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消息,今天,歐盟針對中國進口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塵埃落定,最終決定對相關產品征收反補貼稅,征收期為五年,將于31日起正式實施。
同時,針對不同生產商,根據調查,也將被征收不同幅度的反補貼稅,其中比亞迪為17.0%,吉利稅率為18.8%,而上汽集團則最高,被頂格征收高達35.3%的稅率。其他未列入名單的公司,則會被征收20.7%的關稅。
隨后,上汽集團針對這一事件也進行了回應,上汽集團表示,上汽已通過提交調查問卷、書面抗辯、聽證會陳述意見等多種方式,提供了數以千計的文件材料和書面證據,進行法律抗辯。對于歐盟委員會的終裁認定,上汽深表遺憾,擬采取必要法律措施,將本案起訴至歐盟法院,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實際上,當下的上汽集團,不僅僅要面對這一外患,還要解決當下的內憂問題。根據上汽集團今天發布的公告,上汽集團在營收和利潤方面出現顯著下滑。數據顯示,上汽集團今年前三季度營收為4196.46億元,同比下降17.3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9.07億元,同比下降39.45%。而單看今年三季度的數據,下滑更是明顯,三季度營收1425.6億元,同比下降25.5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79億元,同比下降93.53%。面對當前激烈的競爭,如何快速調整,提升營收,也成為了上汽集團當下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歐盟征收反補貼稅的行為,德國汽車工業協會今天也表示,這一舉措標志著全球自由貿易的倒退,對歐洲的繁榮、就業及經濟增長產生不利影響。實際上,由于中國車企的快速發展,對包括歐洲車企在內的全球車企都帶來了極大的壓力,這也是此次歐盟提出反補貼稅的原因所在,至于后續是否還有相關變數,我們也將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