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出版署發布2023年12月份國產網絡游戲審批信息,共105款游戲獲批。此次審批數量首次突破百款,所涵蓋的游戲企業范圍更廣,而在這些獲得新版號的廠商中,不少在上周經歷了新《辦法》的影響,剛剛經歷了股市的整體暴跌,如今又重獲版號,可以說是經歷了“悲喜三日”。
上周五,《網絡游戲管理辦法(草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出臺,主要對每日登陸、首次重置、連續充值等誘導性獎勵進行了限制,還規定了網絡游戲出版經營單位不得以炒作、拍賣等形式縱容道具高價交易行為,《辦法》一出,幾乎是以一己之力讓A股、港股幾乎所有游戲相關股票集體瞬間暴跌。
而這些企業中,騰訊、網易更是受到重挫,單這兩家損失的市值就達到了4933億港元,網易甚至市值跌倒了美團之下,有網友總結:一天之內,騰訊跌掉一個京東,網易蒸發了4個B站。還有網友戲稱《辦法》全文總共11259字,折合一下市場的波動可以算得該文每個字價值約為4000萬人民幣。不論如何,2023年的冬至,或許對很多國產游戲廠商而言都是最“寒冷”的一天。
雖然此時也有業內人士認為,辦好的調控事實上對于游戲行業的長遠發展是有一定益處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游戲企業提高自身的產品質量和創新能力,避免同質化和低俗化的現象,培育更多的優秀原創游戲,提升中國游戲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但很明顯,對于游戲行業而言,版號的發放是影響其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因素,去年很多廠商也是因為“版號荒”才導致游戲遲遲不能上線運營,資金無法正常周轉,從而使整個游戲行業一直處于一種一蹶不振的狀態,對于部分大的游戲廠商而言尚且可以通過其他項目回血,而很多中小游戲企業甚至沒能看到“黎明的曙光”,而是死在了游戲“寒冬”之中,這也是上周五《辦法》一出立即引起游戲行業震蕩的重要原因。
不過目前來看,這一波“黑夜”似乎轉瞬即逝,此次新的版號放開數量相較之前有了明顯的提升。據了解,2021年全年發放游戲版號748款,其中國產672款,進口76款;2022年全年發放游戲版號512款,其中國產468款,進口44款;2023年截至目前發放游戲版號1075款,其中國產977款,進口98款,也就是說此次版號集體開放之后,今年游戲版號發放達到了去年的兩倍,僅僅今天集體發放的游戲版號數量就已經達到了去年全年數量的五分之一。
而且市場也給予了非常積極的反饋,讓游戲股市場迎來了一波反彈,包括騰訊和網易在內的眾多游戲股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顯示出了市場對游戲行業的信心和期待,多家游戲企業標識將繼續加大研發投入,推出更多優秀產品。不過也有評論指出,這“悲喜三日”事實上反映出了市場對中國游戲行業嚴重缺乏信心的現狀,由于國產游戲(尤其是二次元游戲)的收入模式過于依賴運營和激勵機制,而忽視了真正對內容開發和體驗的投入,這就導致打擊“首充”等鼓勵引導消費行為對不少游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直接影響到了用戶的粘性,由此又有可能會導致相關游戲廠商進一步減少游戲內容開發和體驗本身的投入,影響到行業的正常發展,因此相關政策不得不慎之又慎。
上周《辦法》出臺后部分游戲廠商股價出現暴跌
但無論如何,對游戲繼續加強監管和管理似乎已經成為了大趨勢,畢竟游戲如今已經成為社會經濟中一個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據最新發布的《2023年中國游戲產業報告》顯示,今年國內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已經突破了3000億,用戶規模更是達到了6.68億,而隨著市場規模越來越大,引導網絡游戲健康發展,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變得越來越必不可少。
尤其游戲不僅僅是一個商業產品,更是一個文化產品,例如今年火爆的《原神》、《崩壞:星穹鐵道》、《逆水寒》等都在不同程度成為了一種文化符號,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力,不僅在國內市場收到歡迎,也在海外市場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而如何監管、監管的尺度究竟如何等問題就浮出水面,有了近期的嘗試或許對于以后相關政策會更好地促進行業發展。
東京街頭的原神廣告
不得不說,這次版號的發放,是國家新聞出版署對游戲行業的一種鼓勵和支持,也是對《辦法》的一種平衡和調節,既體現了對游戲內容和質量的嚴格把關,又體現了對游戲創新和發展的積極推動,既保護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又促進了游戲產業的繁榮和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