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時尚 >>正文
花1份钱干两件事,省钱这件事被我玩明白了!游戏与办公通吃显示器推荐
時尚4人已圍觀
簡介今年大環境不好,經濟不景氣,不僅僅公司沒錢,人也沒錢,本著能省就省,在顯示器選擇上也不能像以前一樣大手大腳,要精打細算,最好能夠一個顯示器能夠滿足辦公與游戲兩個需求,在辦公的時候可以好好辦公,游戲的時 ...
今年大環境不好,經濟不景氣,不僅僅公司沒錢,人也沒錢,本著能省就省,在顯示器選擇上也不能像以前一樣大手大腳,要精打細算,最好能夠一個顯示器能夠滿足辦公與游戲兩個需求,在辦公的時候可以好好辦公,游戲的時候可以好好游戲,這就是我今年顯示器的選擇要求。
從辦公角度來說,有幾點比較重要。一是,顯示器需要能夠旋轉升降,這可以方便調整到舒服的辦公姿勢,更加自由;二是,需要配備USB Type-C口,并且支持反向供電,方便筆記本直連,也不用給筆記本單獨供電;三是,需內置HUB接口,方便外設直連到顯示器上,辦公更方便,當然還有色彩不能太拉~
而在顯示面板上,優先選擇IPS面板,可視角度好,在旋轉顯示器或者不同角度觀看顯示器時,不容易出現偏色問題。
那從游戲角度來說,高刷新率一定是基本要求,主流的顯示器刷新率一般集中在120Hz-165Hz之間,雖然理論上刷新率越高越好,但是刷新率流暢度的提升并不是指數增加,一般144Hz刷新率差不多能滿足大部分人的需求,偏向于玩FPS射擊類游戲,對于顯示器刷新率的要求相對應更高一些,差不多165Hz刷新率就夠用,當然也要考慮下顯示器接口配置。
另外在顯示器尺寸選擇上,出于桌子的尺寸以及市場保值率的考慮,27英寸是我覺得比較合適的尺寸選擇,而在這個尺寸下,1080P分辨率顯然畫質不清晰,而4K分辨率又有一點浪費,也會讓顯示器的價格預算增加,所以2K分辨率是比較合適的選擇。
那在明確這個需求之后,對號入座就比較容易找到符合我需求的顯示器,聯想Y27h-30就是其中一款,而我也認為它是今年非常有性價比的一款顯示器,可以說在2000元價位內顯示中性價比無敵的存在,很有競爭力,除了做工還算不錯,配備可升降旋轉支架以外,還有幾個非常明顯的優勢。
1、游戲顯示器中罕見配備了75W USB Type-C接口,能夠滿足游戲需求,同時滿足筆記本辦公的供電、連接需求。而且配備了4個USB 3.2的HUB接口,外接外設等設備使用更方便。
2、2K分辨率,165Hz刷新率,可以超頻到180Hz刷新率,而且USB-C接口和DP接口都能夠支持2K 180Hz 10bit的無損輸出。另外0.5s的響應時間,AMD FreeSync Premium的顯卡同步技術,高響應速度和高刷新率,這也意味著它特別適合FPS游戲。
3、有一個我覺得比較重要的是,Y27h-30是支持硬件級低藍光護眼,既能夠護眼,也不會讓畫面泛黃,而市面上一般顯示器都是軟件級低藍光,不是硬件級的原生低藍光。
4、95%的DCI-P3以及99%的sRGB廣色域,并且出廠還會校色,色準平均ΔE小于2,峰值亮度為400尼特,支持HDR400顯示,色彩已經夠用,滿足游戲與辦公需求沒問題。
5、使用Lenovo Artery軟件驅動,提前可以調整游戲與辦公的顯示器參數,然后用Fn+Q的快捷鍵組合迅速切換辦公模式和游戲模式,一鍵切換設置顯示器參數,游戲辦公兩不誤。
兼顧辦公和游戲,聯想拯救者Y27h-30做的很不錯,關鍵價格很便宜,卻給了很頂的配置,2K 180Hz滿血的LG面板,75W USB Type-C反向供電,史詩級的硬件藍光護眼,以最小的成本同時滿足不同的使用場景,花1份錢干兩件事!
