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綜合 >>正文
哥伦比亚召回驻美大使
綜合711人已圍觀
簡介
中新社北京7月4日電 波哥大消息:哥倫比亞總統佩特羅當地時間3日在社交媒體宣布,召回哥倫比亞駐美國大使丹尼爾·加西亞-培尼亞,作為對美國駐哥倫比亞大使館臨時代辦麥克納馬拉被召回的回應。
佩特羅表示,加西亞-培尼亞被召回后,將向他匯報哥美雙邊議程進展情況,包括經濟脫碳與能源轉型、生態系統恢復、打擊跨國毒品犯罪、人道移民條約等方面的內容。
美國國務院3日早些時候發表聲明稱,鑒于哥倫比亞政府最高層對美國“毫無根據”且“應受譴責”的言論,國務卿魯比奧已將美駐哥大使館臨時代辦麥克納馬拉召回進行緊急磋商。此外,美方正在采取其他措施,以明確表達對當前兩國雙邊關系狀況的關切。
綜合路透社與哥倫比亞《觀察家報》報道,盡管哥倫比亞外交部長勞拉·薩拉維亞已于3日宣布辭職,她將繼續負責與美方保持聯系,直至新外交部長接任。
薩拉維亞3日在社交媒體宣布辭去外長職務。她表示,政府近來作出一些自己無法認同的決定,出于“個人立場的一貫性和對機構的尊重”,她無法再繼續執行當前路線。
佩特羅隨后表示接受薩拉維亞的辭職。(完) 【編輯:管娜】 ...
Tags:
相關文章
學科交叉賦能發展 浙大管院做對了什么?
綜合中新網杭州7月3日電(曹丹)高等教育是人才培養的主陣地、科技創新的原始策源地。在全球科技與經濟格局加速變革的當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正朝著多元化、復合型方向轉變。
作為培養、孵化創新企業和科技創業者的“搖籃”,浙江大學管理學院(下稱浙大管院)院長謝小云認為,未來人才應具備跨學科知識結構與綜合能力,“我們推行‘學科交叉BEST戰略’,打破學科壁壘,融合不同領域知識,以應對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挑戰”。
時代所需 學科交叉回應發展需求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提出,要“建立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牽引的學科設置調整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
這一要求直指當下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如何讓學科建設與產業需求同頻共振。
“跨越學科、學院邊界,培養兼具科學家與企業家精神的管理人才,是商學教育的必由之路。”謝小云介紹,近年來,學院一直在探索管理學科與工程、科學、技術的交叉融合,以解決產業發展難題,為現代化產業體系輸送人才。
事實上,浙大管院在“學科交叉”探索商學教育新路徑上從未止步:建立“數智創新與管理”交叉學科,開設“求是科創星辰”研究生跨學科微輔修項目,與兄弟院系攜手開設商務大數據分析雙學士學位項目、醫療健康產業MBA項目、數智創新與管理工程博士項目,與來自集成電路、能源、醫學等領域的教師聯合開設“學科交叉創新產業課程”等。
2024年3月,浙大管院發布“學科交叉BEST戰略”。(浙大管院供圖)
2024年3月,浙大管院正式推出“學科交叉BEST戰略”。BEST分別代表商業(Business)、工程(Engineering)、科學(Science)和技術(Technology)。該戰略依托浙江大學的多學科優勢,以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推進為基本原則,通過九大學科交叉戰略性行動,開展了一系列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與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開創性舉措,為高水平服務國家、區域和產業需求提供“浙大方案”。
實踐探索 BEST融合驅動創新
謝小云表示,學科交叉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驅動力,能為國家科技創新提供人才支撐。
四年前,浙大管院推出“求是科創星辰班”,每年從全校理工農醫研究生中招收30人,與工商管理專業研究生同堂上課。學科交叉戰略下的人才培養以“學生成長為中心”,提供涵蓋商業管理、工程技術、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等領域的跨學科教育方案,培養學生在戰略性產業與未來產業中的創新創業能力。
