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焦點 >>正文
苹果或已取消M2 Extreme版Mac Pro项目 并着手开发新款显示器硬件
焦點2726人已圍觀
簡介近日,有外媒透露,蘋果正在研發新款Mac Pro硬件,不過之前傳聞搭載M2 Extreme自研芯片的Mac Pro項目可能已被取消,下一代Mac Pro或許將配備M2 Ultra自研芯片,同時蘋果還在 ...
近日,有外媒透露,蘋果正在研發新款Mac Pro硬件,不過之前傳聞搭載M2 Extreme自研芯片的Mac Pro項目可能已被取消,下一代Mac Pro或許將配備M2 Ultra自研芯片,同時蘋果還在開發多款新的外接顯示器,看來蘋果的PC硬件領域要迎來一波大更新。
據了解,M2 Ultra版Mac Pro將配備提供24核CPU,最多76核的GPU以及至少192GB的內存,并且還將與目前在售的Mac Pro一樣繼續保持可擴展性,允許插入額外的內存條和硬盤等其它PC硬件。而原先計劃的M2 Extreme版Mac Pro可提供48核CPU和多達152核GPU的性能配置,但由于成本和制造復雜性過高而已被蘋果放棄,根據目前蘋果的定價結構,M2 Extreme版Mac Pro可能需要制定1萬美元的售價才能回本,這就意味著產品的受眾群體將變得非常小眾,并不值得投入精力去開發。
而正在研發的外接顯示器產品中將包括有高端Pro Display XDR的更新產品,這些新研發的外接顯示器也將搭載蘋果自研芯片,另外可能將會一款帶有ProMotion的全新Studio Display,但顯示器的其它配置規格還沒新消息,需等待后續消息的進一步披露。
Tags:
相關文章
上半年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運量同比增長76.9%
焦點中新網北京7月4日電 (查志遠)中國鐵路南寧局集團有限公司消息,今年1至6月份,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累計運輸貨物74.6萬標箱,較去年同比增長76.9%,其中6月20日突破70萬標箱大關,較去年提前125天刷新紀錄。
今年上半年,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新增1條欽州港東至貴陽南固定運輸班列線路。7月1日鐵路列車運行圖調整后,又增加1條湛江至王家營西多式聯運班列固定線路。目前,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圖定運行線路已達14條,以北部灣港、湛江港為起點,覆蓋重慶、成都、貴陽、蘭州、懷化、西安等地相關鐵路站點。
目前,西部陸海新通道已經形成縱貫我國西南地區穩定的黃金物流通道,輻射我國18個省(區、市)73個城市156個站點,通達全球125個國家及地區的542個港口。(完)
【編輯:劉陽禾】 ...【焦點】
閱讀更多題材敘事與視聽美學之新探索 電視劇《護寶尋蹤》研討會舉辦
焦點中新網北京7月4日電 (記者 高凱)聚焦考古與文物保護,開辟相關類型題材劇集新的創作路徑,近期播出的電視劇《護寶尋蹤》贏得口碑與熱度雙豐收。該劇研討會日前在京舉行。
電視劇《護寶尋蹤》以跨越近二十年的文物保護行動為藍本,深刻展現了文物背后沉甸甸的歷史分量與守護者的赤誠擔當,向考古人與文物工作者默默的堅守獻上崇高敬意。劇中濃郁的地域細節,不僅構建了鮮活的敘事空間,更讓觀眾感受到文物承載的厚重歷史與現實意義。該劇以現實主義為底色,被認為成功填補了國內考古與文物保護題材的空白,將長期默默奉獻的幕后文保英雄推至臺前。
會議現場。主辦方供圖
研討會上,陜西省廣播電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韓棚格表示,《護寶尋蹤》深植關中地區特色的社火等民俗場景,通過央視平臺向全國觀眾全景展現陜西文化魅力。該劇是一次以影視語言解碼文化基因,用大眾傳播喚醒文化自信的成功實踐。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電視劇項目部副主任、高級編輯馬駿介紹,相關數據顯示,該劇的平均收視率是1.08%,平均收視份額5.98,累計收視規模2.9億人次。根據cbb中國視聽大數據的數據,平均收視率為3.144,位列播出期間黃金時段電視劇收視的榜首。《護寶尋蹤》打破盜墓題材墓穴探索的獵奇視角,轉向文物守護者的正面敘事,為市場影視劇創作提供了從盜墓到護寶的創作新路徑。
該劇監制楊蓓表示,反盜墓是《護寶尋蹤》的創作內核,作品依托真實的考古發現,通過對考古文保工作者日常工作的展現和盜墓分子的博弈,向觀眾普及了考古是一門嚴謹的實證科學,同時也展現了文物犯罪斗爭的艱巨性。考古加打擊文物犯罪的這種雙線敘事,構建起了極具張力的敘事空間。
《護寶尋蹤》導演惠楷棟直言,好戲離不開真實的生活。他介紹,主創團隊多次深入考察文保一線,了解偵破文物犯罪案件的細節,到考古現場與專家深度交流,采訪并深入了解基層文保員的樸實情感和生活狀態,積累了大量的一手資料、素材和故事,劇本和人物的生命線由此確保扎根現實。考古不是驚天動地,而是一生默默的堅持和守候。
該劇編劇周宇表示,此次創作過程中,團隊始終秉持真實的核心創作理念,不滿足于查閱資料,更通過大量田野調查夯實劇本根基。同時,劇組里的每一位都在各個環節為劇本加分,讓紙上的文字變成鮮活的人物。