Tags:
上一篇:關稅升天,煙花墜地 | 新漫評
相關文章
東西問|施華謹:中國文學如何跨海“下南洋”?
時尚中新社馬尼拉7月2日電 題:中國文學如何跨海“下南洋”?
——專訪菲律賓華人翻譯家施華謹
中新社記者 張興龍
作為菲律賓最具代表性的華人翻譯家之一,施華謹(Joaquin Sy)數十年來筆耕不輟,穿梭于語言與文化之間,用一字一句搭建起中菲人文交流的橋梁。經由他的譯筆,中國文學作品得以跨越國界和語境,在菲律賓讀者心中生根發芽。他說,文學不只是一種愛好,更是一種使命,連接兩個民族、兩種文化之間的情感與共鳴。近日,施華謹在馬尼拉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講述他如何在語言的邊界上播種理解與認同。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您覺得哪些中國文學作品或文化觀念最容易打動菲律賓讀者?哪些文化差異容易在翻譯過程中“迷失”?
施華謹:盡管我自認熱愛文學,但真正促使我投身翻譯與寫作的,并非單純出于興趣,而是希望將文學作為橋梁,通過文化的傳播與交流,增進菲律賓與中國之間的理解與互信。正因如此,我所從事的翻譯工作始終是雙向的——將中國文學作品翻譯成菲律賓語或英語,也將菲律賓語和英語作品翻譯成中文,盡管后者的數量相對較少。
之所以選擇將中國作家白刃的長篇小說《南洋漂流記》譯為菲律賓語,正是因為這部作品生動展現了早期華僑華人在菲律賓生活的真實圖景。白刃曾于20世紀30年代旅居菲律賓,在唐人街做過店員、報童,亦在華文報刊擔任過翻譯。他與菲律賓社會各階層的互動與觀察,最終成為該小說的素材來源。《南洋漂流記》雖由中國作家創作,卻深植于菲中兩種文化語境中,將其譯為菲律賓語具有獨特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圖為施華謹譯作《南洋漂流記》菲語版封面。(受訪者供圖)
我也致力于將菲律賓的重要文化讀物譯介給華僑華人。比如,我將菲律賓國家文化藝術委員會出版的《塑造菲律賓的一百項事件》翻譯為中文,旨在幫助華僑華人群體更深入地了解菲律賓的歷史與文化。
我認為,最能打動菲律賓讀者的中國文學作品,往往是那些描寫家庭生活、日常情感的文字。菲律賓社會重視家庭,其文化性格也偏感性,注重情感表達,因此中國文學中關于親情、家庭倫理與日常生計的描寫,容易引發共鳴。
當然,在翻譯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文化語境差異帶來的挑戰。最容易在翻譯中“迷失”的,是那些深嵌于中華歷史文化語境的成語與典故。中國源遠流長的文明賦予了語言豐富的隱喻與文化象征,而這些常常無法直譯成菲律賓語或英語。在這種情況下,往往需要在譯文中加入解釋性說明,以彌補語義缺失,確保讀者理解其真正含義。
中新社記者:您在翻譯中國文學的過程中,如何在文學性與可接受性之間找到平衡?
