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探索 >>正文
外媒: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公开露面
探索14人已圍觀
簡介
中新社北京7月6日電 德黑蘭消息:據伊朗官方媒體發布的消息,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5日晚在該國首都德黑蘭出席一場活動。外媒稱,這是他自6月13日以色列襲擊伊朗以來首次公開露面。
據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廣播電視臺報道,哈梅內伊5日晚出席在德黑蘭南部伊瑪目霍梅尼清真寺舉行的一場宗教儀式。當哈梅內伊進入清真寺時,人群起立高呼口號,哈梅內伊向人群點頭、揮手后落座。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6日凌晨發布該活動的視頻和11張組圖。
據卡塔爾半島電視臺等報道,這是自6月13日凌晨以色列對伊朗發動襲擊以來,哈梅內伊首次公開露面。此前他曾發布預先錄制的演講視頻。(完) 【編輯:李巖】 ...
Tags:
相關文章
話劇《四世同堂》重臨香港 再述浩繁“平民史詩”
探索中新社香港7月3日電 題:話劇《四世同堂》重臨香港 再述浩繁“平民史詩”
中新社記者 韓星童
盧溝橋一聲炮響,刺破北平城內小羊圈胡同的平靜生活,祁家、冠家、錢家三戶人家聚集在胡同口,或愁眉不展,或爭論不休,或閑話家常,嘈雜的群像將置身大時代烈風之中的震顫、惶惑、風骨展現得淋漓盡致。
7月3日晚,由中國國家話劇院出品、改編自老舍同名長篇小說的經典話劇《四世同堂》在香港文化中心上演,這是該話劇時隔13年再度來港演出。7月4日和5日,中國國家話劇院還將為香港觀眾帶來兩場《四世同堂》公演。
7月3日,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話劇《四世同堂》導演田沁鑫(中),話劇《四世同堂》演員陶虹(左)和段奕宏(右)在香港文化中心接受記者采訪。 中新社記者 陳永諾 攝
大幕拉開浩繁的“平民史詩”。這一刻,用演員陶虹(飾演“胖菊子”)的話說,每個人都“拎”起來了。接著,便是等。“大赤包”一身旗袍倚門笑得花枝亂顫,臺下傳來第一次笑聲。演員們等的便是這笑聲。互動中,演員們根據觀眾反應細微調整戲劇節奏、表演尺度等。這部話劇陶虹演了多年,仍然為這種舞臺上下潛移默化的情緒感染、命運仿佛融為一體的溫度所著迷。
顯然,這份舞臺的魔力在香港這一粵語觀眾群中依舊奏效,也印證了演員段奕宏(飾演“說書人”)演出前被問及“語言隔閡會否推遠香港觀眾”時的回答:“我不擔心”。相反,他認為就是要堅持創作的“土壤性”,將這一扎根于老北京的故事原汁原味地帶來香港,呈現其文化靈魂。
段奕宏也提到了“拎著”,“香港這塊地方給我的感覺時刻很緊迫,時刻在‘拎著’,人們努力打拼著自己的生活和理想。”兩種“拎著”,皆是普通人對時代變遷作出的回應,縱有苦難和挑戰,也縱然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大多數人仍憑借可貴的品質和堅持,有滋有味地生活著。
在長達3小時的觀演中,香港市民胡雯倩深刻感受到這種共鳴,步出劇場后對記者連連感嘆:“太精彩了!”“演員用精湛的演技將每個人物性格都塑造得相當鮮明,臺詞看似平靜卻撼動人心,于無聲處起驚雷,讓我也仿佛進入了那個烽火連天、國難當頭的年代,情不自禁地為劇情起伏、人物命運而揪心。”
7月3日,由中國國家話劇院出品、改編自老舍同名長篇小說的經典話劇《四世同堂》在香港文化中心上演。圖為演出劇照。 (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有限公司供圖)
