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休閑 >>正文
《恶意》等多部影片满意度超83分,多元佳作持续为暑期档注入强劲动能
休閑338人已圍觀
簡介
中國電影觀眾滿意度調查・2025年暑期檔調查結果顯示,6月下旬以來主調查的重點國產影片滿意度都超過83分,輻射調查的優(yōu)質外片也以高滿意度帶動大眾觀影熱情高漲。在豐富多元且創(chuàng)作優(yōu)質的內容供給支撐下,2025年暑期檔電影市場發(fā)展穩(wěn)健向好。
三部影片均獲得觀眾“滿意”評價
《惡意》以84.1分相對領先
2025年暑期檔國產影片供給數量豐富、類型題材多元,6月下旬至7月初調查的三部影片內容題材差異化,且都以相對較優(yōu)的創(chuàng)作水平獲得了觀眾的“滿意”評價。
其中聚焦網絡暴力、探討人性善惡的《惡意》滿意度相對較高,為84.1分;將民國“奇案”與時代命題相結合的《醬園弄・懸案》滿意度為83.8分,關照底層小人物的《無名之輩:否極泰來》滿意度為83.4分。

此外,2025年暑期檔滿意度也對創(chuàng)作具有先鋒實驗性的國產動畫片《藝術學院1994》進行了輻射調查,觀眾滿意度為83.7分。
觀影需求分眾化趨勢凸顯
普通觀眾、專業(yè)觀眾評價差異化
用戶和觀影需求分眾化趨勢日益凸顯,近兩年暑期檔影片在不同類型觀眾中的評價差異化特征也愈發(fā)顯著。這三部主調查影片在普通觀眾、專業(yè)觀眾中的滿意度評價排序全然不同,其中普通觀眾對劇情層層反轉的《惡意》評價相對較高,專業(yè)觀眾則對以女性視角揭示時代變遷的《醬園弄・懸案》評價更好。《無名之輩:否極泰來》在普通觀眾中評價居中,且與另外兩部影片分差較小,但在專業(yè)觀眾中的評分居第三位,且和居第二位的《惡意》相差5.2分。

從細分維度上看,在普通觀眾評價中,《醬園弄・懸案》的故事喜愛度、主要演員的表演、視覺效果和音樂效果得分較高,《惡意》的新鮮感、精彩對白、不枯燥和思想的深刻性得分較高,《無名之輩:否極泰來》的正能量和傳播方式得分較高。其中《醬園弄・懸案》主要演員的表演得分亮眼,達88.4分,是近兩年調查影片的最高分。

在專業(yè)觀眾評價的12項指標中,《醬園弄・懸案》有11項指標得分為三部影片最高,其中主要演員的表演得分也較為亮眼,達83.5分,思想情感的深廣度超80分,傳播方式得分91.7分;此外,《惡意》的健康積極的價值觀念得分為三部影片中最高。

觀影選擇空間評價提升
暑期檔電影市場發(fā)展向好
從6月下旬到7月初,伴隨多元化優(yōu)質影片的陸續(xù)開畫,觀眾端反饋的觀影選擇空間評價也都呈現上升趨勢,暑期檔電影市場持續(xù)向好。調研數據顯示,普通觀眾認為觀影選擇“非常好”和“比較好”合計占比達88.3%,較6月下旬略有增長;專業(yè)觀眾這一占比達69.4%,較6月下旬提升了23.4%。

在國產影片之外,類型多樣化的進口片有效豐富了暑期檔觀影大餐,為觀眾帶來更充足的觀影選擇。2025年暑期檔滿意度也對其中熱度相對較高的部分影片進行了輻射調查,其中打造電影藝術極致爽感的《F1:狂飆飛車》收獲滿意度高分87.1分,IP生命力經久不衰的《名偵探柯南:獨眼的殘像》滿意度也達86.3分。這些優(yōu)質外片以高滿意度激發(fā)觀影熱情,收獲較為理想的票房收入,凸顯暑期檔受眾觀影熱情不減。在檔期觀影氛圍穩(wěn)步提升背景下,國產影片市場號召力仍有提升空間。