施華謹:我的翻譯工作重心之一,是聚焦生活在菲律賓的華人作家,特別是他們關于自身生活經歷、文化沖突與身份認同的文學創作。這類作品深植于菲律賓社會,能更直接觸動本地讀者,也更有助于增進華僑華人與菲律賓人之間的文化理解和社會融合。
在選擇翻譯中國作家的作品時,我會優先考慮那些在菲律賓文學圈已有一定知名度的作家。例如,中國文學巨匠巴金就是一位深受菲律賓文學愛好者喜愛的作家。因此,當菲律賓語言委員會(Komisyon sa Wikang Filipino)邀請我為其“世界文學經典系列”翻譯中國文學作品時,我選擇翻譯了巴金的若干短篇小說。
圖為施華謹譯作《巴金:啞了的三角琴及其他故事》菲語版封面。(受訪者供圖)
為了提升翻譯的獨特價值,我特意選擇了一些尚未被譯成英文的中文作品,直接翻譯成菲律賓語。菲律賓現有的許多中國文學譯本,是先由中文譯為英文,再從英文轉譯為菲律賓語。相比之下,直接從原文翻譯而來的版本,無論在語言的精準性,還是文化的還原度上,都更具優勢,更能傳達作品的原貌與神韻。
中新社記者:您如何評價當下中國文學在菲律賓及更廣泛海外的傳播狀況?
施華謹:在菲律賓,中國文學的“出圈”過程具有階段性。最初,菲律賓文學愛好者通過英文譯本接觸到中國的唐詩宋詞,進而產生濃厚興趣。其后,魯迅與巴金的代表作,如《阿Q正傳》《狂人日記》及《家》《春》《秋》等作品,也通過英文譯本被廣泛閱讀。十余年前,中國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其作品的英文譯本在菲律賓引發新一輪閱讀熱潮,進一步擴大了中國文學在當地的影響力。
一個國家在國際社會的政治地位與經濟實力,構成其文化傳播的重要支撐,也直接影響其文學作品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度與接受度。隨著中國在全球政治和經濟舞臺上的影響力不斷提升,中國文學正迎來更為廣闊的“出海”空間。
中新社記者:您曾公開呼吁將常見漢語詞匯正式納入《菲律賓語詞典》,能否談談這一主張的初衷和意義?
施華謹:在菲律賓社會,中華文化最廣泛而深遠的影響體現在三方面:飲食、家庭生活及日常用語。這種影響已深深滲入菲律賓主要語言系統中,尤其是他加祿語。菲律賓語言學家馬努厄爾在《他加祿語中的漢語成分》一書中收錄了數百個來源于漢語的詞匯。
從20世紀40年代至今,隨著老一代華僑華人與新移民不斷與菲律賓社會互動,許多原本“舶來”的漢語詞匯早已融入本地詞匯系統,包括“sioti”(小弟)、“siobe”(小妹)、“kungfu”(功夫)、“wushu”(武術)、“naicha”(奶茶)、“chaofan”(炒飯)、“xiaolongbao”(小籠包)等。此外,一些中國傳統節日的名稱,如今在菲律賓社會中也已廣為人知,并被廣泛使用。
在一次關于菲律賓語發展的全國語言大會上,我建議將這些詞匯正式收入由菲律賓大學編纂的權威版《菲律賓語詞典》。語言本身既是文化交流載體,也是交流成果的見證。更多源自漢語的詞匯被納入菲律賓語系統,是菲中人文交流日益頻繁的直觀體現。
中新社記者:作為華人,您如何看待自己在中菲之間的“文化橋梁”角色?
施華謹:菲律賓華人天然肩負著連接菲中兩國的“橋梁”使命。我們在菲律賓出生長大,深深扎根于本地社會,同時承載著中華文化的精神血脈。正是這種“雙重文化”身份,使我們更能體察兩種文化之間的共通與差異,也賦予我們獨特的跨文化表達與調和能力。
當地時間6月3日,菲律賓馬尼拉,施華謹(右一)獲頒“中菲相知獎”之“重要貢獻獎”。該獎項旨在表彰為促進中菲兩國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誼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或團體。中新社記者 張興龍 攝
作為文化工作者,我始終堅信交流能帶來理解,理解能孕育共鳴。
中新社記者:您期待未來中菲在語言文化領域有哪些更深層的交流與合作?
