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探索 >>正文
死亡失踪超百人:美国得州洪灾是天灾还是人祸?
探索38247人已圍觀
簡介
美國得克薩斯州中部地區(qū)因暴雨引發(fā)洪災,截至當地時間6日,已造成至少82人死亡、約40人失蹤。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6日表示,得州洪災是“百年一遇”“沒人預見到”。
得州向來洪水多發(fā),然而為何這次災情如此嚴重、傷亡如此巨大?在這場悲劇后,美國社會各界普遍認為,這次洪水造成如此大傷亡,有天災更有人禍。
特朗普簽署“重大災難聲明”
得州進入聯邦緊急狀態(tài)
當地時間6日,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宣布,他已簽署得克薩斯州克爾縣的“重大災難聲明”,此舉旨在確保急救人員能立即獲得所需資源。特朗普表示,“得州發(fā)生了可怕的事情”,他已與得州州長取得了聯系。
01
應對疏散無力
7月3日深夜至4日凌晨,得州中部遭遇持續(xù)數小時的強降雨,目前受災最重的克爾縣已有68人死亡,克爾縣瓜達盧普河畔遭洪水襲擊的“神秘營”夏令營營地仍有11名女童和一名輔導員下落不明。洪水來臨時該營地大約有750名參加露營的女孩子。
美國應急管理專家指出,任何位于洪水高風險區(qū)的營地都應具備包括實時水位監(jiān)測、夜間疏散預案和高地避難場所等應急管理措施。然而,目前得州官員和包括“神秘營”營地在內的沿河營地運營方均未說明營地是否有應急管理和疏散計劃。
02
預警失誤遲緩
得州洪災發(fā)生后,美國國家氣象局被質疑天氣預報失誤、洪水預警不充分且發(fā)布較遲。
當地時間4日凌晨3時,克爾縣已發(fā)生嚴重山洪。凌晨4時許,美國國家氣象局才向沿河居民和營地人員手機發(fā)送無線緊急警報。然而據報道,仍有當地居民和營地人員稱并未收到預警通知。
與此同時,得州克爾縣也因缺乏有效洪水預警系統(tǒng)遭到民眾批評。記錄顯示,早在9年之前,克爾縣官員就曾考慮安裝洪水警報器。在2016年的一次會議上,一位官員警告該縣“可能是得州洪水風險最高的地區(qū)”,并稱該縣當時的預警系統(tǒng)“相當陳舊”。但該計劃最終未能實現。
在新聞發(fā)布會上,面對記者“是否收到預警、為何不提前疏散夏令營兒童”的提問時,克爾縣法官兼應急負責人羅布·凱利強調稱,沒有預警系統(tǒng)、不知道會發(fā)生這么嚴重的洪水、不清楚為什么沒有提前進行疏散。此番回應引發(fā)網友強烈批評。
03
關鍵崗位缺失
多家媒體還將此次洪災與特朗普政府大規(guī)模裁員相關聯。報道稱,特朗普政府裁減了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及其下屬的美國國家氣象局數百名員工。今年4月以來,美國國家氣象局得州中部分支機構多個崗位空缺,包括天氣預警協(xié)調員。一些民主黨人批評特朗普的這些舉措是得州洪災的“催化劑”。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證實,美國國家氣象局在得州最密切參與瓜達盧普河洪水預報和預警的兩個辦公室——奧斯汀-圣安東尼奧辦公室和圣安吉洛辦公室缺少一些關鍵工作人員,而全國多個國家氣象局辦公室的人員短缺狀況比這兩個辦公室更糟,已經無法再全天候、每周七天運作。
對此,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6日表示,他不認為聯邦政府削減氣象部門預算并裁減員工會影響得克薩斯州洪災應對工作,沒有必要重新聘用在裁員期間離職的氣象學家。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認為,特朗普政府提出的2026年預算提案中包含取消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所有天氣和氣候研究實驗室,如果該提案在國會獲得批準,本需要進一步精進的天氣預測技術,可能很快就會倒退。 【編輯:劉陽禾】 ...
Tags:
相關文章
東西問丨馬志明:相聲能否成為“中西共笑”的語言?
