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知識 >>正文
第31届香港国际教育及职业展开幕
知識844人已圍觀
簡介圖為學生在展覽現場參觀咨詢。中新網記者 侯宇 攝
圖為香港特區政府保安局下屬多個紀律部隊在展廳內設置展位介紹招聘信息。中新網記者 侯宇 攝
圖為學生在教育機構的展位參觀。中新網記者 侯宇 攝
圖為學生在海外留學中介機構的展位了解相關信息。中新網記者 侯宇 攝
圖為青年在香港特區政府入境事務處的展位了解招聘信息。中新網記者 侯宇 攝
圖為青年學生在香港特區政府消防處的展位體驗入職體能測試。中新網記者 侯宇 攝
圖為一名女學生在香港特區政府懲教署的展位體驗入職體能測試。中新網記者 侯宇 攝
圖為香港海關關長陳子達(右二)在海關展位聽取“香港海關青年發展計劃”介紹。中新網記者 侯宇 攝
圖為香港特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前排右九)、廠商會會長盧金榮(前排右十)等嘉賓為展覽開幕剪彩。中新網記者 侯宇 攝 【編輯:王祎】
...
Tags:
相關文章
“輕舟”何以抵四海?民進建言助力微短劇“揚帆”
知識用戶規模超6.6億,市場規模達505億元人民幣,海外應用全球累計下載量逾4.7億次……近年來,中國微短劇產業發展突飛猛進,以“小”體量撬動文旅、電商、公益等領域的“大”價值,也成為中國文化出海的一葉“輕舟”。不過,微短劇制播環節仍存在不少問題。為推動微短劇高質量發展,統一戰線成員積極建言獻策。
選手越多 賽道越寬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民進中央《關于促進我國微短劇提質發展的提案》(以下簡稱“提案”)總結了當下微短劇在產業模式、行業競爭、內容質量、國際傳播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健全管理的長效機制”“鼓勵創新商業模式”“鼓勵文化出海平臺建設”等建議。近日,民進中央文化藝術委員會委員侯小強接受本報記者采訪,對此進行詳細解讀。
侯小強曾是知名網文平臺負責人,后踏入微短劇領域,創辦制作公司。面對微短劇行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他相信“市場的力量”,也強調“管理的智慧”。
比如提案提到“競爭”。內容同質化嚴重,頭部企業與中小團隊資源分配不均,這是競爭帶來的暗面。如何解決?還是要靠競爭。
“要相信市場的力量。”侯小強認為,市場自有“凈化”功能,微短劇賽道需要更多“選手”入場,因為“品牌越多,市場能發揮的力量就越大,凈化功能就越強”。
微短劇拍攝周期短、成本低、變現快,早期吸引大量中小企業加入。如今,這一賽道不僅集齊頭部視頻網站,淘寶、美團、小紅書等互聯網“大咖”及央視與多家衛視也紛紛入場。
業態日益豐富,令微短劇整體質感的提升肉眼可見。“大屏”與“小屏”碰撞,不僅觀眾獲益,創作者也嘗到了甜頭——習慣拍攝長劇的影視人,開始探索更具“網感”的敘事方式;一些原本聲名不顯的微短劇創作者,憑借亮眼作品被更多人看到,轉戰“大屏”。
“長劇與短劇的從業者需要意識到,二者并非競爭對手,這不是一個零和游戲。微短劇觀眾變多,高品質長劇也不會失去市場。”侯小強說,“微短劇的出現,豐富了文化產業生態,從業者應齊心協力把‘蛋糕’做大。”
優化機制 科學監管
市場不是萬能的,微短劇行業需要科學的監管機制。侯小強認為,這個監管機制需要為業界各方找到平衡點,避免“一放就亂、一管就死”,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提案中提到的監管分別指向制作方、平臺方及整個行業。鼓勵創作,要堅決“拉黑”盜版和抄襲者,保護原創權益;維護平臺,需防止流量壟斷,保障市場平衡發展。此外,建立相關行業協會,制定行業標準和規范,培養行業人才,支持技術及商業模式創新……種種舉措都旨在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我個人還有一個小建議”,侯小強說,“監管機構的專家團隊可以更加多元化,注入年輕力量,因為年輕人有更新的視野。微短劇這個年輕產業遇到的問題,年輕人也許更容易找到解決方法,甚至有些問題在年輕人看來也許都不是問題”。
“門檻”降低 敘事創新