施華謹:希望未來菲律賓與中國的文學工作者能夠開展更多面對面的深入交流。在這個基礎上,逐步建立起制度化的交流機制,比如定期互訪、聯合寫作、合作翻譯等。(完)
受訪者簡介:
施華謹。中新社記者 張興龍 攝
施華謹(Joaquin Sy),菲律賓知名華人翻譯家,已出版譯著逾20部。代表譯作包括《南洋漂流記》《巴金:啞了的三角琴及其他故事》,以及菲律賓國家文化讀物《塑造菲律賓的一百項事件》等,其中《南洋漂流記》榮獲菲律賓2008年最佳國家圖書獎。他還曾獲菲律賓語言委員會頒發的“語言捍衛者”獎,以表彰其在推廣國家語言方面的貢獻。
【編輯:付子豪】 ...【時尚】
閱讀更多從實驗室到地鐵站 前沿科技成果競相涌現
時尚活力中國調研行丨從實驗室到地鐵站 前沿科技成果競相涌現
核聚變、量子信息、深空探測,在國內,這些前沿關鍵詞聚集在了一個地方,那就是安徽。
“十四五”期間,安徽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迎來了快速發展期,重大原創科技成果競相涌現。今天讓我們一起跟著記者的腳步,走進安徽合肥,看看那里的最新建設情況。
重大原創科技成果
競相涌現
在安徽合肥聚變堆的園區,每座建筑都是一個巨大的實驗室,里面分別在研發安裝“人造太陽”的不同關鍵部件。記者所在的實驗室里,最明顯的一座半圓形的裝置,看起來非常像一個“橘子瓣”,它的學名叫作:聚變堆主機八分之一真空室及總裝平臺。目前,這里正在進行偏濾器部件和遙操作系統的集成測試,將進一步驗證這個總裝平臺的綜合能力。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團委書記 葉華龍:我們的園區是2022年3月份投入使用,19個子系統建設的進程,節奏是全面加快了,預計到年底就會基本建成。
所謂人造太陽,是模仿太陽的原理,讓氫原子在超高溫高壓下碰撞融合,釋放出巨大能量。每一升海水里面提取的氫的同位素氘,經過聚變反應,就能釋放出相當于300升汽油的能量,而且生成物是氦氣和水,沒有任何廢物和放射性元素,是未來的理想能源。
要建設“人造太陽”,就要有極其特殊的技術和裝備。這個園區建成后,將是國際聚變領域參數最高、功能最完備的綜合性研究及測試平臺。這里測試成功的裝備,將用于園區旁邊正在同步進行總裝工作的緊湊型聚變能實驗裝置BEST。按照最新的時間表,BEST預計在2027年底建成,并將首次在世界上演示聚變能發電。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團委書記 葉華龍:一旦核聚變在2040年到2050年之間能夠大規模實現并網發電、能夠實現真正的聚變商用,將是一次大規模的能源革命。
不僅僅是核聚變項目,合肥的眾多大科學裝置,建設速度都在加快。
合肥未來大科學城項目負責人李盼表示,目前已經有三個裝置建成,還有三個在建。合肥先進光源,計劃2026年年底建成;雷電防護設施,部分已經建成,在試驗階段;后期再爭取納入到“十五五”發展規劃里面的幾個大科學裝置,包括像超級陶粲、行星環境模擬設施以及強光磁等。2027年、2028年,再有一批大科學裝置建成,未來大科學城就初見成效了,形成一個完整的科創體系的閉環鏈條。
大科學裝置
賦能產業鏈發展
在安徽采訪期間,記者發現,大科學裝置、量子等前沿技術可以說是科技創新的“富礦”,每個項目從科學研究到商業應用,都要經過漫長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這些“富礦”里還能衍生出哪些閃閃發光的機會呢?