探索中新社天津6月29日電 題:相聲能否成為“中西共笑”的語言?
——專訪相聲表演藝術家馬志明
中新社記者 王君妍 周亞強
相聲,作為中國傳統(tǒng)語言藝術的重要門類,歷經百余年傳承演變,逐漸發(fā)展為深受大眾喜愛的表演藝術形式。它不僅承載著中國人獨特的幽默智慧與語言審美,也成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系中極具辨識度的“聲音符號”。
近日,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相聲”代表性傳承人之一、相聲表演藝術家馬志明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圍繞“馬氏相聲”的風格脈絡、天津與相聲的雙向滋養(yǎng)、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的平衡之道,以及相聲“出海”的現實可能等話題,分享他幾十年舞臺經驗與文化思考。
視頻:【東西問】馬志明:相聲能否成為“中西共笑”的語言?來源:中國新聞網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馬氏相聲”有何特點?
馬志明:“馬氏相聲”是一種風格的傳承。我的家族成員從藝至今已150多年,馬氏相聲則傳承了134年。從我爺爺馬德祿起,就將“清門相聲”與“渾門相聲”兩大傳統(tǒng)風格融匯,形成了“清渾合流”,繼而影響到我父親馬三立,再傳到我這一輩。
“馬氏相聲”講究四個方面:內容“俗不傷雅”,說的是老百姓的事,但不粗俗低下;風格“謔而不虐”,善于諷刺,但點到為止;口味“咸淡見義”,既有知識性、思想性,又兼具娛樂性和市井煙火;表演“似我非我”,演員將人物演到骨子里,但又不完全代入自己。
我寫的《糾紛》這段相聲,就是個典型例子。有一次演出結束后,我前往治安派出所探望幾個和我相熟的民警,正好撞見兩個因為唾沫星子起了爭執(zhí)的小伙子吵得不可開交,誰也不讓誰,最后被勸進屋冷靜。警察說:“你們先歇歇。”一頓茶水、一點時間,兩人也就各退一步了。
我當時在旁邊觀察,回家后一口氣把這個場景寫下來作為初稿。我將吐唾沫改成一個人推著自行車軋了對方的腳,后來幾番改寫,又到街頭體驗更多真實的爭執(zhí)語言,設計角色的聲音差異——一個細聲尖氣,一個粗聲大嗓,又融合警察調解的智慧語言,才形成了今天觀眾熟知的《糾紛》。
馬志明(左一)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 中新社記者 佟郁 攝
中新社記者:為什么說天津這座城市滋養(yǎng)了相聲?相聲又如何塑造了天津的文化氣質?
馬志明:天津是中西文化的交匯點,也是大運河與海河文化的交融地,五方雜處,語言豐富,人又愛“找樂”。我父親馬三立常說,他這一輩子堅持在天津演出,就是因為天津觀眾懂相聲、愛相聲,是“知音”。
觀眾的存在,促進了相聲的發(fā)展,也塑造了天津的語言生態(tài)。天津人說話幽默,飯桌上、課堂上都能“順嘴來一段”。這種文化氛圍,既是“熏”出來的,也是一代代演員、觀眾共同“磨”出來的。
過去很多觀眾不是來聽新段子的,而是幾十年如一日,聽“馬家的老活兒”。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老觀眾姜大爺,我父親的每一場演出他都來,姜大爺80多歲時還讓孫子推著車到劇院聽我父親說相聲。觀眾與演員之間的感情,早已超越了“買票與被取悅”的關系,成為一種文化上的共同體。
2017年2月11日,被譽為“天津第一茶館”的百年謙祥益文苑客座滿堂,許多市民及游客到此喝茶,聽相聲,感受天津“曲藝之鄉(xiāng)”的文化魅力。在百年綢緞老店謙祥益原址上建成的謙祥益文苑,有著“天津第一茶館”之稱,天津眾多相聲名家均在此演出。 中新社記者 佟郁 攝
中新社記者:傳統(tǒng)相聲如何適應當代快節(jié)奏的傳播語境?
