高但功能性不錯的代步車產品,然而到了南美市場,卻變成了稀有貨。 據悉,比亞迪在巴西推出的海豚南美特別版一共有兩個版本,分別為海豚PLUS版和海豚DIAMOND,而它們的售價也非常離譜,前者為179800雷亞爾,約合人民幣25.5萬元,后者為149800雷亞爾,約合人民幣21.25萬元。 
和國內價格對比,幾乎是一臺買兩臺的狀態。那造成這種原因的根本是什么呢? 第一,比亞迪在南美并沒有制造工廠,需要從國內生產完成后運往南美,運輸的成本很高,并且在南美作為新車,一系列的認證和本土化也要花費很高的代價。 第二,比亞迪雖然在國內屬于普通家用車品牌,但在國外卻是新興的電動汽車品牌,它在外國人眼里的形象有點像特斯拉在中國人眼中的形象。此前推出的一系列高端大巴車,在國外公路上行駛,營造了這一品牌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形象,因此,現在推出乘用車自然也更容易打開市場。 第三,比亞迪的一系列車型確實很有競爭力,例如漢、唐、元等等車型,已經在國外打造了不錯的口碑,并且這些車型的售價高達七八十萬元。現在推出相對低端的產品,賣20多萬元,也非常合理。 
所以,國產電動車品牌在國內競爭激烈,但到了國外,卻是吊打一眾品牌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