在謝小云看來,管理學科與理工農醫學科的融合既是優勢互補,也是商學教育“向實”發展的需要,“如果管理學院的學生不了解行業、產業的科技創新發展趨勢,那將在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時面臨挑戰”。
2023年,求是科創星辰班的課堂現場。(浙大管院供圖)
2024年6月,浙大管院升級課程設計,聯合理工農醫教師開發面向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學科交叉創新產業課程”。首批5門課程一經上線即被“一搶而空”。
在科研領域,該院打破學科邊界,圍繞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等領域推行“學科平臺融通計劃”“學科交叉預研專項”。例如,浙大管院教授周欣悅與環境與資源學院教授谷保靜共同在《Nature》正刊發表ESI高被引文章,揭示了人機混合協作如何緩解農業老齡化的困境。
為促進人才鏈、教育鏈、產業鏈與創新鏈的深度融合,2024年,浙大管院落實“求是星辰青年學者計劃”“求是星辰集賢計劃”等行動,以“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為產業體系建設提供人才支撐。
成果初顯 學科交叉賦能產業創新
“我們這款機器人叫‘山主機器人’,我們希望它可以做鄉村振興的愚公,做山的主人。”浙大管院2023級工商管理碩士學生王愷之介紹,他與農業機械化工程專業博士生馮槐區在“求是科創星辰班”結識,共同研發“山主機器人”——一款提升雜交水稻制種效率的智能機器人,該項目已獲多項大獎并收獲種子輪投資。
日前,團隊成員正在測試“山主機器人”。(浙大管院供圖)
這樣的跨學科創新在浙大管院并不鮮見。為了更好地實現技術產業化,2022年4月,該院成立“商學+”孵化加速平臺,成為創新想法落地的催化劑。
浙大管院2022級學生張力元的創業項目借助平臺獲得首輪融資,其不僅開發了基于AIGC的核工業“數字工程師”項目,更在“AI+醫療”領域有了新拓展。
在突破學科和學院邊界的同時,浙大管院還不斷跨越大學邊界,與多家龍頭企業共建聯合實驗室,構建跨學科、跨領域的商學教育生態。
“‘到企業一線去’、扎根實踐一直是我們學院的傳統。”謝小云希望,更多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錘煉核心能力,在全球經貿往來與商業文明交流互鑒中不斷貢獻“浙大智慧”。(完)
【編輯:惠小東】 ...【綜合】
閱讀更多梅金娜:從校園走出的核電材料領域“全科醫生”
綜合中新網蘇州7月8日電 (記者 鐘升)“這根傳熱管減薄了0.218mm,和血管老化一樣。”8日,蘇州熱工研究院材料強基專職科研團隊負責人梅金娜輕點屏幕,復雜的圖譜在光影中交織閃爍。埋頭科研十五載,她已成長為一名核電材料領域的權威“全科醫生”,由她打造的自主化蒸汽發生器完整性評估體系,成功化解了異物損傷評價難題,讓微米級的細微隱患無處藏身。
正在進行科研工作的梅金娜。 蘇州熱工研究院供圖
2011年,手握中法材料學雙博士學位的梅金娜放棄了安穩的高校教職,入職蘇州熱工研究院,將科研目光聚焦到蒸汽發生器傳熱管上。這根僅1.09mm厚的“心臟血管”一旦受損,核電站便有可能陷入“心臟危機”。國內這方面的服役評價設備當時近乎空白,梅金娜沒有退縮,一頭扎進微動磨損試驗臺架的研發中。
要在模擬高溫高壓水環境下實現微米級振動摩擦,其難度遠超想象。五年時間里上千次枯燥而艱難的調試,梅金娜和團隊終于將這套融合微動監測技術與老化評價模型的診斷臺架研制成功,一舉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2018年,該技術入選核電重大專項共享試點。
梅金娜與團隊探討遇到的問題。 蘇州熱工研究院供圖
隨后,梅金娜又盯上了高溫輻射“不可達區域”的測試難題。依托蘇州熱工研究院的產學研平臺,梅金娜組建起一支平均年齡僅28歲,跨材料、光學等學科的“青年突擊隊”。剛組隊時,她將大家帶到首創的微動臺架前說:“微動磨損測量只是起點,未來要實現光-聲-熱多維感知聯動,才能穿透所有檢測盲區。我們現在就是要繼續做首臺套,從先進光學實驗室做起,從光路系統的設計做起。”