總臺央視記者 王楠:這里是一家做太赫茲檢測的初創企業,太赫茲檢測這項技術就源自核聚變的大科學裝置,這項技術有什么好處?把不同堅果放到這個檢測傳送帶上,太赫茲光源就能對它進行穿透掃描成像,在旁邊的屏幕上,一眼就能看出來,這些堅果是否飽滿,是否有空殼。
安徽中科太赫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王宏北:傳統的色選機都是通過外觀、顏色來判斷,真正穿透果殼對內部果仁進行直接成像和檢測的,現在只有太赫茲平臺是可以做到的。在生物、醫療、工業檢測、食品檢測,包括未來的6G通訊都可以用到太赫茲的技術。
太赫茲只是聚變衍生出的檢測技術之一。那么,聚變還能帶來哪些新技術呢?記者又回到了聚變技術的集散地——聚變堆園區。
眼下,可控核聚變項目建設加快,新技術越來越成熟,直接拉動了產業鏈發展。從上游的材料、關鍵零部件,到中游的加熱、磁體等系統,以及下游的整個聚變反應堆,上中下游互相促進,帶動整個行業蓬勃發展。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能源研究院聚變中心負責人 孔德峰:我們自己做過一個初步的估算,可控核聚變如果投入100個億,可以帶來1000個億整個產業鏈的升級迭代的開發。因為它涉及的產業鏈和技術鏈非常長、非常復雜,不光是高技術含量,而且是高凈值的產業。這也是我們覺得可控核聚變,對于國家的產業體系是會起到非常重大的促進作用的原因。
持續破解
科技成果轉化難題
不僅是大科學裝置,眾多前沿技術都帶動了一系列新產品新技術的出現。
然而,這些新產品新技術要想從“書架”擺上“貨架”,真正走出實驗室,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這里是安徽合肥地鐵的桃花潭站,您能想到嗎?在傳統的軌道交通領域,也和前沿科技量子技術碰撞出了火花。在地鐵站下的設備區,有這樣一個機柜,里面黃色的線是連接地鐵隧道內常規的通信光纖,因為加入了量子精密測量技術,它就變成了地鐵軌道安全的“聽診器”。
合肥軌道交通集團科教中心科創處處長 戴融:現在通過它基本上無死角24小時都能看到了,巡檢效率肯定是有大幅度的提升的,提升到50%左右。
別看新技術已經在傳統軌道交通上進行了測試,但是在合作之初,卻是各有各的難處。一個是有新技術但是找不到門路,一個是有門路但是對新技術心存擔憂。怎么才能讓雙方成功握手?
記者在這里發現了兩份清單手冊,一份是場景能力清單,一份是場景機會清單。今年以來,場景機會清單已經超過了240項,來響應的科技創新企業超過了700家。
場景機會,指的是鏈主企業、國有企業開放的真實場景需求。
而場景能力則指的是擁有新技術新產品的中小型科創企業。
安徽省合肥市發展改革委場景創新推進處副處長 高崢嶸:科創企業只關注兩點,一個是資金融資,第二個就是場景。在資金不缺的情況之下,他們首選是場景,有了場景就有了資金,所以核心還是場景。只要這個大企業用到你這個東西,對小企業來說就已經是一個很好的應用案例。
在合肥,政府部門專門設立場景創新推進處,去年還組建工作專班,就是要解決“場景不足”這個制約成果轉化的問題。然而對于機會的提供方,怎么才能打消他們的顧慮呢?
為了加快供需雙方的對接,政府部門還牽頭成立了國內首個場景公司,為量子、低空經濟、新材料等領域的科技成果“量身”打造場景創新應用路徑。
截至目前,合肥累計發布場景機會約1000項,場景能力約1500項,推動落地合作項目超1200個,金額約7億元。今年5月,合肥還聯合北京經開、上海閔行、杭州、武漢、蘇州等19個城市城區成立場景創新城市聯盟,打破行政壁壘,促進城市間場景共建、資源共享、產業共興。場景創新正在成為科技成果加快落地的“催化劑”。
資金+展會雙輪驅動
加速推進成果轉化
創新場景,可以說是解決中小科創企業走向市場的關鍵環節之一。為了促進成果轉化,安徽還有哪些做法呢?