馬志明:過去說一段相聲可能二十分鐘才抖出一個包袱,但觀眾照樣樂得不行。現在短視頻時代,有人希望“三秒一個包袱”,甚至剪輯成“包袱合集”。
但相聲真正的魅力不是在于“抖”多少個包袱,而在于“包”得巧不巧。“包袱”得有鋪墊、有語境、有節(jié)奏、有層次——好比吃包子,皮得發(fā)面,餡得合口,得先用一層一層的語境把它“包”起來,最后再揭開“底包袱”,觀眾才會覺得有回味、有驚喜。
要是一上來就抖包袱,就像把包子剝了皮、拎出一團餡往嘴里塞,吃著沒層次、也沒意思。好的相聲,得是熱騰騰一口咬下去,面香餡足、還得有點“湯汁兒”,才算過癮。
比如《五味俱全》,既保留了傳統(tǒng)相聲一貫講究的結構完整、節(jié)奏清晰和包袱設計的層層遞進,也加入了許多超出現實邏輯的幻想情節(jié)——五味大俠登上珠穆朗瑪峰、與“四大魔頭”斗法、將大鹽坨子一腳踢進太平洋,引出“海水為什么是咸的”這一荒誕設定。
這種充滿想象的段子在當時的相聲舞臺上幾乎沒有先例,很多人說它像“相聲里的漫威”。這個段子當時得到我父親馬三立的高度認可,他說“這段子將來我也想說”,還把戴了一輩子、刻著他名字的金戒指送給我以示鼓勵。
中新社記者:相聲的幽默邏輯能否跨越語言與文化邊界?
馬志明:喜劇各有各的打法,但從根子上講,幽默是共通的。相聲講“逗哏”與“捧哏”,日本漫才講“耍笨”與“吐槽”,其實邏輯結構非常相近。兩者都講究節(jié)奏和角色分工,目的都是“在對話中制造意外與笑點”。
但區(qū)別也很明顯。日本漫才更依賴快速節(jié)奏、直白的沖突輸出,而馬氏相聲更講究“鋪平墊穩(wěn)”,從聊天中自然轉入段子。“聽似聊天,實為表演”。
我記得有一年,一位專門研究幽默文化的美國學者來到我們的小劇場里。他聽不懂中文,但還是笑了。他笑的不是語言本身,而是人物關系、語氣鋪墊、情緒轉折,那個“勁兒”他能感受到。這時候,語言真成了障礙嗎?我看不見得。
關鍵是要找到文化之間的“共情點”。比如家庭關系、代際沖突、小人物的無奈,這些全世界都懂。如果能在這些層面上講故事,相聲就有希望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中西共笑”的藝術形式。
當然,這對我們演員的要求也更高了。你得會講段子,也得明白別人的笑點在哪兒;你不能光想著輸出傳統(tǒng),還得琢磨怎么“翻成別人聽得懂的邏輯”。這不是削足適履,而是文化互通的能力。
中新社記者:相聲如何在堅守傳統(tǒng)的基礎上煥發(fā)新生?
