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時尚 >>正文
千年佛光寺发现88周年 中国专家学者“对话”大唐遗构
時尚5834人已圍觀
簡介
中新網忻州7月5日電 (記者 胡健)“紀念佛光寺唐代建筑發現88周年暨學術研討會”5日在1168歲的佛光寺舉辦,中國建筑院校及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梁思成家屬在千年佛光寺腳下,共論佛光寺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
1937年7月5日,中國營造學社成員梁思成、林徽因、莫宗江、紀玉堂一行在山西五臺確認佛光寺東大殿為唐代建筑,推翻日本學者“中國境內無千歲木料建造物”的論斷。
梁思成外孫于曉東表示,佛光寺被梁思成譽為“第一國寶”,今天,這座千年古寺已經成為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國古建筑遺存。88年來,它見證了中國從戰亂、貧弱,走向和平、強盛,見證了中國傳統文化正在走向振興。
當日,山西省古建筑與彩塑壁畫保護研究院和山西省氣象災害防御技術中心共同成立山西文物氣象研究中心。依托此中心,將開展氣候變化對文物的影響研究、文物保護單位自然災害綜合風險評估等工作。
實景劇《既見山寺》同日在佛光寺首演,該劇是上海尺棰劇場小組為紀念佛光寺發現88周年創作的劇目,以"一尺之棰"的匠心理念,通過戲劇藝術再現古建考察的傳奇歷程。
此外,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研究館員永昕群和日本東京藝術大學文化財保存學專攻教育研究助手溫靜發表主旨演講。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河北省文物與古建筑保護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圍繞中日遺構對比、古建筑修復材料研發、木結構古建筑的抗震機理等方面展開研討。(完) 【編輯:付子豪】 ...
相關文章
舞劇《醒·獅》上演 點燃羊城夏夜的藝術激情
時尚中新網廣州7月3日電 (程景偉 張躒樂)舞劇《醒·獅》2日晚在廣州大劇院上演,這場廣州歌舞劇院60周年院慶暨“嶺南三部曲”展演的重頭戲,以醒獅之魂點燃了羊城夏夜的藝術激情。
舞劇《醒·獅》在廣州大劇院上演。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 供圖
舞劇《醒·獅》是國內首部以“廣東醒獅”為題材的當代舞劇,將民族舞蹈與傳統舞獅兩種藝術形式結合,融合廣東獅鼓、木魚說唱、南拳等元素。劇中,醒獅的“喜、怒、哀、樂、驚、疑、醉、睡”八態,通過高難度的騰、挪、閃、撲等舞蹈化演繹,呈現出一場力與美碰撞的視聽盛宴。
演出現場。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 供圖
截至目前,舞劇《醒·獅》已演出300余場(含文化交流演出活動),先后獲得第十一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獎等獎項。
自1965年成立以來,被譽為“羊城的一束鮮花”的廣州歌舞劇院,已走過一甲子崢嶸歲月。近十年來,廣州歌舞劇院以嶺南文化為魂,以時代精神為脈,精編創排“嶺南三部曲”——舞劇《醒·獅》《龍·舟》《英歌》,將南拳、醒獅、龍舟、英歌舞等非遺元素與現代舞蹈語言完美融合,呈現了廣州文藝力量對嶺南文化創新傳承的藝術思考。
在廣州歌舞劇院60周年院慶活動中,“嶺南三部曲”首次進行聯袂展演。今年6月,舞劇《龍·舟》在澳門拉開展演序幕,為十五運會奏響文化強音。7月5日至6日,舞劇《英歌》將在廣州大劇院登場。以“嶺南三部曲”為主題的系列文創產品也將陸續上新。(完)
【編輯:曹子健】 ...【時尚】
閱讀更多東西問丨馬懷德:為全球人權共識注入中國古典智慧
時尚中新社北京6月27日電 題:為全球人權共識注入中國古典智慧
——專訪中國人權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政法大學校長馬懷德
中新社記者 安英昭
2025年是聯合國成立80周年、中國和歐盟建交50周年,也是“中歐人權研討會”這一中歐在人權領域深層次交流對話的機制化平臺創立10周年。近日,以“國際人權共識:80年的回溯與未來展望”和“古典文明中的人權智慧”為主題的研討會,分別在匈牙利布達佩斯和希臘雅典舉行。
中國人權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政法大學校長馬懷德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從重塑全球人權共識的中國視角出發,闡述中國古典文明中的人權理念與智慧。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今年是聯合國成立80周年。80年來,國際社會主要達成了哪些人權共識?