2025年暑期檔電影市場穩(wěn)扎穩(wěn)打、漸入佳境,從后期已定檔影片來看,市場整體儲備依舊充足,如喜劇片《長安的荔枝》《你行!你上!》、歷史劇情片《東極島》《南京照相館》《731》、動作劇情片《捕風追影》、動畫片《聊齋:蘭若寺》《羅小黑戰(zhàn)記2》《浪浪山小妖怪》、紀錄片《山河為證》等都將陸續(xù)上映,豐富類型和優(yōu)質創(chuàng)作為暑期檔持續(xù)注入強勁動能,后市觀影期待拉滿。
【編輯:陳海峰】 ...Tags:
相關文章
東西問|施華謹:中國文學如何跨海“下南洋”?
休閑中新社馬尼拉7月2日電 題:中國文學如何跨海“下南洋”?
——專訪菲律賓華人翻譯家施華謹
中新社記者 張興龍
作為菲律賓最具代表性的華人翻譯家之一,施華謹(Joaquin Sy)數十年來筆耕不輟,穿梭于語言與文化之間,用一字一句搭建起中菲人文交流的橋梁。經由他的譯筆,中國文學作品得以跨越國界和語境,在菲律賓讀者心中生根發(fā)芽。他說,文學不只是一種愛好,更是一種使命,連接兩個民族、兩種文化之間的情感與共鳴。近日,施華謹在馬尼拉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講述他如何在語言的邊界上播種理解與認同。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您覺得哪些中國文學作品或文化觀念最容易打動菲律賓讀者?哪些文化差異容易在翻譯過程中“迷失”?
施華謹:盡管我自認熱愛文學,但真正促使我投身翻譯與寫作的,并非單純出于興趣,而是希望將文學作為橋梁,通過文化的傳播與交流,增進菲律賓與中國之間的理解與互信。正因如此,我所從事的翻譯工作始終是雙向的——將中國文學作品翻譯成菲律賓語或英語,也將菲律賓語和英語作品翻譯成中文,盡管后者的數量相對較少。
之所以選擇將中國作家白刃的長篇小說《南洋漂流記》譯為菲律賓語,正是因為這部作品生動展現了早期華僑華人在菲律賓生活的真實圖景。白刃曾于20世紀30年代旅居菲律賓,在唐人街做過店員、報童,亦在華文報刊擔任過翻譯。他與菲律賓社會各階層的互動與觀察,最終成為該小說的素材來源。《南洋漂流記》雖由中國作家創(chuàng)作,卻深植于菲中兩種文化語境中,將其譯為菲律賓語具有獨特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圖為施華謹譯作《南洋漂流記》菲語版封面。(受訪者供圖)
我也致力于將菲律賓的重要文化讀物譯介給華僑華人。比如,我將菲律賓國家文化藝術委員會出版的《塑造菲律賓的一百項事件》翻譯為中文,旨在幫助華僑華人群體更深入地了解菲律賓的歷史與文化。
我認為,最能打動菲律賓讀者的中國文學作品,往往是那些描寫家庭生活、日常情感的文字。菲律賓社會重視家庭,其文化性格也偏感性,注重情感表達,因此中國文學中關于親情、家庭倫理與日常生計的描寫,容易引發(fā)共鳴。
當然,在翻譯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文化語境差異帶來的挑戰(zhàn)。最容易在翻譯中“迷失”的,是那些深嵌于中華歷史文化語境的成語與典故。中國源遠流長的文明賦予了語言豐富的隱喻與文化象征,而這些常常無法直譯成菲律賓語或英語。在這種情況下,往往需要在譯文中加入解釋性說明,以彌補語義缺失,確保讀者理解其真正含義。
中新社記者:您在翻譯中國文學的過程中,如何在文學性與可接受性之間找到平衡?
施華謹:我的翻譯工作重心之一,是聚焦生活在菲律賓的華人作家,特別是他們關于自身生活經歷、文化沖突與身份認同的文學創(chuàng)作。這類作品深植于菲律賓社會,能更直接觸動本地讀者,也更有助于增進華僑華人與菲律賓人之間的文化理解和社會融合。
在選擇翻譯中國作家的作品時,我會優(yōu)先考慮那些在菲律賓文學圈已有一定知名度的作家。例如,中國文學巨匠巴金就是一位深受菲律賓文學愛好者喜愛的作家。因此,當菲律賓語言委員會(Komisyon sa Wikang Filipino)邀請我為其“世界文學經典系列”翻譯中國文學作品時,我選擇翻譯了巴金的若干短篇小說。
圖為施華謹譯作《巴金:啞了的三角琴及其他故事》菲語版封面。(受訪者供圖)
為了提升翻譯的獨特價值,我特意選擇了一些尚未被譯成英文的中文作品,直接翻譯成菲律賓語。菲律賓現有的許多中國文學譯本,是先由中文譯為英文,再從英文轉譯為菲律賓語。相比之下,直接從原文翻譯而來的版本,無論在語言的精準性,還是文化的還原度上,都更具優(yōu)勢,更能傳達作品的原貌與神韻。
中新社記者:您如何評價當下中國文學在菲律賓及更廣泛海外的傳播狀況?
施華謹:在菲律賓,中國文學的“出圈”過程具有階段性。最初,菲律賓文學愛好者通過英文譯本接觸到中國的唐詩宋詞,進而產生濃厚興趣。其后,魯迅與巴金的代表作,如《阿Q正傳》《狂人日記》及《家》《春》《秋》等作品,也通過英文譯本被廣泛閱讀。十余年前,中國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其作品的英文譯本在菲律賓引發(fā)新一輪閱讀熱潮,進一步擴大了中國文學在當地的影響力。