微短劇從業者多為年輕人。今年3月發布的一份《2025微短劇從業者生態調查》顯示,超七成受訪的微短劇從業者年齡在30歲以內,“00后”占比近半。調查還顯示,這個行業為不同學歷背景的人才提供了進入機會。
“微短劇和網文一樣,進入門檻低。創作者不需要投入大量資本,只要擁有足夠的創造力,就可以入場。對于文化產品生產來說,這種模式極大地節約了成本,解放了生產力。”侯小強說道。他在接受記者采訪前幾天,通過社交平臺分享自己對微短劇的“十二個思考”。其中一條寫道,微短劇正在“復刻網文進化史”。
“網文有一個共同的敘事模式——‘且聽下回分解’。如果內容不夠精彩,下一章就無人訂閱。所以每部連載的網文都帶著‘鉤子’,吸引讀者‘追更’。也因此,網文創作者都有強烈的市場化思維。”曾深耕網文市場的侯小強分析道,“微短劇的生產也是同樣的邏輯。”
他并不諱言,“市場化思維”的另一面是追逐“爆款”,扎堆跟風。但是,泥沙俱下時,自我凈化也開始了。“市場化思維會推動創作者不斷創新,趕在觀眾審美疲勞之前拿出新東西。”
文化“破壁” 出海共鳴
對“下回分解”的好奇,對“推陳出新”的追逐,并非中國觀眾獨有的觀劇偏好。侯小強觀察到,“現在海外熱門的微短劇,很多都是‘外國臉’加‘中國梗’”。
包括暨南大學《對外傳播藍皮書:中國數字文化出海發展報告(2024~2025)》在內的多份報告顯示,中國微短劇出海市場呈爆發式增長。如今,中國微短劇已成為中國文化出海“新三樣”(網絡文學、網絡影視劇與網絡游戲)的重要組成部分。
助力微短劇出海,民進中央的提案也提出相關建議,如“鼓勵國內創作者直接生產具有跨文化傳播潛力的內容,減少文化‘中介’,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理解”等。
“人類悲歡是相通的。”侯小強認為微短劇的優勢在于其敘事模式已經消解了大部分文化壁壘。對于出海前景,他充滿信心:“想想中國有多少充滿創造力的人。隨著AI(人工智能)技術發展進一步解放生產力,加上積極的政策引導,這些創作者和企業可以放開手腳,去參與全球文化產業分工,用自己的聲音講好中國故事。”(完)(《中國新聞》報記者 程小路 報道) 【編輯:王琴】 ...
【知識】
閱讀更多蘋果慌了,華為鴻蒙將取代iOS成國內第二大智能手機操作系統
知識眾所周知,國內智能手機市場一直以來都是安卓與iOS的天下,而在華為發布鴻蒙操作系統之后,市場格局開始逐漸發生變化。根據TechInsights的預測,從2024年起,華為鴻蒙HarmonyOS將會超越 ...
【知識】
閱讀更多2023新能源汽車銷量喜人,但僅三家車企達成目標
知識如果要評選2023年國內新能源車市場的關鍵詞,那必然是“內卷”,各家車企都在瘋狂卷配置、卷智駕、卷價格,而今各家新能源車企按照慣例公布了最新的銷量數據,比亞迪再次創造新能源車記錄,理想奪得新勢力銷冠, ...
【知識】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友情鏈接
- 美國良心大發?放開三星、SK海力士對中國封鎖,華為、長江存儲居首功
- 王石已上手OPPO Find N3? 新款折疊屏有望10月中下旬發布
- 國產電動MINI正式下線 將于明年上市
- 實用性拉滿!韓國電動代步車Ray EV長啥樣?
- 華為銷量重回第一,或將成為未來AI時代中國“科技底座”
- 天璣9300最新架構設計曝光 娛樂兔跑分已KO驍龍8 Gen 3
- V社雖然否認Steam Deck2的可能性,但可能出升級款來加持體驗
- 繼華為鴻蒙之后,國產自研系統全面開花?vivo將發布自研操作系統
- 小米14預計本月發布:首發驍龍8 Gen3處理器,自研MIOS將和大家見面
- 輕裝出游的移動工作站擔當——拯救者Y9000X 2023全能高顏值電競本
- 比亞迪仰望U9實車諜照曝光:大尺寸尾翼 外觀炸裂
- 尼康Z6 III長成小Z8樣子 你愿意買單么?
- 2.0T AMG?梅賽德斯
- 真·五邊形戰士來了!ROG Phone 8背面設計曝光!
- 800V技術+MLA
- 不止上天,還要入地 吉祥首款汽車計劃將于明年二季度亮相
- 拍人更美的vivo S18系列正式發布,Pro版本配置旗艦且更具性價比
- Nova 12定檔12月26日,不僅麒麟芯片+鴻蒙4系統,還有“驚喜”?
- 余承東談“遙遙領先”:背后艱辛與堅持,明年將出顛覆性產品
- Intel酷睿Ultra 9 185H處理器曝光:性能同級別最強,45W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