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發表
英特爾已經在上周四正式發布了酷睿Ultra處理器,酷睿Ultra處理器首次采用了分離式模塊設計,基于Foveros 3D封裝技術進行封裝。伴隨著這款處理器一同到來的還有英特爾在今年下半年著力宣傳的AI PC,例如酷睿Ultra處理器中強大的AI算力來讓AI體驗更上一層樓。同時與目前的酷睿處理器相比,酷睿Ultra處理器在性能、能效、GPU等都有很大的進步,在實際游戲表現中,英特爾的這塊核顯游戲性能提升也在50%左右,部分游戲的性能更是提升100%,同時與13代酷睿處理器相比,酷睿Ultra處理器的網絡視頻播放功耗降低25%,視頻會議功耗降低38%,日常辦公應用的續航時間提升了36%,可以說是一款專門為輕薄本打造的處理器。
當然英特爾所打造的AI PC目前還只是起步,包括生態伙伴們是否認可并支持英特爾的AI PC戰略,除了AI,英特爾酷睿Ultra處理器還有什么值得考慮的地方,在發布會上并沒有太多的闡述,而包括熱點科技等媒體在會后也對英特爾公司中國區技術部總經理高宇進行采訪,了解了更多關于英特爾酷睿Ultra處理器的定位,AI PC的發展的信息,以下便是本次群訪的部分內容。
英特爾公司中國區技術部總經理高宇
媒體:對于AI PC來說,目前同樣需要一個合適的生態,對此英特爾對AI PC的生態建設有什么新的看法?
高宇:英特爾認為得AI PC的生態剛剛開始建設,真的還需要很長時間,明年的發展將會和今年有很大的不同。目前英特爾首選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大模型適配,這是AI PC最本質的能力,隨后將其量化之后,可以順暢地、以最小精度損失跑在PC上。英特爾認為未來AI PC會快速地迭代更新,從而催生出現在用戶無法想象的應用場景。
媒體:有合作伙伴表示,先讓一部分的藝術家AI起來,而對于英特爾來說,2024年有哪些同步的應用場景,或者說一些典型的案例,能夠讓用戶去主動選擇AI PC,而不是傳統PC?
高宇:首先是基于NPU的應用場景,雖然比較傳統,但是效果卻十分地直觀和明顯,例如在剪映APP里,使用NPU摳圖摳像,就十分地便捷,不但處理速度大幅提升,并且功耗也有很大的下降,這種對于用戶來說就十分地收益。而對于大語言模型來說,目前還僅僅是簡單的娛樂,不過如今有很多人拿著模型正在訓練,未來將會擁有更多的使用場景。另外今天展示的模型全部都是云端下沉,部分場景需要微調才能進入到PC市場上。
媒體:英特爾AI的核心就是這個XPU,而其他競品更多的是談論算力,那么英特爾是如何看待算力論,其競品相比,英特爾有什么優勢?
高宇:英特爾認為大家容易被算力說給忽悠,英特爾考察的是NPU的實際算力,通過編程之后,用戶能用到的算力,這才是真正有效的算力。而英特爾的OpenVINO工具,把CPU、GPU、NPU全部調用起來,通過一次編程就可以調用不同的算力引擎,做適度優化、適度修改,就可以完成算力的遷移,而且NPU的算力還包括持FP16、INT8,這需要去偽存真才能在同一維度下進行比較。
媒體:AI落地需要軟件廠商和OEM廠商進行溝通和協調,但是OEM推出的產品種類繁多,適配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對此英特爾是如何看待,從而平衡這些差異化的情況。
高宇:適配復雜度更多在于 Windows版本、驅動版本,解決這兩個就可以解決大部分的問題。此外對于OEM廠商來說,只要散熱到位,CPU和GPU性能拉滿,同時內存容量足夠龐大,另外搭載英特爾酷睿Ultra處理器,那么這個問題就可以順利得到解決。
媒體:現在酷睿Ultra H系列都是在28W,同時這一次發布的產品沒有H45系列,請問英特爾未來如何讓酷睿Ultra應用在更高級的全能本上?
高宇:這一次發布的酷睿Ultra H功耗就是28W至45W,由大家自由設定,大部分的廠商在中國銷售的機型都是雙風扇的,那就是45W的。而英特爾這樣調整的目的就是之前的家族型號太多,容易讓大家造成誤解,難以抉擇,因此通過傾聽KOL和用戶的意見,這一次英特爾就將處理器命名為H。
媒體:酷睿Ultra現在主要是面向輕薄本,未來英特爾酷睿Ultra是否有面向游戲玩家的終端產品推出?
高宇:英特爾是計劃推出這樣的酷睿Ultra處理器,但是廠商還沒有發布,我們不能自作主張地幫廠商發布。這種既能使用獨顯從事圖形渲染,同時能用酷睿Ultra里面的NPU和GPU來做AI的終端產品是存在的,并且在不久之后可以看到。而另外一種就是將英特爾酷睿Ultra處理器放置在游戲本的模具上,給他足夠給力的散熱,從而讓處理器的性能遠超官方的參數,進而在游戲表現中更加出色。
隨機閱讀
熱門排行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