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話劇《四世同堂》導演田沁鑫認為,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之際,與香港觀眾共同回望經典,別具意義。正是這部話劇所具備的現實意義及愛國精神內核,令其呈現出經久不衰的生命力。自2010年首度登上舞臺,話劇《四世同堂》15年走過70多座城市,涵蓋亞洲、歐洲等,累計演出場次近400場,步履不停地講述著充滿家國情懷的精彩中國故事。
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香港,常被視作中華文化出海的重要窗口之一。田沁鑫表示,中國國家話劇院未來會繼續深化和香港的文化交流,持續輸送精品劇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
“文藝出海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我們必將出海。”田沁鑫十分篤定,在加快建設文化強國的十年“奔跑期”,中國戲劇不能缺席,“我們要用精湛的舞臺表演、形式創新、藝術與科技的結合,助力中華文化出海。”田沁鑫對此充滿信心。(完)
【編輯:李潤澤】 ...【探索】
閱讀更多香港藝人探索廣州文旅:在時光交錯里讀懂灣區共鳴
探索中新網廣州7月5日電 題:香港藝人探索廣州文旅:在時光交錯里讀懂灣區共鳴
中新網記者 蔡敏婕
“親愛的Gary(趙浚承英文名),這里有一份文旅盲盒,請解鎖廣州越秀新玩法。”近日,香港藝人、大灣區港人體育協會主席趙浚承手持鏡頭,用一句熟悉的粵語開場白,開啟了他在越秀區這個廣州古老中心城區的探索之旅。
“這里是我們香港隊球迷很熟悉的地方。”站在廣州市越秀山體育場的草坪邊,趙浚承的語氣里滿是親切感。這座由市民親手興建的體育場,自1979年見證第一屆省港杯開賽以來,就成了粵港足球健兒揮灑汗水的舞臺。2025年,升級改造后的體育場迎來第43屆省港杯,半個世紀的賽事傳承,讓這片綠茵場早已超越體育場館的意義,成為粵港同胞“同場拼搏”的精神地標。
近日,香港藝人趙浚承與廣州學生在越秀山體育場切磋球技。(受訪者 供圖)
趙浚承望著場邊“迎接第十五屆全運會”的橫幅,眼神里透著期待。從省港杯到全運會,從區域性賽事到全國性舞臺,越秀山體育場的變遷,恰是大灣區體育事業交融發展的縮影——當粵港運動員在同一賽場并肩,當球迷用共同的吶喊聲震徹看臺,“拼搏”早已成為刻在灣區人骨子里的共同基因。
“這個又是從哪個朝代穿越過來的寶物?”在南越王博物院的展柜前,趙浚承對著一枚“透雕龍鳳紋重環玉佩”驚嘆不已。這枚“鎮院之寶”是西漢時期的文物,以精巧的工藝展現著嶺南先民的審美智慧,讓他忍不住感慨:“沒想到千年前嶺南先民的審美已經這么超前。”
移步南粵先賢館,耳機里的講解聲娓娓道來:“這里展示了趙佗、惠能、孫中山等56位在嶺南作出過重要貢獻的名人及其事跡。”趙浚承駐足在詹天佑的展陳前,看著史料里記載的事跡,忽然明白:“100年過去了,先賢們的故事正在用新潮的方式流傳——就像現在的年輕人用vlog講歷史,用說唱唱傳統,形式在變,但精神一直在傳承。”
近日,香港藝人趙浚承在南粵先賢館看名人事跡。(受訪者 供圖)
“港澳同胞,歡迎回家。”模擬的廣九鐵路報站聲突然響起,將思緒拉回近代。在廣九鐵路紀念園,趙浚承身穿長衫,手持過去的車票說:“廣九鐵路是名副其實的粵港‘親情線’,它見證了百年中國的歷史變遷,承載了很多人的離別和重逢。”