安徽省科技廳科技成果轉化促進處副處長 劉沛沛:成果轉化是產業創新和科技創新的主要推進,今年我們構建了一個“政產學研金服用”的服務體系,構建政府推動、產業主導,人才支撐、科技引領、金融賦能、服務提升、應用牽引的緊密的聯動機制。
在資金方面,安徽專門設立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截至2025年6月末,已經累計設立18只子基金,投資項目137個,投資金額近24億元,部分投資項目已經成功上市。
不僅如此,安徽還通過舉行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交易會,加快促進科技成果從“書架”到“貨架”的轉變,像今年,參展企業就超過1800家,落地項目超過400個,涉及資金260多億元。
安徽省科技廳科技成果轉化促進處副處長劉沛沛表示,全省現在有省級以上的219家企業孵化器,在孵企業現在是有上萬家。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術、生命科學等幾個領域。
監制丨王琰 岳群
制片人丨朱繼華 趙曙光
記者丨王楠 吳俊 安徽臺
攝像丨邵晨 潘健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編輯:胡寒笑】 ...【時尚】
閱讀更多礦產地+38!上半年我國重要礦種找礦取得重大突破
時尚今天(10日)自然資源部發布消息,2025年上半年,我國重要礦種找礦取得重大突破,新發現礦產地38處,非油氣礦產勘查投入繼續增長。
今年上半年,我國新發現礦產地38處,同比增長31%,其中大中型25處,
在河北省興隆縣,新增銣資源量337萬噸;
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特克斯縣,新增金資源量81噸,累計查明近百噸。
截至目前,絕大多數礦種已提前完成“十四五”找礦目標任務。
同時,全國非油氣礦產勘查投入也在繼續增長。
錫礦、鋁土礦、鎢礦、銅礦、磷礦等礦種勘查投入同比增長50%以上,
煤炭、鉛鋅礦、鉬礦、金礦、石墨等礦種勘查投入也有不同程度增長。
今年上半年,我國非油氣礦產勘查投入資金66.93億元,同比增長了23.9%,保持快速增長勢頭。
自然資源部地質勘查管理司副司長牛力表示,從上半年礦產勘查投入結構來看,社會資金達到33.59億元,同比增長28.2%,在整個礦產勘查投入中占比達48%,這表明企業投入礦產勘查的積極性在不斷增強。未來,我們將以新礦產資源法正式實施為契機,加強基礎地質工作,加力實施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進一步提高國家能源資源保障能力。
(總臺央視記者 楊瀟 吳天白) 【編輯:劉歡】 ...
【時尚】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友情鏈接
- 比想象便宜,華為鴻蒙電腦價格公布
- 2025 P&E展,唯卓仕三款新鏡頭亮相
- 2025 P&E展,唯卓仕三款新鏡頭亮相
- 自動對焦鏡頭百花齊放 2025 CHINA P&E更具中國味
- 華為排名第三,小米未上榜,2025年Q1國內筆記本線上市場份額公布
- 華為何剛意外泄露華為Pura 80系列外觀?相機模組比70系列大了一圈
- 為高效創作提供強勁性能:佰維攜存儲設備亮相2025 China P&E
- 富士辟謠拍立得相紙停產,但長期缺貨導致二手價格炒翻倍
- 蘋果內測AI聊天機器人,稱其水平ChatGPT不相上下,真的假的?
- 硬剛小米SU7?智己L6的短板在哪里?
- 全球十大暢銷手機榜單公布,小米上榜,蘋果包攬前三
- 華為Mate 70屏幕尺寸曝光:6.7英寸左右,1.5K分辨率
- 英特爾宣布9月3日發布Lunar Lake處理器:為輕薄筆記本而生
- 扎克伯格與黃仁勛共談AI,不僅現場爆粗口,最后還互贈皮衣
- 老黃牌印鈔機即將到來:英偉達B200 GPU超算售價或破2200萬
- CJ2024逛展:來熱點科技展臺參加“AI星球派對”,這里超精彩!
- KLEVV科賦高性能存儲產品,引爆CJ夏日狂歡熱潮
- 想要稱手的游戲操控裝備? 比原廠體驗更好的蓋世小雞G8+游戲手柄來了
- AMD在ChinaJoy發布銳龍AI 300系列芯片,NPU算力50 TOPS,多款新品同步亮相
- 有史以來含金量最高高達,老鳳祥版“自由”