馬懷德:在過去80年里,國際社會在推動人權規范體系構建方面取得了歷史性進步。尤其是1948年《世界人權宣言》的通過,標志著人類對尊嚴與自由的共同追求達成初步共識。此后,從聯合國《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的生效,到多項主題性、群體性國際人權公約的建立,我們見證了人權理念的不斷擴展與深化。
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人權保障也取得長足進步。自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啟動,全球已有逾十億人擺脫了極端貧困,饑餓和疾病顯著減少,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孕產婦和嬰兒死亡率下降了一半以上。這些進步表明,在《世界人權宣言》所奠定的共識指引下,國際社會在維護基本人權方面取得了實質性成就,同時也認識到仍有諸多不足亟待彌合。
需指出的是,國際人權共識并非靜止不變。隨著國際格局深刻演變,人權理念所承載的文化基礎、制度路徑與實現方式也呈現出更加多元的面貌。
中新社記者:今年是中國和歐盟建交50周年,也是“中歐人權研討會”創立10周年。中國和歐洲為豐富國際人權理念貢獻了哪些智慧?
馬懷德:中國和希臘同為世界文明古國,擁有光輝燦爛、內涵豐富、影響深遠的古典文明。希臘的蘇格拉底、柏拉圖與中國的孔子、孟子所處的時代被世界廣泛贊譽為是“人類文明軸心時代”,對人類歷史進程產生了深刻影響。
我重點談談中國古代思想中蘊含的人權理念和智慧。中國自古就有較為完備的法律制度和豐富的法律文化,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了自成體系的成文法,漢唐時期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法典。中國古代法制蘊含著十分豐富的智慧和資源,中華法系在世界各大法系中獨樹一幟。中國歷代王朝治理都注重運用法制方式,注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源于中華傳統法律文化的很多觀念至今仍然深刻影響著我們。比如,以禮為中心的情理法結合的倫理法治,“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民本思想,“天下無訟”“以和為貴”的價值追求,保護鰥寡孤獨、老幼婦殘的恤刑思想,“法不阿貴”“刑無等級”“援法斷罪、罰當其罪”的平等觀念,“德主刑輔”“明德慎罰”的慎刑思想,等等。中國傳統的人權觀念和智慧,對中國人權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精神價值和歷史借鑒。
中新社記者:可否舉例說明中國古典人權智慧對當代中國人權保障實踐的影響?
馬懷德:我想分享的是儒家經典《孟子》中所蘊含的民本思想,這是中華傳統典籍中人權理念比較鮮明和突出的儒家經典。其中提到“人”的次數為469次,居《孟子》詞群的首位,既有指一般意義上的人,也有指特定的某種人或某個人。
民本思想是《孟子》的核心理念。孟子很看重民心向背,認為民心乃政權之根本,“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孟子認為民心是社會治理的基礎,“民事不可緩也……民之為道也,有恒產者有恒心,無恒產者無恒心。”孟子主張君主與民眾的共樂同享觀,“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中的這些思想與《尚書·五子之歌》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共同構成了儒家經典中的民本思想,對現代中國的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產生了深遠影響。
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權理念,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增進人民福祉、維護人民權益貫穿到法治中國建設的全過程各方面,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項法律制度、每一個執法決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這是《孟子》中的民本思想在當代法治中國建設的生動寫照。
中新社記者:中國古典人權智慧為當今全球人權治理提供了哪些參考與借鑒?