漫步在東山口的騎樓間,新潮的網紅店與百年老宅隔街相望,穿漢服的姑娘與滑板少年擦肩而過。“最潮流的東山口,沒有介紹錯。”他舉起相機,把紅墻灰瓦與霓虹招牌同框定格。轉至廣州傳統的城市中軸線北京路,玻璃面下展出宋代時期的路面遺跡,“在北京路,每一步都有歲月的味道”。
近日,香港藝人趙浚承漫步廣州東山口。(受訪者 供圖)
“麻煩還要一碗艇仔粥,麻煩要碗椰子燉雞,麻煩要塊嫁女餅。”在老字號茶樓里,趙浚承用粵語點單,艇仔粥里的魚片滑嫩,椰子燉雞的清甜回甘,嫁女餅的酥皮里藏著嶺南婚嫁的喜慶——這些味道,在香港的茶餐廳里也能尋到蹤跡,卻在廣州越秀多了幾分厚重。
“在這里有最chill(意為輕松閑適的氛圍)的一盅兩件、最經典的老字號,還有最global(全球化的)的米其林。”在趙浚承的鏡頭里,老字號的師傅正用社交媒體直播做叉燒,年輕食客舉著手機拍攝“廣式早茶vlog”,煙火氣里藏著灣區生活的共同節奏。(完)
【編輯:陳海峰】 ...【探索】
閱讀更多2025中國·雞西興凱湖全國帆板和摩托艇比賽開幕
探索中新網雞西7月6日電 (王成龍 記者 王妮娜)7月6日,2025中國·雞西興凱湖全國帆板和摩托艇比賽在亞洲最大淡水界湖——興凱湖新開流景區開幕,來自全國110名帆板運動員及20余支摩托艇隊伍齊聚興凱湖,開啟水上競技。
2025中國·雞西興凱湖全國帆板和摩托艇比賽現場。黑龍江省體育局 供圖
此次帆板賽事設男子組、女子組T293級別競賽單元,21.1公里環湖賽道全面檢驗運動員耐力與技術水平。選手在湖光瀲滟間御風而行,彩色帆板在碧波中劃出流暢軌跡,“人帆合一”的競技藝術在“水天一色”的自然畫卷中完美呈現。
摩托艇比賽現場。黑龍江省體育局 供圖
摩托艇項目通過水上巡游與障礙回旋賽展現動力美學。選手以精湛操控完成高速繞標、急停轉向等動作,發動機轟鳴與螺旋槳激揚的水幕構成動感交響。
本次賽事由雞西市人民政府主辦,雞西市文體廣電和旅游局、密山市人民政府聯合承辦,中國帆船帆板運動協會提供專業指導,依托亞洲最大淡水界湖——興凱湖的壯麗風光,成功打造了一場融合高水平競技、自然生態與文旅體驗的水上盛會。(完)
【編輯:李巖】 ...【探索】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友情鏈接
- 為了賣Vision Pro,蘋果造出了8K 3D電影攝像機
- 五菱全新車型諜照曝光,或為純電K
- vivo X200系列手機發布,拋開首發天璣9400,還有什么看點?
- 同時擁有邁巴赫和自卑?GLS邁巴赫車主因漏水成網紅
- 2024上海國際消費電子展回顧:智慧未來,科技引領經濟發展新篇章
- Tech G 2024上海國際消費電子技術展:海爾智家引領智慧生活新風尚
- 不要再罵了!騰訊開始適配純血鴻蒙,不僅微信,超20款騰訊應用
- 英偉達RTX 50系顯卡價格曝光:最高上探2499美元,根本沒有競品
- 比亞迪方程豹豹8價格來了,預訂價格區間40
- 比亞迪方程豹豹8價格來了,預訂價格區間40
- 瑙魯總統戴維·阿迪昂廣東尋根記:大榕樹下話鄉情
- 韓國前總統尹錫悅抵達法院 出席拘留令必要性審查
- 多家貨運平臺聯合簽署自律公約:保障運費及時結算
- 天舟八號貨運飛船已受控再入大氣層
- ?持續優化指數供給體系 上證及中證專精特新指數系列即將發布
- 近期接連發生疲勞駕駛肇事致多人傷亡事故 公安部交管局發出預警提示
- “十四五”以來每年城鎮新增就業穩定在1200萬人以上
- 中新人物 | 麥子熟了,仁德的兒回家了
-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健全“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事項常態化推進機制的意見》
- 廣西多地早稻開鐮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