馬志明:當今時代對相聲來說既是挑戰(zhàn)也是機會。傳統(tǒng)段子不能變成“博物館里的文物”,也不能只靠“情懷”吃飯。相聲演員不能怕“改”,但也不能亂“改”。
一方面要“守”,守住基本功,守住語言邏輯,守住“說學逗唱”的根本;另一方面也要“變”,要會用現代的媒介語言、掌握跨界的創(chuàng)作方式。
讓我印象很深的一次,是和京劇演員王珮瑜合作《文圖會》。原本我以為相聲和京劇是兩條路,但沒想到這兩門傳統(tǒng)藝術合在一起,在舞臺上有一種出人意料的契合感。
這場演出的觀眾來自全國各地,還有從加拿大飛回來的。這讓我特別感慨:相聲的影響力,已不只是“北方的笑事兒”。有南方觀眾跟我說,雖然有些典故不熟,但聽著別致、新鮮,還很“解渴”。
2013年8月4日,首屆西岸·馬三立城市舞臺戲劇展在天津大禮堂啟幕,京劇界、曲藝界聯袂演出墨殼原態(tài)舞臺劇《烏盆記》,“少馬爺”馬志明(左一)親自掛帥飾演劇中人物,重現上世紀三十年代津門藝文原生態(tài)。 中新社記者 佟郁 攝
這類“跨界”,不是“為了混搭而混搭”,也不是追趕潮流,而是真正試圖探索傳統(tǒng)藝術的新邊界。你得先守住相聲的表演基礎、舞臺邏輯,再去嘗試與別的藝術門類合作,才能做到“合”而不“雜”。
最后,我希望觀眾們笑口常開、一順百順、多聽相聲。只要相聲還有人愛聽,它就能在新時代“活下去、火下去、傳下去”。(完)
受訪者簡介:
馬志明。中新社記者 佟郁 攝
馬志明,國家一級演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相聲)代表性傳承人。相聲泰斗馬三立長子,馬氏相聲的第三代傳人。
馬志明于1957年考入天津戲校學武花臉,1962年調入天津市曲藝團正式說相聲,1986年由相聲大師侯寶林代拉收為師弟,拜已故相聲前輩朱闊泉為師。馬志明自幼打下堅實相聲功底,深得“馬氏相聲”真髓,不僅繼承其父馬三立的文哏表演,更將武技融入相聲表演之中。代表作有《大保鏢》《報菜名》《數來寶》《歪唱太平歌詞》《糾紛》《夜來麻將聲》《核桃酥》《論拳》等。
【編輯:胡寒笑】 ...【探索】
閱讀更多Web Summit 2023丨Console Connect展示全新邊緣與云端專用連接解決方案
探索在今天的2023年Web Summit峰會上,全球領先的網絡即服務NaaS)平臺Console Connect推出了Edge SIM全球首個專用連接解決方案,用于邊緣設備和云之間的安全訪問。如今邊緣和 ...
【探索】
閱讀更多周鴻祎對話哪吒汽車張勇:明年大模型落地哪吒汽車
探索AI大模型是如今時下的熱點之一,不僅僅是手機行業(yè)開始引入AI大模型,汽車也是由于AI的加入,變得駕駛更為智能,大模型引入汽車領域也是趨勢所在。11月11日晚,哪吒汽車CEO張勇與哪吒汽車投資者360C ...
【探索】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友情鏈接
- 雷諾考慮在印度推出電動版Kwid 定位低價位電動車
- 仰望R1最新諜照曝光:全新內飾設計 科技感十足
- 特斯拉入門級車型假想圖曝光 有望2024年亮相
- CES 2023丨smart聯合億咖通打造高性能沉浸式智能座艙旗艦車載計算平臺
- 微軟Surface Duo 3或將放棄前代雙屏方案 改用折疊屏設計
- 專訪戴爾科技集團全球資深副總裁王利軍,ALIENWARE新品齊發(fā)將極致進行到底
- 英偉達宣布云游戲服務將登陸汽車平臺,可提供1000多部游戲
- CES 2023丨smart聯合億咖通打造高性能沉浸式智能座艙旗艦車載計算平臺
- 微軟Surface Duo 3或將放棄前代雙屏方案 改用折疊屏設計
- 祝韶音OpenRun Pro在熱點科技2022五星獎頒獎盛典中榮獲:年度優(yōu)秀產品獎
- (鄉(xiāng)村行·看振興)農田送進“托管班” 江西安遠“田保姆”護航夏管
- ?招商難、同質化 明星也救不了的網綜如何突圍?
- 學習手記|自我革命這根弦必須繃得更緊
- 蘇宇飛:中國新能源將在全球范圍內保持競爭優(yōu)勢
- 英國政府計劃打擊嚴峻的城鎮(zhèn)中心犯罪問題
- 從廈門之興看中國之治——習近平同志領導編制《1985年-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發(fā)展戰(zhàn)略》啟示錄
- 山東榮成:海上播種“致富菜”
- 高溫天氣持續(xù) 南昌地鐵設置40個站點納涼區(qū)供市民避暑
- 中國國家航天局:助力發(fā)展中國家提升航天能力,縮小太空鴻溝
- 2025粵港澳青少年音樂展演啟動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