馬懷德:當今世界正面臨單邊主義抬頭、地緣沖突頻發、發展鴻溝加劇的局面。中國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主張各國休戚與共、協同發展,強調主權平等、對話協商、合作共贏和文明互鑒等國際交往原則,為重塑更加公正公平合理包容的人權共識提供了獨特的路徑與視角。
這一理念超越了意識形態分歧,為不同社會制度和文化背景的國家找到最大公約數,即全人類的共同利益和尊嚴。正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指出的,“中國已成為多邊主義的重要支柱。”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就是踐行真正多邊主義的重要抓手,為彌合當今世界在人權問題上的裂痕提供了富有感召力的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為重構包容普惠的國際人權共識注入了新的思想動力。
今天,在聯合國成立80周年之際,重溫《世界人權宣言》的初心,不僅是在追溯80年來國際人權事業的歷史脈絡,更是在為全球人權的未來發展凝聚共識。以人權之名對他國施壓不僅違背《聯合國憲章》基本原則,也削弱了國際人權機制的公信力。國際社會需要從“以我為主”的權利輸出模式,轉向“相互尊重、互學互鑒”的共建模式。我們應當堅守全人類共同價值,超越意識形態對立與文明偏見。
為此,我愿提出三點倡議:第一,人權不應成為對抗的工具,而應成為合作的橋梁。第二,人權保障應注重整體性與協調性。第三,未來人權共識的重建,應以人類共同價值超越文明偏見。
今年是“中歐人權研討會”創立10周年,希望中歐一同攜手,以構建全人類共同價值為紐帶,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愿景,推動全球人權治理體系健康發展。(完)
受訪者簡介:
馬懷德,法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政法大學校長,兼任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中國人權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會長,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詢員,最高人民檢察院專家咨詢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法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教育部法學專業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直接參與《國家賠償法》《立法法》《監察法》《行政許可法》等多部法律的起草工作。出版學術專著或教材50余部;公開發表學術論文300余篇。榮獲第四屆“全國十大杰出青年法學家”稱號;入選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和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
【編輯:史詞】 ...【時尚】
閱讀更多雙窯映暉——新中國成立初期石灣與景德鎮陶瓷雕塑展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展
時尚6月29日,雙窯映暉——新中國成立初期石灣與景德鎮陶瓷雕塑展在位于遼寧沈陽的遼寧省博物館開展。作品題材廣泛,有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以歷史故事為背景創作的將相和等雕塑,更多的作品則是飽含時代氣息、展現新中國成立初期,各行業勞動者建設美好家園愿景的藝術品。圖為觀眾在觀看展覽。中新社記者 于海洋 攝
6月29日,雙窯映暉——新中國成立初期石灣與景德鎮陶瓷雕塑展在位于遼寧沈陽的遼寧省博物館開展。作品題材廣泛,有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以歷史故事為背景創作的將相和等雕塑,更多的作品則是飽含時代氣息、展現新中國成立初期,各行業勞動者建設美好家園愿景的藝術品。圖為觀眾在觀看展覽。中新社記者 于海洋 攝
6月29日,雙窯映暉——新中國成立初期石灣與景德鎮陶瓷雕塑展在位于遼寧沈陽的遼寧省博物館開展。作品題材廣泛,有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以歷史故事為背景創作的將相和等雕塑,更多的作品則是飽含時代氣息、展現新中國成立初期,各行業勞動者建設美好家園愿景的藝術品。圖為觀眾在觀看展覽。中新社記者 于海洋 攝
6月29日,雙窯映暉——新中國成立初期石灣與景德鎮陶瓷雕塑展在位于遼寧沈陽的遼寧省博物館開展。作品題材廣泛,有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以歷史故事為背景創作的將相和等雕塑,更多的作品則是飽含時代氣息、展現新中國成立初期,各行業勞動者建設美好家園愿景的藝術品。圖為觀眾在觀看展覽。中新社記者 于海洋 攝 【編輯:韋俊龍】 ...
【時尚】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友情鏈接
- 河北省延續實施失業保險穩崗惠民政策
- 山西電建22個新能源項目并網 裝機容量總計2.2吉瓦
- 校企合作吹響“開場哨” 山西男籃與學校雙向奔赴
- 2025年廊坊經洽會?探展Vlog丨夢廊坊市集,你的快樂放大器
- 探訪宣化鄭家溝遺址
- 生態鄉村
- 麥子大收割
- 河北內丘:邢窯技藝煥新生
- 河北舉辦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現場宣傳活動
- 攻入“世界波”又進“烏龍球” 山西翔宇隊輸給自己
- 美光展出PCIe 6.0固態硬盤,順序讀寫速度高達30250MB/s!
- 超越蘋果重返第一,小米可穿戴設備出貨量暴增44%,華為排名第三
- 小米激增63%,位列2025Q1全球TWS耳機出貨量第二
- 七彩虹亮相COMPUTEX 2025:在AI浪潮中展現領創姿態
- 告別手機內存焦慮!KOWIN康盈在COMPUTEX 2025展示磁吸PSSD,吸附穩固不怕掉
- 百公里能耗14.5kWh,全系標配85度電池包!樂道L90更多信息公布
- 技嘉在COMPUTEX 2025上展示新款Z890主板:讓AI幫助用戶壓榨電腦性能
- 深藍邀請函是個洋蔥?CEO幫忙解釋!
- 增加增程版,新款智己LS6申報圖曝光,前臉大改
- Action 2打贏復活賽?大疆Osmo Nano信息曝光,預計8月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