一個國家在國際社會的政治地位與經濟實力,構成其文化傳播的重要支撐,也直接影響其文學作品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度與接受度。隨著中國在全球政治和經濟舞臺上的影響力不斷提升,中國文學正迎來更為廣闊的“出海”空間。
中新社記者:您曾公開呼吁將常見漢語詞匯正式納入《菲律賓語詞典》,能否談談這一主張的初衷和意義?
施華謹:在菲律賓社會,中華文化最廣泛而深遠的影響體現在三方面:飲食、家庭生活及日常用語。這種影響已深深滲入菲律賓主要語言系統中,尤其是他加祿語。菲律賓語言學家馬努厄爾在《他加祿語中的漢語成分》一書中收錄了數百個來源于漢語的詞匯。
從20世紀40年代至今,隨著老一代華僑華人與新移民不斷與菲律賓社會互動,許多原本“舶來”的漢語詞匯早已融入本地詞匯系統,包括“sioti”(小弟)、“siobe”(小妹)、“kungfu”(功夫)、“wushu”(武術)、“naicha”(奶茶)、“chaofan”(炒飯)、“xiaolongbao”(小籠包)等。此外,一些中國傳統節(jié)日的名稱,如今在菲律賓社會中也已廣為人知,并被廣泛使用。
在一次關于菲律賓語發(fā)展的全國語言大會上,我建議將這些詞匯正式收入由菲律賓大學編纂的權威版《菲律賓語詞典》。語言本身既是文化交流載體,也是交流成果的見證。更多源自漢語的詞匯被納入菲律賓語系統,是菲中人文交流日益頻繁的直觀體現。
中新社記者:作為華人,您如何看待自己在中菲之間的“文化橋梁”角色?
施華謹:菲律賓華人天然肩負著連接菲中兩國的“橋梁”使命。我們在菲律賓出生長大,深深扎根于本地社會,同時承載著中華文化的精神血脈。正是這種“雙重文化”身份,使我們更能體察兩種文化之間的共通與差異,也賦予我們獨特的跨文化表達與調和能力。
當地時間6月3日,菲律賓馬尼拉,施華謹(右一)獲頒“中菲相知獎”之“重要貢獻獎”。該獎項旨在表彰為促進中菲兩國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誼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或團體。中新社記者 張興龍 攝
作為文化工作者,我始終堅信交流能帶來理解,理解能孕育共鳴。
中新社記者:您期待未來中菲在語言文化領域有哪些更深層的交流與合作?
施華謹:希望未來菲律賓與中國的文學工作者能夠開展更多面對面的深入交流。在這個基礎上,逐步建立起制度化的交流機制,比如定期互訪、聯合寫作、合作翻譯等。(完)
受訪者簡介:
施華謹。中新社記者 張興龍 攝
施華謹(Joaquin Sy),菲律賓知名華人翻譯家,已出版譯著逾20部。代表譯作包括《南洋漂流記》《巴金:啞了的三角琴及其他故事》,以及菲律賓國家文化讀物《塑造菲律賓的一百項事件》等,其中《南洋漂流記》榮獲菲律賓2008年最佳國家圖書獎。他還曾獲菲律賓語言委員會頒發(fā)的“語言捍衛(wèi)者”獎,以表彰其在推廣國家語言方面的貢獻。
【編輯:付子豪】 ...【休閑】
閱讀更多湖南懷化:絕美晚霞映山水
休閑近日,連日降雨漸緩后,湖南省懷化市的天空迎來一場“絕美晚霞”,山川和城市都成了光影的舞臺,絢爛云霞與綿延青山、蜿蜒的公路相映成輝,構成了一幅詩意美景。劉昱 肖鵬 周文) ...
【休閑】
閱讀更多@考生家長 高考飲食指南請收好
休閑...
【休閑】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友情鏈接
- 從被人唾棄到眾人追捧,華為nova系列簡直是個矛盾體
- 華為“純血鴻蒙”盛世已啟,眾生態(tài)伙伴萬帆齊發(fā)
- 理光:賓得K
- 蘋果iPhone 16模擬圖曝光 攝像頭造型“返祖”
- 余承東談“遙遙領先”:背后艱辛與堅持,明年將出顛覆性產品
- 讓頭腦風暴更猛烈,thinkplus會議平板P65+打造高效會議辦公解決方案
- 27英寸中控屏+純電車型 捷尼賽思公布新款G80官圖
- 代號L380,靈感來自空客飛機!吉利純電MPV更多細節(jié)亮相
- 砍下一大塊收入!即日起,WPS國內個人版將關閉第三方廣告
- 亞馬遜雨林“叢林之王”?福特Bronco Everglades曝光
- 如何一機滿足創(chuàng)作與娛樂需要?入手ROG幻16 2023高性能輕薄本!
- 杰士Klipsch GiG XL/XXL音箱 為你的泳池轟趴增添氣氛
- 原華為榮耀產品副總裁吳德周發(fā)布AR眼鏡ARknovv A1:標配智能戒指,2988元起
- 北京InfoComm China 2023 羅技專訪 AI賦能 助力企業(yè)數字變革
- 躋身2023年全球最具創(chuàng)新力公司,是比亞迪20多年技術創(chuàng)新的底氣
- ChinaJoy 2023丨索泰參展ChinaJoy帶來硬核試玩體驗
-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西部數據和鎧俠合并事項有了新進展
- 加快電氣化轉型 東風本田宣布2027年不再推出燃油車
- 蘋果計劃年末推出iPad Air 6平板:搭載M2處理器,沒有高刷
- 全長161公里 國內首條不限速高速年底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