團隊成員、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青年科學家項目負責人杭玉樺博士回憶,梅博士一直是團隊里可信賴的女隊長,技術能力強,勤勉又務實,多主線任務均能管理得井井有條。在研發光纖式檢測裝備的600多個深夜里,團隊成員朱斌一直記得:“那段時間,晚十點后辦公樓安靜極了,只能聽到隊員的討論聲和鍵盤的敲擊聲,那是團隊在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關。”
如今,團隊憑借升級后的“光-聲-熱”融合檢測技術更好地守護了國家的核安全。這項科技創新成果獲得了振興杯全國青年職業技能大賽金獎并入選了江蘇省十大科技進展。
從一位剛從高校中走出的新人,梅金娜已成長為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到ISO/IC工作組專家,深入參與17項國家、省部級及集團級課題到斬獲11項科技進步獎。由她引領著年輕團隊,在守護核安全征程中創新有為。(完)
【編輯:曹子健】 ...【綜合】
閱讀更多上期所:逐步將符合條件的商品期貨期權品種納入對外開放品種范圍
綜合中新網上海7月8日電 (高志苗)8日,上海期貨交易所(以下簡稱“上期所”)在結合自身發展需要與市場各方意見建議的基礎上,發布業務規則國際化版本。此舉旨在構建一套與上期所平臺國際化相適應制度體系,為未來在符合條件的商品期貨期權品種上引入境外特殊參與者、境外中介機構和境外客戶(以下簡稱“境外參與者”)牢固制度根基,助力期貨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
此次規則國際化工作主要涉及對35項第二層級業務規則的制定與修訂。具體內容包括:全新制定1項業務管理辦法即《上海期貨交易所境外特殊參與者管理辦法》;修訂15項業務管理辦法,如《上海期貨交易所會員管理辦法》等;修訂19項已上市品種期貨業務細則,如《上海期貨交易所鋁期貨業務細則》等。
上期所此次修訂,完善了市場準入、交易、結算、風險控制、交割五大板塊內容,清晰明確了境外參與者的準入規范,進一步優化了期貨期權交易流程,構建起委托結算、分級結算制度,強化了風險控制體系,健全了交割機制。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上期所將認真貫徹落實《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促進期貨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相關精神,秉持穩妥有序的原則持續推進對外開放工作。充分傾聽市場聲音并深入開展研究論證,在確保市場平穩運行的基礎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期貨和衍生品法》《境外交易者和境外經紀機構從事境內特定品種期貨交易管理暫行辦法》等規定,嚴格履行相關程序,逐步將符合條件的商品期貨期權品種納入對外開放品種范圍,并同步完善與對外開放品種相適配的業務細則。(完) 【編輯:陳海峰】 ...
【綜合】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友情鏈接
- 2K檔也有潛望長焦?真我12 Pro官宣定檔,號稱“中端顛覆者”
- L卡口首支天涯鏡 松下28
- 零百加速2.5秒,全球限量20臺!1000馬力V8超跑長啥樣?
- 除霜/除霧系統不能正常工作,14萬輛Jeep牧馬人4Xe宣布召回
- 英偉達首次公開AI超算規格:搭載4608塊H100計算卡,算力世界第九
- 一千出頭也能買華為新機,華為暢享70z麒麟芯片加持,配720P屏幕
- 新款佳能RF 28
- 疑似Nothing Phone (2a)渲染圖曝光:依舊透明背板,天璣7200 Pro加持
- 2月22日大混戰?不僅有小米14 Ultra還有華為Pocket 2
- 小米平板6S Pro官宣 快充達120W 預裝澎湃OS
- 新疆棉“變身”走向世界:不止產品,更兼技術
- 7月1日起,上海浦東機場聯合海關、邊檢推出24小時通關服務
- 陜西:5000名跑者雙腳丈量千年文脈
- 創指高開0.4%,腦機接口板塊活躍
- 迎全運“九城聯動”開跑 丁寧北京活動現場助陣
- 中央氣象臺:四川東北部重慶等地有強降雨
- 下周雨熱形勢大變化!這些地方要提前感受三伏天 北方雨季或提前到來
- 伊核設施是否被摧毀 這個周末美總統、國防部與媒體又吵起來了
- 山洪、暴雨、中小河流洪水,最新多預警齊發,涉及多地!
- 走好三個“一公里”,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