中國廣播電視藝術資料研究中心研究員李京盛指出,《護寶尋蹤》在藝術性與商業性之間找到了很好的平衡:既保留盜墓題材中情節上的吸引力,同時又避免了過度渲染這類題材中不必要的、過分獵奇的內容。將文物偵破、盜挖過程中的神秘感、懸疑性、刺激性等商業元素,融入有藝術質感的敘事中,讓作品在真實與藝術之間實現了突破。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北京語言大學特聘教授王一川認為,《護寶尋蹤》把盜墓賊盜賣文物、公安人員偵破盜墓案件、考古人員考古發現活動三者交融起來敘述,形成了“盜”“偵”“考”之間的三線交叉敘事體。給觀眾帶來有關關中平原文物犯罪案件偵破及考古新發現方面的新故事。這個故事最突出的藝術特征在于借文物寫人物,進而從文物鑒別人性。從而在傳統文化、行偵懸疑和考古發現的三種題材匯通上,走上了一條視聽美學新道路。(完)
【編輯:李潤澤】 ...【焦點】
閱讀更多全球綠色轉型受沖擊 業內看好中國提供確定性
焦點中新社北京7月4日電 (記者 王夢瑤)今年是《巴黎協定》達成10周年,也是中國“雙碳”目標提出5周年。面對當前全球綠色轉型受到的沖擊,業內看好中國將提供確定性。
在中新社國是直通車4日主辦的“能源中國——全面加速綠色能源轉型 推動協調發展”活動上,多位與會專家持上述觀點。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表示,美國政府退出《巴黎協定》并著手削減新能源補貼等,沖擊全球綠色轉型。對此,中國的明確態度是“不能退”。他指出,堅持綠色轉型不動搖,首先是堅守一個基本理念,即綠色轉型是人類社會無法回避的共同選擇,“這個大的方向不能變,也變不了”。中國的“雙碳”目標明確可信、長期穩定。可信的目標激勵可以有效引導市場參與者的長期預期,讓最有創新活力的民營企業成為主要參與者,激發創新從而快速形成規模經濟。
能源基金會首席執行官兼中國區總裁鄒驥指出,新能源科技產業革命的“主戰場”在中國。中國依托比較優勢,通過產業化、研發迭代的過程,推動了全球能源轉型成本下降,站在全球供應鏈的關鍵位置。“中國擁抱了這次產業革命,成為這次科技革命的參與者、踐行者。”
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編制的一份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創歷史新高,占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六成以上。業內預計,未來中國新能源裝機還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副秘書長周原冰指出,“十四五”期間,中國電網發展成效顯著,有力支撐了能源清潔綠色轉型。未來5至10年,中國電力需求將保持中高速增長態勢,預計電源裝機容量將超過50億千瓦,其中新能源裝機將超過27億千瓦,甚至有望達到30億千瓦,風光裝機將持續高速增長。
標普全球大宗商品電力咨詢總監蘇宇飛認為,依托生態鏈、創新和市場優勢,“中國未來依舊是新能源裝機的核心”。他提到,2024年,中國光伏和儲能裝機量在全球的占比均為六成左右,到2030年或有所減少,但依舊是全球最大的市場。
作為推動能源轉型、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支撐,儲能發展備受關注。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常務副理事長俞振華表示,過去一年,中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歷史上首次超過抽水蓄能,迎來歷史性時刻,實現了規模化發展。今年,雖然國內外不確定因素影響增加,但中國儲能有望在攻堅克難中繼續高速發展,總體將從規模化發展向全面商業化轉變。
綠色低碳領域持續發展,帶來可觀的投資潛力。能源基金會戰略規劃主任傅莎預計,為實現碳中和目標,2025年至2060年間,中國所需投資規模預計將達到19.5至36.2萬億元人民幣。從行業分布看,電力部門因涵蓋全部可再生能源建設投資規模居首。
中國人民大學生態環境學院副院長王克指出,清潔能源投資在中國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將越來越大。“十五五”期間,隨著清潔能源產業技術發展、成本下降以及體制機制的進一步捋順,相關需求將得到進一步釋放,經濟轉型、產業升級也會產生新的增長動能、帶來新的發展空間,這些都將進一步推動“雙碳”目標實現。(完) 【編輯:李潤澤】 ...
【焦點】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友情鏈接
- 小米15 Ultra價格公布,盧偉冰:下代一定漲價
- 英偉達連續兩年將華為列為競爭對手,黃仁勛:華為競爭力十足
- 新卡皇降臨,高達96GB顯存!麗臺官網泄露英偉達RTX PRO 6000規格
- 一年1000萬購車預算!數碼圈博主,為何熱衷買車?
- 可以和64GB說再見:蘋果全系產品將從128GB起步
- MWC 2025 星紀魅族AR智能眼鏡吸引外國人排隊體驗,實時翻譯酷呆了
- 三星新專利公布,Galaxy Ring后繼有人,新款智能戒指可測量溫度
- 不再閃瞎眼了!華為在上海投入新型攝像機,替換光污染道路監控燈
- AI開啟新賽道,OpenAI發布GPT
- 5C超充+圖靈智駕,通通標配!小鵬發布全新G6
- 黃浦江上,不同膚色的他們為和平與友誼碰杯
- 印度一校車與火車相撞致2死
- 陜臺文化交流周開幕 兩岸青年共話文化根脈
- 探秘列控仿真實驗室 看高鐵列車上演“貪吃蛇”的背后
- VR觀展成常態 數字技術讓文物“觸手可及”
- 內蒙古開行今年首趟消夏旅游專列
- (抗戰勝利80周年)守護飛虎隊歷史 讓殘碑背后的家國記憶重新鮮活
- 文化中國行丨當節氣遇上典故:倏忽溫風至 因循小暑來
- 江蘇南北結對:雙向人才“造血”促轉型
- 尼泊爾突發洪水沖毀中尼邊境大橋 多人失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